畢光宇+陳蕊+卜玲
腹膜透析(PD)作為終末期腎臟病(ESRD)的治療方法之一,因其具有使患者的血液動力學相對穩定、保護殘腎功能及操作簡便等優勢廣泛應用于臨床,但這一人群仍有較高的死亡率,本文就我院腹膜透析中心四年來患者死亡病因進行回顧性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進行維持性腹膜透析治療的212例患者中死亡18例。其中男120例,女92 例,平均年齡(54.33±15.25)歲。分為存活組及死亡組。患者均通過開放式手術植入Tenckhoff 管,采用Baxter公司腹膜透析液進行PD治療。患者出院前均進行居家CAPD健康宣教及操作培訓考核,出院之日起即對患者進行隨訪,包括門診隨訪、電話隨訪和家訪。
1.2 資料采集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原發病、年齡、PD治療開始年齡、透析方式、尿量及血紅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血鈣、血磷,iPTH、鐵四項、每周尿素氮清除指數(Kt/V)、標準腹膜平衡試驗(PET)。
2 結果
2.1 死亡組患者男8例,女10 例,死亡原因心衰8例(44.4%)、腦出血4例(33.3%)、多臟器功能衰竭2例(11.1%)、腹腔感染1例(5.6%)、肝癌1例(5.6%)、放棄治療1例(5.6%)、不明原因1例(5.6%)。原發病為糖尿病腎病7 例(38.9%)、高血壓性腎病6例(33.3%)、慢性腎小球腎炎3 例(16.7%),狼瘡性腎炎1例 (5.6%)、腎淀粉樣變1例(5.6%)。PD治療開始年齡>60歲患者12例(66.7%),腹膜高轉運9例(50%),高平均轉運4例(22.2%)。
2.2 與存活組比較,死亡組年齡、血磷偏高(P<0.05),血紅蛋白、白蛋白及Kt/V偏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原發病是糖尿病腎病及高血壓性腎病的患者死亡率高,尤其是高齡患者。心血管疾病成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病因,多數ESRD患者伴心血管系統損害[1],隨著患者殘腎功能的逐漸喪失,患者尿量逐漸減少,尤其對于腹膜高轉運及高平均轉運的患者可能出現超濾減少,從而導致心功能不全的發生,而糖尿病腹透患者心血管疾病更為突出,究其原因,可能與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基化終末產物、氧化應激、微炎癥等因素有關[2]。
通過分析發現患者死亡原因與下列因素有關: 腹膜透析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仍高達18%-75%,營養不良導致患者出現免疫功能下降,貧血加重,易于感染及出現心、腦血管疾病和營養不良-炎癥-動脈粥樣硬化綜合征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長期生存率[3],長期低蛋白血癥、貧血也可能造成患者抵抗力下降及并發癥的發生。
加強出院后教育與再培訓力度,可以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生活質量和長期生存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此外,年齡因素,尤其老年患者病程長,相關靶器官損害程度嚴重,接受知識能力差,家庭關注度不夠,且抵抗力低下,易產生并發癥。
對于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有助于我們發現目前治療中的不足,及時加強患者的培訓及隨訪,制定個體化透析處方,干預患者并發癥情況,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
參考文獻
[1]Yasuhiko Ito, Masashi Mizuno, Yasuhiro Suzuki.long-Term effects of Spironolactone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am Soc Nephrol ,2014, 25:1094-1102
[2]Kim Y – L. Can we overcome the predestined poor survival of diabetic patients? Perspectives from pre - and post – dialysis, Perit Dial Int, 2007, 27(Suppl 2): S171-S175.
[3]Berqstrom J, Lindholm B. Nutrition and adequacy of dialysis. How do hemodialysis and CAPD compare [j]. Kidney Int Suppl, 1993,40:S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