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在財政收支缺口不斷增大的局面下,更大的減稅空間可能需要適當提高中央財政赤字率。
2016年12月29日,一年一度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上月剛履新財政部部長的肖捷首次主持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此次會議上,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促進實現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排在首位,意味著2017年財政工作將是“維穩”當頭。
“這賦予了財稅工作更大的使命,2017年財政政策要兼顧穩增長和深化改革兩大任務,可以預期穩增長的重頭將落在財政政策身上。”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王雍君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
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預算安排要適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調節好貨幣閘門,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
財政部數據顯示,去年1月至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8250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5839億元,財政收支缺口近2萬億元。日漸緊張的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面前,財政政策如何轉圜騰挪,實現兼顧增長和改革兩大目標? 2017年財政政策的工具箱中,還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工具?
《財經國家周刊》百名經濟學家年度問卷調查顯示,有60.98%的受訪經濟學家認為,2017年中央財政赤字率或將繼續上調,處于3.1%至4.0%之間甚至更高一些。
減稅讓利
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繼續將“降成本”作為2017年經濟工作的一大抓手。會議提出,在降成本方面,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
《財經國家周刊》經濟學家年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于2017年應該首先在哪些方面助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問題,有62.2%的受訪經濟學家選擇了降稅清費、降低企業成本,排在最為緊迫的改革項目的第二位,僅次于國企改革。
2017年財政政策減稅助力企業降成本,有三方面值得期待。
一是“營改增”繼續推進,隨著去年以來政策和征管的不斷完善,2017年減稅規模將進一步擴大。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按照營改增政策規定,納稅人2016年購入的不動產當年可抵扣60%,剩余的40%將在2017年連同新一年購入的不動產60%可抵扣的部分一起進行抵扣,所以減稅規模會更大些。此外,隨著政策和征管的不斷完善,企業的增值稅抵扣鏈條越來越完整,2017年企業抵扣的數額會明顯增大。
“2015年營改增的減稅規模大約是2000億元,2016年營改增全面推開,全年減稅能達到5000億元,由此推算,2017年僅因為營改增帶來的減稅可能就會達到6500億元。”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二是增值稅稅率如果得以簡并,企業將迎來更多的減稅空間。去年營改增全面推開后,我國增值稅存在四檔并存的局面,分別為17%的基準稅率,以及13%、11%和6%的稅率,存在逐步簡并的改革要求。據記者了解,作為實體經濟主力的制造業長期執行的17%稅率,有望得到下調,制造業的稅收負擔也將由此進一步減輕。
三是車購置稅優惠和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還將延續。“減稅要寓于改革之中,不是單純減稅,而是同時實現節能減排、擴大內需、創新創業這些長遠目標。”張斌說。
在財政收支缺口不斷增大的局面下,更大的減稅空間可能需要適當提高中央財政赤字率。2016年我國中央財政赤字率定于3%,《財經國家周刊》經濟學家年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60.98%的受訪經濟學家認為,2017年中央財政赤字率或將繼續上調,處于3.1%至4.0%之間。有19.51%的經濟學家選擇了更高的赤字率預期水平:4.1%至5.0%。
盤活PPP
投資提速,是2017年穩增長的關鍵。《財經國家周刊》經濟學家年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投資熱點頭籌將是基礎設施建設,有70.73%的受訪經濟學家選擇了這一項。
2016年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下跌,去年11月固定資產投資累積同比增幅已從上半年的10%以上降至8.3%。基礎設施建設一直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但也呈現下降趨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第三產業的基礎設施投資就比10月下降了0.5個百分點。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目前基建投資融資與基建投資增速之間,存在巨大缺口,基建融資增速遠不及基建投資增速,是基建面臨的瓶頸。如果這一瓶頸不能及時突破,2017年基建投資可能會有進一步下滑的風險。
業內人士指出,2017年基建投資能否穩定,一是看財政專項建設資金的直接支持,第二也是更為重要的,即要依仗于PPP發揮更大作用。
專項資金方面,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全厚表示,2015年9月份開始財政部門陸續設立了多個基建專項建設基金,目前已投放六批,有望在2017年帶動9萬億的投資規模。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孫潔表示,財政收支緊張的局面決定了更多的基建增量不能一味寄托于專項資金。PPP項目引進優質的民間資本,不僅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還可以降低財政負擔。
2016年PPP項目快速發展,全國PPP項目累計入庫已超過12萬億。但簽約多、落地少的問題飽受詬病。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PPP落地規模達到1.56萬億元人民幣,落地率為26%。
趙全厚表示,目前有不少PPP項目有可能剛確定社會合作方,即將進入初期施工建設階段。按照PPP項目周期推算,2017年PPP落地規模預計能達到2萬億至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明顯提高。
更多的PPP項目也在醞釀之中。12月初,中國PPP基金與9省區簽約合作設立省級PPP基金協議,包括具體PPP項目164個,項目總投資額5900億元。
財政部表示,將繼續督促中國PPP基金落實政策定位,充分發揮引導撬動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促進PPP項目規范運作,推動我國PPP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