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 隨著我國醫學的不斷完善和進步,中醫護理逐漸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且中醫護理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臨床護理中中醫護理的優勢更加明顯,且對于病人的康復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重點闡述了中醫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特色以及優勢。
【關鍵詞】 中醫護理 臨床護理 特色 優勢
1 中醫臨床護理概述
中醫強調的是治本、醫護結合。中醫在診治病人時不僅需要診病、開方、施針、配藥、還需要配合拔罐、刮痧、耳穴、艾灸、中藥足浴等中醫護理工作。中醫護理強調的是辯證護理、三分治,七分養。另外,中醫護理依靠的是傳統的拔罐、針刺、刮痧、耳穴、艾灸、中醫外敷、中藥足浴、中藥涂擦、熏洗、藥枕等方法。如拔罐,針對不同的病人,需要了解病情、針對病因,辯證,取相應部位的穴位。此外,中醫護理的另一個重點在于膳食調理。《內經》中曾說:“熱病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意思就是在即將康復之時,應當不吃肉類食物,選擇一些清淡的事物,并控制食量。這樣才能加快身體康復的速度。
2 中醫護理特色與優勢
2.1 整體護理
所謂整體護理就是以辯證護理為原則,強調整體護理思想的貫穿。簡單的說在疾病的初期進行護理,直至康復。中醫的治療過程一般比較漫長,并不如西醫的治療見效快。所以中醫護理的重點在于平常養生和初期治療。當然這并不代表中醫護理并不重視中期的治療。
例如對于體溫升高(惡寒發熱)與外感風寒病人的整體護理,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護理方法。即要求病人臥床休息,并按照醫生囑托選擇辛溫解表的中藥,然后再在服藥后喝熱牛奶一杯或熱稀粥一小碗,加蓋衣被,靜臥休息兩個小時。如果病人出現高熱不消、大汗淋漓的狀況則應該及時報告給醫生。另外,還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溫度適宜。而在飲食方面則應以清淡半流食,進蔥姜熱湯面、香菜肉末粥等具發散解表作用的食品,忌油膩煎炸食物。二是生活起居方面:應詳細的向病人家屬講述清楚飲食禁忌、服藥方法。如在病人熱退汗出后應及時擦干汗液或更換汗濕衣被,防止受風的方法和意義,以免重感。并向病人及家屬宣教解表藥的服法及服藥后的注意事項,以取得最佳藥效。總之,中醫的整體護理思想是滲透在整個治療過程中。
2.2 辯證施護
辯證施護是中醫獨有的護理方法,主要就是通過對病情的分析、判斷進行定性,即望、聞、問、切,然后再制定相應的護理原則和方法。簡單的說辯證施護包括同種病不同的護理方式、不同的病運用同一種護理方式。而辯證就是指護理前的依據,施護是主要方法。通過辯證實現施護,并由施護檢驗辯證。
辯證施護更加關注患者、疾病之間的關系,是中醫獨有的護理方式,更是中醫護理的重要特色。例如同樣是腎病,如果有的患者表現是:發熱、畏寒、浮腫、小便不利則可認定為“風水證”,其護理措施可以采取宣肺發汗利尿的方法進行護理。如果患者表現是:腰酸、面白、肢冷、畏寒等癥狀時則可認定為是腎陽虛衰,采用溫補腎陽的方法進行護理。這種情況就屬于同病異護。又如如子宮脫垂和脫肛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現為中氣下陷證,都可采用提升中氣的護理方法,即注意休息,避免過勞,以培育中氣,可針刺百會、關元等穴位,以補中益氣,可用黃芪、黨參燉母雞益氣健脾,促使回納為基本原則。這就是異病同護。
2.3 護理技術
中醫的護理方法較多,如針刺、拔罐、刮痧、耳穴、艾灸、中醫外敷、中醫足浴、中醫涂擦、熏洗、藥枕、等,均屬于中醫護理方法。這些護理方法的主要優勢在于操作簡單、應用廣泛,無毒副作用。
如針灸可以治療眼肌重癥肌無力癥,且效果良好。針灸的方法主要包括體針、耳針、皮膚針及穴位注射等。對于老年腦血管意外后遺癥的臨床護理中,就可以選擇針灸護理。其主要方法是:以陰經穴為主,以人中、內關、三陰為主穴位,以極泉、尺澤、委中為輔助穴位,以雙側完骨、風池、天柱為配穴位。并采用瀉的手法。對于不同的穴位,其施針方法、持續時間都是不同的。如對于人中,其位置位于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并選擇雀啄手法,指導患者眼球濕潤、流淚可停止施針。這樣采用針灸護理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癱瘓的情況。另外,在臨床護理中一般并非是選擇一種護理方法,而是應該結合多種護理技巧,這樣更能促進患者康復。
2.4 飲食調理
民以食為天。正因為人以五谷雜糧為食,才會得各種各樣的疾病。中醫認為:“食藥同源”,也就是說食物調理對于治療疾病同樣重要。因而中醫臨床護理中也強調飲食調理。另外,眾所周知不同的食物其功能是不同的。
中醫將食性分為:溫熱寒涼平五種類型。五種類型的食物可以維持人體的陰陽平衡。另一方面,因為酸苦甘辛咸的食物對于人體的機理、病理都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護理人員應該根據不同的病癥和患者的體質,選擇合理的飲食方案。
2.5 情志護理
所謂情志護理,就是指心理健康的教育。中醫理論體系強調的是人的精神與形體、情志與臟腑之間,在生理和病理上存在著相互影響。簡單的說是對于情志異常的人進行護理,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因而情志護理被廣泛應用在中醫護理工作之中。例如對于產婦來說,產后的心理變化較大。因而醫護人員應該加強產婦的情志護理。應多關注和關心產婦,經常與產婦交流,傾聽她們的想法和感受,盡量使產婦心境保持平和。并交代產婦應勞逸結合,養成和嬰兒同步休息的習慣,確保生活有規律。這樣才能減少產婦出現抑郁癥,從而幫助產婦盡快恢復身體。由此可見,重點加強中醫護理中的情志護理能夠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
3 總結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在臨床護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我們護理人員應該加強臨床護理中的整體護理、辯證施護、飲食調護、情志護理、等中醫護理方法,并采用多種護理技術,使中醫護理在臨床中發揮最佳的療效,為每一位患者提供優質的整體護理,由此可見,在中醫護理體系不斷發展、完善的背景下應該重視中醫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使中醫護理在臨床護理中達到最佳療效,加快病人恢復療程。
參考文獻
[1]劉志宏,劉香弟. 中醫護理技術臨床應用現狀與展望[J]. 中國護理管理,2013,10:14-16.
[2]王桂芝,弓建梅. 中醫臨床護理現狀及特色護理對策研究[J]. 中國保健營養,2012,16:3300-3301.
[3]劉明輝. 中醫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特色與存在問題[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2:363-364.
[4]黎娟蘭. 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護理應用的探討[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31:35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