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燕

【摘 要】 目的:探析治療兒童屈光不正性弱視的臨床治療效果及預后發展情況。方法:回顧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視患兒75例,根據治療方法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采用常規遮蓋療法;實驗組38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儀器進行綜合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視力恢復情況及預后復發情況。結果:不同的治療方法后,實驗組的臨床療效和視力恢復情況均優于對照組,且預后復發情況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結果進行依次比較后發現,差異較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屈光不正性弱視患兒進行綜合治療后,效果良好,改善了患兒視力,提高了生活質量,值得患兒信賴和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兒童屈光不正性弱視 臨床治療效果 預后情況
在臨床中屈光不正性弱視屬于較難治愈性疾病。該疾病主要是由于先天的早期遠視或散光的度數較高,且在成長發育時期沒有及時的矯正[1]。經檢查后佩戴眼睛,視力也很難矯正,在兒童時期視力的發育很關鍵,若不能及時進行治療或矯正,則有可能發展為弱視,嚴重者可能會出現立體視覺消失,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2]。在臨床中治療該弱視主要的方法有傳統遮蓋法和綜合治療方法,傳統遮蓋法效果不佳,逐漸不被采用[3]。因此,在臨床中如何更好的治療屈光不正性弱視便成了眼科醫生研究的重要任務。本文主要分析兒童屈光不正性弱視的臨床治療效果及預后發展情況,選取我院75例患兒進行分組對比分析,其結果匯總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相關資料,選取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進行屈光不正性弱視的患兒75例,對照組37例,經我院護理委員會批準和患者知情同意自愿,根據治療方法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實驗組38例,兩組患兒均屬于弱視的診斷標準指南。其中對照組37例,實驗組38例,對照組男25例,女12例,年齡范圍3~12歲,平均年齡(7.5±4.3)歲;實驗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范圍4~13歲,平均年齡(8.5±3.8)歲。組間對比患兒在年齡,性別上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進行視力檢測,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遮蓋療法進行,并佩戴矯正視力的眼鏡,由于患兒的眼睛視力情況,把健側的眼鏡遮蓋,患側眼鏡進行評估后,采用紅閃 I 型進行治療,每次 1~-2min, 1次/ d。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遮蓋療法的基礎上進行光柵治療儀器進行掃描,根據患者的視力程度來確定掃描的強度,每次20~30分鐘,1次/d,進行掃描的同時給予患兒視力的保護,應用視力保健儀器或服用胞磷膽堿鈉片等藥物,進行1個月的治療為1療程,治療后觀察其臨床療效。
1.3 療效觀察指標
治療效果的評定:顯效:患兒視力恢復正常,治療后無復發情況;有效:患兒視力基本恢復,治愈后又再次復發的情況較少;無效:患者視力無變化,且更加嚴重,復發較多。總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
用軟件SPSS12.0對兩組的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P<0.05時表示數據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數據結果對比采用t檢驗,其中結果指數視力恢復情況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結果數據的表示,結果指數中臨床療效為計數資料,采用x2進行檢驗。
2 結果
2.1 對比組間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經不同的治療措施后,臨床療效均有所改善,實驗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4.74%高于對照組的72.97%,數據結果比較顯示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內容如圖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視力恢復情況
經治療后,兩組視力均有所恢復,且實驗組的視力恢復程度優于對照組,組件對比后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內容可見表2。
2.3 對比兩組患者預后情況
在患兒治療后的1年內進行訪視,其中實驗組患兒出現視力下降1例,對照組出現患兒復發8例,其實驗組的復發率為2.7%低于對照組的21.05%,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壓力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兒童出現弱視或近視[4]。其中最典型的是屈光不正性弱視,該疾病主要是指出現不同程度的近視、不能進行雙眼單視,導致出現視物模糊,是眼科較常見的疾病之一[5]。該疾病兒童和青少年的發生率逐漸升高,該疾病的發病范圍較廣,多數人群均可能會發生,所以已經成為普遍性疾病,得到了社會關注。具統計,只有7%屈光不正性遠視,但弱視的發生情況較多,發生該疾病后應進行及時檢查和治療,若不能及時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逐漸加重,視力將不能恢復,嚴重影響患兒學習和生活質量[6]。因此,如何更好的治療屈光不正性弱視便成了臨床醫生研究的重要任務。治療屈光不正性弱視在臨床中主要有傳統遮蓋療法和儀器綜合療法。其中遮蓋療法治療后,患兒遠視情況恢復效果不佳,預后較差,易反復發生。應用光柵治療儀器,根據視力程度進行合理的掃描,同時給予保健治療,治療后效果明顯,提高了患兒視力,促進了恢復。對該疾病應該早發現,早治療,才能達到理想的療效,同時促進了患兒視力的盡快恢復。
綜上所述,對屈光不正性弱視患者進行治療后,效果明顯,預后較好,減少了復發情況,提高了患兒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范恩越,呂佳,穆珊珊. 屈光不正性兒童弱視的階段性治療效果分析[J].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4,15(02):19-21.
[2]朱支那,鄭海華,王洪, 等. 影響兒童屈光不正性弱視治療效果相關因素觀察[J]. 中國婦幼保健,2016,21(04):744-745.
[3]唐文婷. 弱視兒童354例的屈光狀態及影響療效的相關因素研究[J]. 國際眼科雜志,2016,18(03):588-590.
[4]趙靜,胡守龍,孫衛鋒, 等. 左旋多巴聯合綜合療法治療屈光不正性弱視兒童及青少年的臨床觀察[J]. 中國藥房,2016,20(12):2804-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