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遜朗+聶瑩瑩
【摘 要】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中醫治未病思想也不斷的被人們所熟知。中醫治未病思想發展研究對于人民健康有其獨特的重要性,高血壓作為我國的高發病,其防治關系著民生。當然,治未病思想對高血壓的防治展開研究的同時,也遇到很多問題。這也要求中醫學界能夠加強對中醫治未病思想對高血壓的防治研究技術,壯大中醫治未病思想隊伍。本文通過對中醫治未病思想對高血壓的防治發展進行研究,并且分析了中醫治未病思想發展存在的差異,找出了中醫治未病思想對高血壓的防治的一些意義所在。這為中醫治未病思想在今后對于高血壓的防治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 中醫治未病思想 高血壓 防治研究
1 中醫治未病思想
“中醫治未病思想”其實從另一種意義上說是對傳統文化中憂患意識的集中化的表現,在我國關于中醫學的歷史文化記載,在其中關于憂患意識的記錄極其多。比如說《周易》當中有過記載:“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而歐陽修也曾在《新五代史》中寫過:“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曾經告訴過我們“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讓我們知道,作為一個人,需要在每一天反省自己的各種所作所為,并且自我判斷該做法是否滿足禮儀仁愛。偉大的孟子老先生也告誡我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些都統統是憂患意識的集中表現。而在這其中憂患意識已經作為了一種君子所必須要擁有的特性,這是加強自我道德修養的表現。從我國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來看,憂患意識在人類實踐的一切領域中都有體現,其中就包括對于社會、自然以及人文自身,都有一定的幾率產生相應的憂患意識。
現如今,我國的發展狀況以及我國醫學界面臨的很多憂患問題,醫療的進步也根本沒有能力去對抗一些頑疾的出現,醫源性疾病逐漸在增多,社會人群的老齡化會使得老年人的疾病發病率在逐漸增加,醫療的費用也在飛速的提升,再加上壓力與負擔的加重,也就很容易的導致了現在我國醫療方式的危機體現。如果想要從醫療的根本上解決這一類的問題,就必須要把醫學發展的戰略性方式進行優化,首先就要從以治療疾病為本能目的而創造出來的新的醫療思想,再而轉向預防高血壓等疾病并且最終達到維護和促進健康的目的,而上述所說的這些,就是現階段醫療界開始大力倡導的中醫治未病醫學思想模式的現實意義。
2 高血壓的病因分析
從現在高血壓的發展情況而言,病人一旦患有了高血壓,那么就會經歷三個階段,分別是早期、中期以及晚期。如果說在早期沒有很好的進行治療,那么一旦到了高血壓發病的晚期,情況會變得越來越糟糕,從而不利于治療,所以在早期發現高血壓的時候,就應該進行積極地配合性治療,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高血壓是如何發病的。
有一種高血壓的發病機理叫做“原發性高血壓”,意思就是這種發病機理是不能被查出為何會得高血壓疾病,也就是病因不明類型。但同時,又會有其他的一些時候是因為通過一種疾病從而引起了高血壓的發病,體現為血壓在逐漸上升,這種發病機理又稱為“繼發性高血壓”。只要提早發現繼發性高血壓,在經過及時的治療,就能達到康復的效果。
而高血壓的發病又因為復腎腫瘤引起的高血壓。復腎腫瘤能產生一種使得血壓急速上升的化學物質,倘若將該腫瘤切除,就能恢復正常。除此之外的一些類似于血管疾病、腎臟疾病、內分泌系統的疾病等也會相應的引起血壓的上升,從而患有高血壓疾病。
還有一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肥胖導致。因為具有肥胖體質的人群在檢查時,會被檢測出具有指數級高的血脂,糖尿病、血糖的過高也就是引起高血壓的原因。因為肥胖的存在,血液流通不正常,人體的新陳代謝將會被阻塞。起初這些高血壓患者沒有患這種頑疾癥狀,但是經過長時間的消磨,肥胖使得新陳代謝極其緩慢,血壓慢慢的升高,最終出現糖尿病。所以對于那些體重肥胖的人們來說,注意自己的身體是尤為重要的,以免患上高血壓病。
3 中醫理論對高血壓疾病進行分析
關于中醫對于高血壓的理論分析,有另一種說法。其中說高血壓的發生還與缺氧有著不可推卸的關系,所以那些高血壓病人基本上睡覺時都會打鼾,就是因為氧氣吸入量不夠。在中醫學上,就是依據這個理論對高血壓進行治療的,并且比較好理解。高血壓有收縮壓高與舒張壓高的兩種特點,收縮壓高是需要能夠清楚的分辨出循環受阻的病位與現狀,大部分來說經過中醫的治療是可以痊愈的。而對于舒張壓高的特點,按照中醫古籍記載,舒張壓的病因是比較明確的,從絕對化的角度上來看高血壓病因分析,那就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肺功能不太正常,也僅僅有著一種可能。而這些,也正是中醫治未病思想的融匯從而得到的關于高血壓疾病分析的中醫理論。
4 治未病思想對高血壓疾病預防的措施
4.1 情志宜和
中醫講喜怒哀樂等七情六欲歸結為治病的方式當中,正常的狀況下一般是不會得病的,如果七情六欲太過的話就會致病。所以,有高血壓的病人一定要注重調節情志,調整自己的內心情緒。《內經》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一定要將自己的身心放輕松,做到清心寡欲,保持氣運丹田,機體保持正常,從而不容易引起高血壓。根據現代的中醫學研究表明,保持一個良好的情緒是對于一個身體良好技能的保持,保持血壓的穩定。就是因為高血壓的患者肝火旺,容易發怒,更有勝者會氣急敗壞,血壓急速上漲;如果不加以制止,依舊肝火旺盛,那么有一定的程度上甚至會導致中風。所以平時一旦發現高血壓的癥狀,第一點就要做到調節自身情緒,保持清心寡欲的狀態。
4.2 起居有常
作為中醫學界的核心理論治未病思想,就要保持起居有常,切忌熬夜。中醫的療法一定要強調生活方式規律。天地陰陽與人體陰陽的協調、和諧,才能保持人體陰陽、氣血、臟腑的協調平衡醫學。因此高血壓的患者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天要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睡眠是可以很好地將我們的日常生活保持良好的規律,從而保證血壓的平穩過渡,對血壓的穩定有利。
4.3 飲食清淡
老子說過:“五味令人口爽。”這個“爽”字古義解釋為亂、差的意思,所以人不能暴飲暴食。吃過于酸辣的東西有可能會導致身體機能下降,新城代謝減慢,血壓上升;肝火依舊非常旺盛的話會傷及肝腎。所以中醫療法中飲食清淡對于高血壓預防的作用極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楊明功;糖尿病流行現狀及防治對策[J];疾病控制雜志;2000年03期
[2]侯永梅;心理社會因素對心身疾病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