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問世,直升機所貢獻多
5月5日,具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商用客機C919成功首飛,在航空工業直升機所引起熱議,許多人想起了他們參加C919研制工作的那段難忘的歲月。C919于2008年11月啟動,航空工業直升機所即與商飛公司開展合作,先后派出30余名專業技術骨干到上海研制現場從事相關研發設計,他們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與各方精誠合作,嚴格按時間節點推進各項工作,在構型管理專項技術研究、標準文件編制、飛機后機身結構、強度、外翼金屬壁板參數選型、后機身加筋壁板選型試驗、X-1低速測力風洞試驗模型、復合材料許用值摸底試驗等多個關鍵技術領域擔當主力,為C919研發工作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現任直升機所綜合技術研究室副主任的朱怡超曾參與C919構型和標準化專項技術合作,據她介紹,2008年底,直升機所派她和其他技術人員組成C919構型管理頂層規劃和體系建設評估工作團隊,建立飛機構型定義總體方案、基于數字化的產品數據管理方案和詳細設計階段構型管理系統需求,以及構型更改控制方案等。其中,構型項確定與規劃是該項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直接影響構型管理效能和控制效率。“在C919項目的實際應用過程中,我們根據構型項確定與規劃原則給出了多系統的構型劃分實例和建議,如機頭構型項劃分、水平尾翼構型項劃分、動力系統構型項劃分等?!敝焘f,這樣的構型規劃一方面提高了研制方自身開發效率,解決了產品模塊化、系列化和通用化設計問題,另一方面也使得客戶選型和客戶化定制更為便捷,解決了C919面向客戶確定構型基線的問題。
在C919研制初期,直升機所先后派出20余名技術骨干參與了后機身強度和結構設計工作,將直升機型號研制中成熟的強度和結構設計方法、設計流程及技術工具等引入C919后機身尾段設計,圓滿完成C919后機身結構的方案設計,結構選型試驗件設計,7大部段中的后壓力框和后機身兩大部段的設計,C919后機身結構的打樣設計,APU系統尾段試驗件設計,C919飛機復合材料后機身尾椎靜強度校核,C919飛機復合材料后機身維護口蓋靜強度校核,C919飛機復合材料后機身APU與機身連接靜強度校核,C919飛機APU門框靜強度校核等重點工作。C919是新材料、新技術的集大成者,參與C919研制工作的科研人員在此過程中開拓了視野,他們將學習到的新理念、新方法應用到直升機型號研制工作中,為直升機設計研發作出新的貢獻。(劉瑾 劉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