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摘 要】 目的:探析檢驗科血液標本出現誤差原因及應對措施。方法:選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有檢驗科明確標記的94例存在誤差的血液標本,調查分析誤差原因及類型,找尋解決措施。結果:94例存在誤差的血液標本中,凝血標本具有最高發生率,其次為溶血、血液標本量不準者;標本檢驗誤差原因中,送檢因素最高(43.62%),相比于其他因素,差異顯著(P<0.05),其次為采集因素(23.40%);送檢因素所導致誤差中,送檢時間過長所致最高(27.66%)。結論:臨床血液標本出現誤差引起因素多樣且較為常見,需在各環節多加重視,提升操作者責任心與臨床技能,強化送檢工作,并規范化整治標本檢驗操作與流程,以此實現臨床檢驗質量的最大化提升。
【關鍵詞】 檢驗科 血液標本 誤差 措施
血液檢驗作為判斷疾病與臨床檢驗的常用方法,不僅能夠為所診斷血液疾病提供各項依據,而且還可為其他系統病癥的有效鑒別與診斷提供切實信息。血液標本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其中標本的采集、送檢及保存過程乃是最易引起誤差產生的關鍵原因[1]。盡管現代醫學技術得到大幅發展,血液標本檢驗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然存有誤差情況。為實現本院檢驗科血液標本檢測結果的質量提升,最大化降低誤差發橫率,現通過選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有檢驗科明確標記的94例存在誤差的血液標本,分析誤差類型及產生原因,提出對應解決措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有檢驗科明確標記的94例存在誤差的血液標本,男性血液標本45例,女性為49例,檢驗項目:凝血功能檢查22例,血液生化檢查40例,血液常規檢查32例。
1.2 方法
(1)標本采集方法。所選取血液標本均由檢驗科護士采集,采血方法為靜脈采血法或過皮膚采血,實施皮膚采血法時,取患者無名指端部內側,行仰臥位或坐位,調整呼吸與心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完成采集后,用碘伏消毒,棉簽按壓采血點,直至血止。靜脈采血法:運用真空式靜脈采血,取肘正中靜脈,性仰臥位或坐位,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完成采血后,用碘伏消毒,棉簽按壓采血點,直至血止。依據檢驗項目,將所采集血液標本分放入各類型抗凝管中,將標簽貼好,完成后送檢。(2)分析評價方法。依據血液標本質量標準,由專業血液標本工作人員對所采集標本實施質量檢測,評價內容主要有:血液外觀、凝血及溶血等,若發現血液標本存有問題,及時復驗,以作確認,明確誤差標本后,將其退送至送檢科室,問卷調查相關護理人員及患者,調查內容:血液標本的采集時間、方式、部位與過程;標本的存放溫度與時間;患者情況。完成調查后,由相關人員對上述內容進行整理,分析誤差原因。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所得數據均由SPSS20.0實施處理,行X2檢驗,當比較差異明顯時,由P<0.05表示。
2 結果
2.1 不合格血液標本類型分析
94例存在誤差的血液標本中,凝血標本具有最高發生率,其次為溶血、血液標本量不準者。見表1。
2.2 不合格血液標本誤差原因分析
標本檢驗誤差原因中,送檢因素最高(43.62%),相比于其他因素,差異顯著(P<0.05),其次為采集因素(23.40%);送檢因素所導致誤差中,送檢時間過長所致最高(27.66%)。見表2。
3 討論
血液標本檢驗乃是了解患者病情與機體情況的重要輔助方法,伴隨當今醫療技術水平的日益提升,對疾病認識的持續加深,血液標本在檢測項目方面也日漸增加,在獲取檢驗結果前,還需經歷諸多環節,如標本采集、運送、儲存及檢驗前處理等,其中的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均會對最終結果造成影響,至此,需強化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工作,獲取更為準確詳實的檢驗結果[2]。由本次研究結果可知,標本檢驗誤差原因中,送檢因素最高,相比于其他因素,差異顯著,其次為采集因素;送檢因素所導致誤差中,送檢時間過長所致最高。由此可對上述主要原因采取如下措施:(1)標本采集前,護士需對各檢驗項目所需注意事項有所了解,多余意識溝通,了解患者用藥、生活習慣及生理等情況,女性患者需盡可能避免生理期采血。采集前還要與患者持續溝通,叮囑其采集前保持空腹,不可劇烈運動,指導用藥,消除患者自身因素影響。(2)因護理人員負責標本采集工作,需要護理人員具有責任性與認真態度,標本采集前,需檢查企業是否存有損壞狀況,另檢查其是否做好完全準備,就患者是否空腹進行核對,護理人員需對各類型檢測項目的采血量、采血部位、抗凝劑的類型及使用的真空管等熟練掌握,采血要做到一針見血,采血部位不可選擇在存有損傷或炎性的部位,完成采血后,需輕晃,促使抗凝劑與血液標本充分混勻。(3)采集后,及時送至檢驗科,不可拖延,運送中不可劇烈晃動,不可陽光直射,防止損毀或丟失[3]。(4)送至檢驗科后,及時著手分類檢測,明確存儲條件與實踐。保存中需動作輕柔,常規保養檢測儀器,做到檢測相配現用,完成檢測后,需對相關儀器徹底清理,強化檢驗人員的知識教育及操作培訓,提升檢驗意識的耐心與責任性,防止在工作中出現失誤或檢驗時間延誤狀況。
綜上所述,臨床血液標本出現誤差引起因素多樣且較為常見,需在各環節多加重視,提升操作者責任心與臨床技能,強化送檢工作,并規范化整治標本檢驗操作與流程,以此實現臨床檢驗質量的最大化提升。
參考文獻
[1]蔣作富. 血液檢驗標本誤差的原因分析及預防策略探究[J]. 當代醫學, 2015(9):114-115.
[2]陳德生. 50份血液檢驗標本誤差的原因分析[J]. 哈爾濱醫藥, 2013, 31(4):304-304.
[3]姜月紅. 血液檢驗標本出現誤差的影響因素及防范方法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 2015, 12(28):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