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燕

【摘 要】 目的:探究分娩鎮痛對產程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間婦產科接收的足月分娩產婦130例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5例,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分娩處理,實驗組產婦采用分娩鎮痛處理,對比兩組產婦的產程狀況。結果:實驗組采用分娩鎮痛后,產婦順產率明顯高于對照著,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結論:分娩鎮痛能夠有效改善產婦的分娩結局,大大減小破宮產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 分娩鎮痛;產程;影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labor analgesia o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July 2015 - full-term birth mothers Gynecology received in July 2016 during the 130 cases as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6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maternal childbirth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treated using labor analgesia, labor situation compared two groups of mother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analgesia, maternal stage of labor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ostpartum hemorrhage oxytocin dos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i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pects (P < 0.05). Conclusion: labor analgesia can not only shorten the delivery time, but also reduce postpartum hemorrhage, promoting contraction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labor analgesia; labor; impact
分娩為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在分娩過程中,女性身體會經歷難以承受的疼痛。通常來講,產婦在面臨分娩時,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加之持續而劇烈的疼痛,會導致產婦出現一系列的內分泌反應、神經反應,進而導致體內酸堿失衡[1]。因此,在產婦分娩期間對其進行鎮痛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分娩鎮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分娩舒適度,進而提高分娩質量,降低破宮產率[2]。本文主要研究分娩鎮痛對產程的影響,并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此次所選取的130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間婦產科接收的足月分娩產婦,將所有研究對象按照分娩處理方式的不同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分娩處理,實驗組采用分娩鎮痛處理。其中,對照組產婦年齡在21-39歲之間,平均年齡(27.6±2.31)歲;孕周在37-42周之間,平均孕周(38±1.08)周。所有產婦的B超及生化指標檢查均正常,且無嚴重合并癥。兩組研究對象在一般資料上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分析。
1.2 處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分娩處理,此外無鎮痛藥物予以輔助分娩,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行分娩鎮痛處理,具體方法如下:
當產婦的宮口開至2-3cm時,要指導產婦將膀胱排空,并告知產婦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由產婦及其家屬簽署分娩麻醉鎮痛同意書,之后對產婦進行常規監測與分娩鎮痛。在產婦進入產房后,護理人員要協助產婦調整體位,將靜脈開放后,進行常規消毒,于L2-3或L3-4間隙硬膜外腔穿刺,在確認穿刺針抵達產婦的硬脊膜外腔之后回抽。之后注入濃度為1%的利多卡因5ml對產婦進行誘導操作。在此過程中,要對產婦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地觀察,觀察5min無蛛網膜下腔阻滯及局麻藥中毒現象后,將0.125%的羅哌卡因,0.5μg/mL的舒芬太尼及40ml的生理鹽水注入導管麻醉,并把剩余的麻醉藥物向自控鎮痛泵注入,使之與硬膜外導管相連接,將輸注速度控制在5ml/h范圍,再結合產婦的實際狀況將輸注速度適度提升。當產婦的宮口全部打開后,便可將自控鎮痛泵關閉,直到產婦的會陰傷口縫合之后再予以打開,之后再將硬膜外導管拔掉。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產婦的分娩結局。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本次數據,計量資料表示用“x±s”,計數資料用例數表示(n),組間率用(%)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時P<0.05。
2 結果
實驗組采用分娩鎮痛處理后,產婦的妊娠結局明顯優于對照著,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具體如表1所示:
3 討論
由于產婦在分娩時,身體會發生劇烈的疼痛,且疼痛時間較為持續,較容易導致產婦及胎兒氧平衡失調,并導致胎兒的窒息,及引發產婦產后抑郁癥。據相關醫學資料顯示,當人體在感到劇烈的疼痛時,體內會釋放兒茶酚胺的物質,該物質主要由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組成,會對產婦及胎兒產生不利的影響,并會降低子宮收縮協同性,導致產婦的宮頸擴張速度減緩,從而引發嚴重的不良后果。
在第一產程中,產婦的疼痛感主要來源于子宮收縮與宮頸擴張,由于子宮陣發性的收縮,會在一定程度上拉長甚至撕裂子宮肌纖維,使得子宮血管因受壓刺激而傳遞到痛覺中樞使產婦感到劇烈的疼痛[3]。尤其是當產婦宮頸擴張到7-8cm時,疼痛較為劇烈。而在第二產程中,疼痛通常來自于陰道及會陰部的肌肉、筋膜、皮下組織等的伸展、牽拉與擴張作用,該種疼痛較為尖銳,為典型的“軀體痛”。若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出現難以承受的疼痛,會導致子宮胎盤的血流量減少,大大延長了產程,影響到胎兒的正常娩出,增加了產婦的分娩痛苦。因此,對產婦實行適當的分娩鎮痛就顯得尤為重要[4]。
分娩鎮痛能夠有效減小產婦分娩時的恐懼感,并讓產婦在第一產程中得以充分地休息, 在宮口開全時有效分娩。同時,分娩鎮痛能夠在產婦清醒的狀態,讓其自我調整呼吸,有效減輕鎮痛,讓分娩更加的順利。
很多產婦通常會由于懼怕疼痛而選擇剖宮產,而剖宮產術會對產婦的身體造較大的損傷。尤其是初產婦,在分娩時,會由于害怕、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而導致體內兒茶酚胺、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在短時間內急劇提升,進而對產婦的正常分娩造成較大的影響。加之分娩前的疼痛,很容易致使產婦過度換氣而引發呼吸性堿中毒,從而對胎盤的供血造成較大的影響,并容易導致胎兒出現宮內窘迫,而不得已選擇剖宮產術介紹結束分娩。雖然分娩鎮痛會在一程度上延長產程,但卻能夠有效降低急診剖宮產率。
硬膜外神經阻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高效性,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無痛分娩手段,能夠有效減輕產婦因勞累與疼痛所引起的痛楚,提高產婦的配合度,有效控制母嬰酸中毒發生率。同時,硬膜外鎮痛藥物通常采用阿片類藥物及局麻藥復合藥物,兩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顯著,不僅可以起到鎮痛的效果,而且能夠延長鎮痛時間,降低局麻藥的用量劑量,并緩解用藥時的運動阻滯,維持子宮收縮及宮頸擴張速度。開展分娩鎮痛后,麻醉醫生24小時進駐產房,保障了母嬰的安全。從本次研究結果也可看出,采用分娩鎮痛的實驗組,產婦分娩結局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
綜上所述,運用分娩鎮痛于產婦中,能夠有效降低剖宮產率,確保母嬰安全,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何紅霞.持續硬膜外阻滯麻醉分娩鎮痛對產程的影響120例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07(29):68-70.
[2]魏菲,林玨瑛. 靜脈自控分娩鎮痛與硬膜外分娩鎮痛對產程影響的比較[J].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5,32(04):608-610.
[3]李鐵軍,蔡淑女.舒芬太尼聯合不同濃度羅哌卡因行階梯式分娩鎮痛對產程進展和新生兒的影響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01):185-187.
[4]王文娟,安紅軍.潛伏期硬膜外麻分娩鎮痛對產程的影響和安全性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3):1767-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