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婦科子宮肌瘤腹腔鏡圍術期的應用效果。方法 200 例子宮肌瘤患者,按入院時間先后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100 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比較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掌握率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掌握率達 96%, 對照組為 87%,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達 98%, 對照組為 89%,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婦科子宮肌瘤腹腔鏡圍術期,可提高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掌握率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從而規范護理流程,提高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 子宮肌瘤 腹腔鏡 圍術期
衛生部[(2009 年 ) 現衛計委]在我國公立醫院改革中,試點推行臨床路徑管理模式,事先寫好的一個標準化工作流程,是由各專科人員依據循證醫學原則,將某疾病的關鍵性檢查、治療及護理等活動標準化,使得多數罹患此病的患者能從入院到出院全程受此標準化照顧。2012 年本科也將子宮肌瘤列入了臨床路徑,為子宮肌瘤患者制定了臨床護理路徑工作流程,在提高護理質量方面取得明顯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用 2013 年 6 月 ~2014 年 6 月 200 例婦科子宮肌瘤腹腔鏡手術的患者,按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 100 例。觀察組年齡 32~68 歲,對照組年齡34~65 歲。兩組患者均無內科嚴重疾病。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按原有的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 ;觀察組按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進行護理。在護長帶領下成立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小組,學習相關文獻,根據醫院要求,結合子宮肌瘤圍術期的診療常規及原有的護理常規,制定工作流程表,患者及責任護士各一份,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內容如下。
1.2.1 入院第 1 天 接待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詳細介紹 :如向患者介紹住院環境,主管床位的醫生和護士,住院的相關制度 ( 包括生活、衛生、安全、探視、陪護等 ) ;建立患者的健康檔案 ( 詢問病情、采集簡單病史、全面評估患者,完成首次護理記錄 ) ;針對疾病進行健康教育 :介紹疾病的特點,常規診療程序,各項檢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 ;常用的治療手段及效果,住院大約的時間及費用等 ;指導并協助患者完成術前相關檢查 ;觀察病情,做好交接班。
1.2.2 入院第 2 天 ( 術前 1 d) 督促患者完善手術前各項檢查,跟蹤并全面評估檢查結果,了解患者心、肺、肝、腎等功能情況,結果異常及時報告醫生,以便確認手術。詳細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對疾病的認知,再次講解有關疾病知識,提供治療信息,有針對性與患者溝通,做好手術前宣教 :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麻醉方式、手術時間、飲食的要求,做好皮膚清潔及腸道、陰道準備,按醫囑予抗菌素皮試 ;指導患者將貴重物品妥善保管 ;講解手術后早期活動的重要性和預學腹腔鏡恢復操 ;做好心理輔導 :有針對性進行疏導,解除患者顧慮,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得到充足的睡眠迎接手術。
1.2.3 入院第 3 天 ( 手術當天 ) 完善手術前準備,查對患者相關的個人信息,與手術室的護士同時再次查對患者相關的信息,做好交接班 ;做好患者術后回病房的準備,如準備麻醉床和放置心電監護儀等。患者術后回病房與麻醉師交接班,如協助患者過床,了解術中的情況如手術及麻醉方式,檢查患者傷口情況、受壓皮膚情況、留置導管情況、觀察患者神志、生命體征,指導患者及家屬手術后的注意事項及相應處理。
1.2.4 入院第 4 天 ( 術后 1 d) 做好基礎護理,觀察各導管及傷口情況。指導患者保持清潔,預防感染。指導其合理飲食及觀察肛門排氣情況,督促患者早期離床活動,密切觀察術后并發癥,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給予適當處理。鼓勵患者早期功能鍛煉,拔尿管者指導盡早小便,長期留置尿管者,指導其多飲水,保持會陰部清潔。
1.2.5 入院第 5 天 ( 術后第 2 天 ) 督促患者進食,檢查傷口愈合情況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做好出院宣教 :包括患者休息、衛生、營養飲食、用藥和性生活等方面的指導、復診時間,強調不適隨診 ;不能準時出院者要耐心予以解釋及安慰。協助辦理出院手續。
1.3 觀察指標 發自制問卷調查表調查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情況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 表示,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 (%) 表示,采用χ2檢驗。
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掌握率達 96%, 對照組為 8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達 98%, 對照組為 89%,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指護理人員在患者住院期間采用的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是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疾病,以患者中心,以時間為橫軸,同時以各種護理手段為縱軸,制定一個日程計劃表,并詳細描述說明和記錄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各時段,何時該做哪項檢查及檢查后的各項指標數據、藥物治療及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以出院等。現在的護理工作不再是按照醫生的指示機械性地執行醫囑,而是有針對性、有計劃性、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讓患者參與其中,使患者感覺到自己被重視,并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療情況,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治療和護理過程,增強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形成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的護理工作模式。這是一種新的護理管理模式,它以循證醫學為原則,針對疾病、心理、環境等方面,強調以患者為中心,有計劃、有預見性進行護理工作。
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子宮肌瘤腹腔鏡圍術期,明確護理人員每天的工作職責及內容,由于預先制定工作流程表,使護理人員可以依據路徑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進行系統、動態、連續性的護理,使護士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逐項落實措施,還可用以培訓新的護理人員短期內掌握護理規范,避免處理失當,防止差錯發生,同時,患者也知道護士今天將對自己做哪些方面的護理及自己每天要配合的工作,可提高護理的依從性,如患者能早期主動床上活動、行腹腔鏡操訓練及下床活動等,這有利于術后腸道恢復和有利于手術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復,預防并發癥。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子宮肌瘤腹腔鏡圍術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在過去許多醫療糾紛中大多數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而引起的,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護理人員能主動地以患者為中心,準確有效地完成預先設定的每日健康教育內容,并向患者講解疾病的有關問題并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從而進一步密切了護患關系,增強了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患者的滿意度顯著提高,并提升了護士及醫院的形象。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婦科子宮肌瘤腹腔鏡圍術期,能提高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掌握率及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從而規范護理流程,提高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明子 . 臨床路徑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 . 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59-61.
[2] 吳雪華,鄭紅霞 . 臨床護理路徑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 7(1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