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龍
(嘉善縣公安局,浙江 嘉善 314100)
公安改革研究
打造縣域智慧安防體系的實踐與思考
——以嘉善縣公安局為例
曹雪龍
(嘉善縣公安局,浙江 嘉善 314100)
主持人:潘晶安
嘉善縣公安局緊緊把握警務發展新趨勢,大力打造以智能化、信息化、立體化為核心的縣域智慧安防體系,有效破解了社會治理中的一些瓶頸性問題,也為全面融入智慧城市建設打下了扎實基礎。應切實按照“云上公安、智能防控”第一戰略要求,進一步創新完善縣域智慧安防體系建設,將其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來謀劃推進;以人才引擎驅動其創新發展;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應用。
智慧安防;城鎮化;智慧城市;嘉善縣公安局
城鎮化在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社會治理帶來了新難題,公安機關承擔社會治理的任務日益加重,傳統警務思維和治理方式已無法滿足不斷變化的社會治理要求。嘉善公安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引領下,在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先行先試工作的推動下,緊緊把握警務發展新趨勢,將現代信息技術塑造成具有智慧特征的因子,貫穿于公安機關參與社會治理的各條主線,大力打造以智能化、信息化、立體化為核心的縣域智慧安防體系,并將其融入智慧城市建設和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第二階段(2016-2020)發展改革規劃來部署推進,破解了社會治理中的一些瓶頸性問題,開啟了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下駕馭治安局勢的新窗口。
智慧安防是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視頻技術、信息挖掘整合等科學技術為支撐,通過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應用手段,推動公安機關在信息采集應用、公共安全監管、綜合勤務實戰、社會治安防控等安全防范領域實現各模塊、各環節高度集成、深度共享、協調運作的現代警務發展新理念。
在近兩年智慧城市建設浪潮中,信息技術的融合性、開放性、服務性特征及其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促使安防技術為智慧城市提供技術支撐,成為其重要(功能)組成??梢哉f,智慧城市、智慧安防彼此成就,共同實現了提升和跨越。2015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從加強社會治安防控網建設、提高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科技水平、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運行機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格局等五大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為全面打造智慧安防體系指引了新的發展方向。
智慧安防從警務層面來看,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技防設施建設,而是充分運用全警的“智慧”思維,將技防設施、警務實戰、安全監管、信息采集等環節系統化地串聯起來形成的互聯互通、快速響應、動態管控、高度共享、規范運行的全自動化社會安全防范體系。只有形成完整的體系,才能夠充分發揮智慧安防的力量??梢哉f智慧安防體系是順應時代潮流開展的警務變革,是圍繞“四項建設”要求進行的警務探索實踐,通過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化的警務運行模式實現了對社會治安管理要素動態的全面的感知,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不斷涌現的安全風險隱患新問題、不斷增大的治安防控新壓力、不斷翻新的違法犯罪新手段等治理管理難題提供了全新的破題路徑。
近年來,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和日趨嚴峻的社會治安形勢,嘉善公安機關把打造縣域智慧安防體系納入全縣平安建設和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通盤考量。打造以智能化、信息化、立體化為核心縣域智慧安防體系,是基礎信息化、警務實戰化、資源共享化的大膽實踐。嘉善公安通過“智慧”手段在信息采集應用、社會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監管等方面實現提檔升級,形成各環節相互支撐、互為補充的治安防控鏈條,有效提升了縣域社會治安局勢的駕馭力。
(一)推進信息采集應用“機器換人”,夯實縣域智慧安防體系之基。信息資源是信息技術發揮作用的基礎要素,也是縣域智慧安防體系最基本構成要素之一。圍繞基礎信息采集與應用對接路徑的智能化目標,建立傳統方式和科技手段并舉的基礎信息采集應用模式,提高信息采集應用效能,為社會治安防控提供有力支撐。將“掌上”警務理念根植到基層基礎警務各個環節,加強信息采集最小單元建設,為實戰單位100%配備新型移動警務終端,通過移動警務終端的云端信息傳輸功能快速采集、核查、應用。優化信息采集途徑,依托微信警務室建設,深入開展大數據采集工作,擴容基礎信息“數據池”,建立出租房屋信息資源庫,執行“五個一”信息采集、“二維碼管理”,實現“一部手機就是一個服務窗口,就是一個基礎信息采集點”。利用微信警務室信息推送和互動交流功能,推出了“全民007”和“全民通緝”板塊,建立專項獎勵與保密機制,落實24小時“淘寶式”客服團隊,涌現出“跑男”派出所、張匯微信警務室15分鐘朋友圈尋人等典型事跡,形成了全民參與社會治理的良好氛圍。搭建完善信息資源云端服務平臺,推進具備物聯網智能信息采集功能的“智安”小區管理分析平臺終端建設,與寄遞業實名、人車核錄等系統整合應用,主動對接處警、路面盤查等進行實時采集,并導入醫療、中介、物業、水電等社會信息數據,開展常態化碰撞比對,實現對人、事、物等核心要素的智能動態管控。
(二)推進城鄉“智安”防控“無縫融合”,織密縣域智慧安防體系之網。將“智安”小區建設作為提升群眾安全感的有力抓手,出臺《關于全面推行“智安”小區建設的實施方案》。至2016年底,首批完成具備八大智能防范功能的90個“智安”小區建設,配套研發具備流動人口信息“一報通”、戶口咨詢、小區導航等服務功能的“智安”小區APP。至2017年底,全縣計劃總共完成120個“智安”小區建設任務。建立以思賢商貿區為中心、恒利聯勤警務站、梅園綜合執勤崗為補充的“一區兩翼”首個“智安”商貿區,將城區健康路建成視頻監控“無縫一條街”,推廣“平安管家”等具有攝錄一體、入侵報警等功能的視頻監控設備,在姚莊鎮試點運行電動車RFID防盜管控系統,城鄉開放式小區攝錄一體機全面普及應用。在2015年試點應用小區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2016-2019年三年內按照“政府貼一點,村(社區)補一些”的方式,每年新增攝錄一體機1萬臺,實現小區、商貿區為點、街面為線、整體成面的“智安”新常態,并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全城的“人、機、物”數據進行關聯和管控。
(三)推進街面動態巡控“快速反應”,聚力縣域智慧安防體系之要。著力解決縣域治安巡邏防控中指揮和勤務對接底氣不足問題,建立警情主導機制,打造一體化指揮平臺,全面升級報警定位、車載終端、PDT對講機、單警警務通、各類視頻監控等警務信息資源,并整合匯聚旅館、網吧、出租車GPS等社會資源,實現警力態勢、報警定位、處警現場等全景可視,推動指揮調度、街面布警、應急聯動與信息要素無縫對接,真正做到正確指揮、科學調度、快速反應和高效處置。同時,圍繞“135”快速反應圈要求,推進最小作戰單元建設,每個派出所高標打造一個具有接警指揮、警情研判、視頻運用、勤務管理等功能的派出所綜合指揮室,全面應用派出所精細化管理系統,通過流程化派單、反饋,使民警工作進度均可視和可查;設N個聯勤警務區,配套建設具有街面警力“屯兵點”和服務群眾“便利店”功能的聯勤警務站;建立一支專職街面巡控隊,城區和重點鎮派出所打造一支機動防控隊(PTU),配置裝備勤務指揮車,兼顧信息采集、流動服務、指揮等功能,實現動態可視接處警的全區域覆蓋,有效減少“來回跑”問題,節約警務運行成本。
(四)推進人、事、物、場所安全監管“全程留痕”,拉緊縣域智慧安防體系之弦。圍繞縣域社會公共安全防范需求,堅持以實名登記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思路。2015年承接公安部寄遞行業實名制改革試點項目,推進寄遞業“三個100%”標準的落實,改造快遞業務手持終端(業內俗稱“巴槍”),研發具備大數據google全文式查詢,采集數據的圖形化統計分析,對黑名單、逃犯等信息實時布控,分級預警,與警務云平臺互聯互通等功能模塊的寄遞業數據實戰應用平臺,以全流程安全監管新模式推動轄區15家快遞企業92個寄遞點全部實現收寄信息實名實時上傳和信息化管理,寄遞業實名制改革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在西塘古鎮景區近900家民宿客棧全面推廣安裝“民宿通”、手機APP住宿旅客信息登記等住宿登記系統,有效補齊民宿客棧安全管理短板。與移動公司合作,研究開發涉危企業遠程監控系統,利用云存儲功能實現民警對企業的實時管控和視頻倒查,完成全縣散裝汽油加油點的身份核錄系統和客運中心“客運站旅客信息采集核查系統”的安裝,通過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有效筑牢了安全監管防線。
(五)推進專業人才培育和“警企合研”,筑牢縣域智慧安防體系之本。專業科技人才作為縣域智慧安防體系構架搭建和技術應用的主力軍,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科技人才的培養不容忽視。嘉善縣公安局設立警務技術研發中心,成立科技創新團隊,堅持內部挖潛、自主創新,同時加強與本地高科技企業的溝通協作,立足借梯登高、技術孵化??h局與本地高科技企業合作開發“云知道”“視頻一體化應用”“智安小區管理分析平臺”等小軟件、小工具十余個,有效提高了安全防范、基礎管控效能,在偵破利用“偽基站”冒充“10086”詐騙等重點目標案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萍紕撔聢F隊在自主研發的同時,認真做好安防設施科學選點、布點,實地踏勘現場,會商研究布建對策,科學布建城區和集鎮治安視頻監控,接入社會視頻,使視頻監控破案作用率常年超過40%,并促進了各類系統平臺、安防設施的對接維護,成為推進縣域智慧安防體系建設中的關鍵一環。
智慧安防體系就好比是一張“網”,“網”要捕到更多的“魚”,則需要不斷織細織密,因此這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要根據“云上公安、智能防控”第一戰略要求和縣域發展實際不斷完善改進。智慧安防是一個年輕的領域,大部分地區都還在起步階段,沒有可以照搬照抄的模式。嘉善公安機關在探索實踐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一些難題,有人才、技術、效果等共性問題,也有地域、人文等個性問題。改革創新發展過程中遇到問題和阻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是改革創新取得突破的關鍵所在,也是激發全警創新動力的內涵所在。只有敢于大膽創新突破,才能使智慧安防體系形成倍增效應,切實服務于公安工作。
(一)將縣域智慧安防體系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來謀劃推進。城市的發展必然離不開穩定,可以說社會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這就要求智慧安防必須要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先行一步。智慧安防建設在縣域有較好的基礎,容易形成規模,連點成片,如視頻監控網絡、指揮調度體系、自動報警系統等,在進行系統化的串聯和數據整合共享后就能形成一定的智慧安防規模,建設成本低,產出效益高,適合作為縣域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第一步,也是保障穩定的基礎一步來謀劃推進。在打造智慧安防體系過程中,要緊緊圍繞智慧城市建設要求,繼續推進“智安”小區、“智安”商貿區、“智安”家庭等一系列以智慧為核心的安防工程建設,為智慧城市建設穩步推進打下堅實基礎。要圍繞縣域發展實際,將在建的高鐵新城納入智慧安防體系建設的規劃當中,大力推進智慧交管建設,建立高鐵新城聯勤警務站,選點布建高清監控點位,并將“智安”小區作為新城新建小區的配套安防設施來建設,以智慧安防先行助推智慧城市建設。同時,還要以省公安廳新版110接處警系統試點應用為契機,著手推進110接處警系統與12345政務咨詢投訴平臺的對接,完善警務政務協作機制,形成警務政務一體化的智慧指揮體系,以此打通智慧城市的“大腦中樞”。
(二)“軟硬”兼修,以人才引擎驅動縣域智慧安防體系創新發展??h域智慧安防體系的打造理念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提升警務效益,這個效益包括社會治安防控成效以及通過智慧安防手段有效解放警力,其最終目的是實現效益的倍化增長。在前期規劃和實際建設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縣域發展的實際,科學評估投入產出比,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內部挖潛和外部借力,注重縣域社會發展實際與智慧安防體系建設相協調,重點薄弱治安防控環節與智慧安防體系重點推進方向相契合,民警思想觀念、知識結構、警務技能與智慧安防體系相適應,科技團隊創新能力與不斷增長的警務實戰需求相匹配,從而努力實現產出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要以主題實踐教育活動為抓手,從狠抓隊伍管理“關鍵少數”入手倒逼干部帶好隊伍,激勵民警學習新知識、拓展新思維、挖掘新想法,主動融入智慧安防體系,使智慧種子扎根于心。要注重科技團隊建設,內部給予政治待遇傾斜和充分自主創新的空間,外部加強科技人才引進、與高科技公司合作以及外派交流學習,將科技團隊創新能力提升轉化為智慧安防體系建設的長效動力。
(三)推進要素整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應用?;A設施和技術設備是智慧安防建設的前提,而數據的整合應用則是智慧安防發揮作用的重要保障,通過技術設施設備實現對人、事、物等社會要素的動態記錄后,并應將海量的數據以后臺整合分析研判的形式實現共享應用,有效服務于實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共享是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省公安廳廳長徐加愛同志提出“五個支撐”,要求通過資源共享化最大限度盤活并用足用好現有警務資源,提升公安機關社會治理效能。因此,資源共享化是打造縣域智慧安防體系的核心要求之一,是打破縣域部門信息資源壁壘的有效途徑,是對接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大量數據的共享應用是一個龐大的技術工程,需要通過系統化管理實現數據自動化匹配、導入、研判、應用等工序,從而串聯成一體化的共享應用鏈條。要充分考慮信息資源整合、共享、應用程度,以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支撐,統籌建設一體化、分布式的數據云中心,打造服務云資源體系和數據統一交換與管理體系,實現數據資源的綜合應用和深度挖掘,解開信息孤島、碎片空洞的死結。注重各類軟件平臺在實戰中的實際運用效果,在打造集采、用、研為一體的信息實戰平臺的基礎上,繼續開發跨平臺信息匯集、信息碰撞、模糊查詢等多個符合基層實戰需求的功能模塊,深入探索縣域各部門信息資源共享的最佳路徑,構建跨業務、跨部門、跨區域的智慧城市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形成以智慧安防為驅動力的智慧城市構架。
[1]周斌.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N].法制日報,2015-04-14(1).
[2]許曉波.關于縣級公安機關智慧安防建設的調研報告[J].法制博覽,2015(17).
[3]錢文亭.關于對加強新常態下縣級公安機關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公安研究,2015(6).
(責任編輯:常 洵)
本刊加入“中國知網”等數據庫的聲明
為適應我國信息化建設,擴大本刊及作者知識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及CNKI系列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等收錄,其作者文章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錄,請在來稿時向本刊聲明。
本刊編輯部
D631
A
1674-3040(2017)03-0101-04
2017-03-20
曹雪龍,浙江省嘉善縣委常委,縣公安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