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芽,屠建英,陳文灶
(浙江警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警察教育訓練
以畢業生跟蹤調查為視角的試點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探析*
——以浙江警察學院為例
李小芽,屠建英,陳文灶
(浙江警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主持人:郭建華
政法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班人才培養模式是招錄民警的途徑之一,試點班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及其工作勝任度反映了人才培養的成效。通過用人單位對浙江警察學院試點班畢業生在警察職業忠誠度、專業核心能力以及工作勝任度等方面的滿意度調查,并與四年制公安院校普招生以及其他途徑入警人員進行相關比較,對試點班招錄培養體制改革提出若干建議,調整招錄時間,加大專業訂單式招生比例;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針對性;依托校局合作平臺,逐步建立聯合培養機制;探索“類研究生培養”機制,培養“高精尖”公安專門人才。
試點班;跟蹤調查;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浙江警察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以下簡稱“我校”)自2009年承擔政法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班學生(以下簡稱“試點班”)培養任務至今,已有5屆共1888名畢業生,其中交通管理專業專科畢業生199人,治安學、法學(公安法制方向)、偵查學等本科專業畢業生1689人。2012年,我校曾對試點班在校學員的職業價值觀和基本素質進行問卷調查和實證分析,所得結果總體良好,符合公安機關人才培養的要求,與普通本科應屆畢業生相比,政治素質和職業素養并沒有顯著差異。5年來,這些畢業生已經投身公安事業,他們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如何,用人單位如何評價,學校試點班的培養模式是否有效,專業設置是否合理,其結果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成效,影響到公安事業的未來。
目前,全國公安院校的學者對試點班學生在校期間的教學、管理問題探討較多,如浙江警察學院龔正榮、杜星(2013),吉林警察學院張峻峰(2011),河南警察學院魏會卿(2014),中國刑警學院左富興(2015),以及對試點班學生黨建工作、警務化管理、具體某一類(門)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等。這些研究為試點班人才培養提出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建議和對策,但大多從學生的基本狀況和在校期間的表現來進行研究,鮮有對試點班學生畢業后的跟蹤調查及用人單位對試點班畢業生的滿意度反饋。
為更好地服務全省公安工作,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更加適應社會需求的公安專門人才,筆者于2016年下半年組織了試點班畢業生跟蹤調查活動,對全省有試點班畢業生的53個縣、市(區)公安局(公安分局)進行了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從試點班畢業生的警察職業忠誠度、工作勝任度、專業核心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開展調查,并與四年制公安院校普招生以及其他途徑入警人員進行相關比較。通過此次調查,旨在了解試點班學生培養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從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這一視角來審視人才培養成效,從而提出完善對策,進一步優化試點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今后深化公安民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提供決策參考。
(一)調查問卷的設計與發放。本次問卷從“思想道德品質”“對工作的勝任度”“團隊合作精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敬業精神”“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精神”“組織協調能力”“動手能力和吃苦精神”“再學習能力”“對警察職業的忠誠度”和“總體評價”等12個方面來設計,并將試點班畢業生與我校普招畢業生(高中畢業通過參加高考進入我校學習的學生)和社招生(其他途徑入警人員)進行比較。共發放問卷53份,由53個縣、市(區)的公安局(公安分局)政治處負責填寫,回收37份,回收率70%。
(二)統計結果。

表1 對試點班畢業生的整體評價

表2 試點班畢業生與我校普招畢業生對比

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敬業精神創新精神更優秀 較好些 相差不多 較差些組織協調能力8.11%再學習能力5對警察職業的忠誠度13.51%總體評價22 5.41% 3 2 2 4 2 1 1 59.46% 11 18.92% 11 5.41% 10.81% 35.14% 5.41% 19 29.73% 51.35% 29.73% 8.11% 29.73% 13 18.92% 9 7 8 1 24 0 8 9 64.86% 24.32% 21.62% 27.03% 25 21.62% 67.57% 24.32% 2.70%動手能力和吃苦精神23 62.16% 16 10.81% 16 14 37.84% 5.41% 43.24% 43.24% 7 3 2 1 4 2 2 1 5.41% 5.41% 2.70%

表3 試點班畢業生與社招生對比
(三)結果分析。
1.試點班畢業生隊伍穩定。試點班5屆共1888名畢業生中,根據用警的公安局反饋,目前為止僅有4人離開公安工作崗位,占比0.21%,不存在試點班學員把入警當工作跳板的情況。據了解,紹興市公安局柯橋分局20多名試點班畢業生中,僅有1人調離公安機關。2012年,我校調研組曾對全省11個地市公安局進行隨機抽樣。據調查,我校2007-2011年參加工作的362名公安專業畢業生中,離開公安隊伍的占9.12%。①根據筆者于2016年下半年組織的試點班畢業生跟蹤調查,試點班畢業生中擔任科所隊長的有14人,占比0.74%,該項調查在我校2007年-2011年公安專業畢業生中為13.26%。②可見,試點班畢業生隊伍非常穩定,但在公安基層領導干部的選拔和任用方面與普招生相比有一定差距。
2.對試點班畢業生的總體評價良好(表1),大部分指標反映與普招生相比差別不大,部分指標還更有優勢(表2),與社招生相比,所有指標優勢更明顯(表3)。思想道德品質方面,滿意率達83.78%,相對于普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為5.41%和16.22%;相對于社招生而言,更是相差較大,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占21.62%和59.46%。對工作的勝任度方面,滿意率達67.57%,相對于普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為10.81%和21.62%;相對于社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占18.92%和70.27%。團隊合作精神方面,滿意率達59.46%,相對于普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為2.70%和13.51%;相對于社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占18.92%和70.27%。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方面,滿意率達51.35%,相對于普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為16.22%和40.54%;相對于社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占27.03%和64.86%。敬業精神方面,滿意率達51.35%,相對于普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為8.11%和13.51%;相對于社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占18.92%和64.86%。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滿意率達43.24%,相對于普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為5.41%和35.14%;相對于社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占18.92%和64.86%。創新精神方面,滿意率達40.54%,相對于普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為5.41%和24.32%;相對于社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占13.51%和45.95%。組織協調能力方面,滿意率達59.46%,相對于普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為10.81%和18.92%;相對于社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占 13.51%和 45.95%。動手能力和吃苦精神方面,滿意率達56.76%,相對于普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為5.41%和21.62%;相對于社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占16.22%和59.46%。再學習能力方面,滿意率達51.35%,相對于普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為29.73%和27.03%;相對于社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占16.22%和56.76%。對警察職業的忠誠度方面,滿意率達62.16%,相對于普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為29.73%和21.62%;相對于社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占18.92%和59.46%。總體上來看,認為“滿意”的占67.57%,“基本滿意”的為27.03%,“一般”的為5.41%,“不滿意”的為0,相對于普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占29.73%和24.32%;相對于社招生而言,認為試點班畢業生更優秀和較好的分別為16.22%和67.57%。
綜上所述,從37份回收問卷的統計結果看(表1),在對試點班畢業生的整體評價的12個指標中,選擇“滿意”“基本滿意”選項的合計均超過80%,無“不滿意”。其中,“思想道德品質”“對工作的勝任度”“團隊合作精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敬業精神”“組織協調能力”“動手能力和吃苦精神”“再學習能力”“對警察職業的忠誠度”“總體評價”等10個指標的“滿意”選項超過“基本滿意”,說明各用警公安局對試點班畢業生的滿意度總體上較高。
3.試點班畢業生也存在一些不足。從整體情況看:在中文語境里,與“滿意”相比,“基本滿意”意味著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一些問題,表1中“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2個指標的“滿意”均低于“基本滿意”。在“創新精神”和“對警察職業的忠誠度”2個指標中,選擇“一般”的均超過10%,分別為16.22%和13.51%。綜上,說明試點班畢業生在“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精神”“對警察職業的忠誠度”三個方面還有待于加強。
從試點班畢業生與普招生對比情況看:與普招生相比,在12個指標中,有11個指標的“相差不多”選項的占比在四個評價選擇項中均最高,值得一提的是,“總體評價”“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再學習能力”“對警察職業的忠誠度”四個指標里,選擇“更優秀”及“較好些”的比例之和均超過50%。其中,“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這一指標中,選擇“較好些”的超過“相差不多”選項,分別為40.54%和27.03%。12個指標中,均有單位對其“較差些”選項進行選擇,其中,“團隊合作精神”這一指標里選擇“較差些”的有29.73%。綜上,試點班畢業生在“總體評價”“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再學習能力”“對警察職業的忠誠度”四個方面某種程度上要超過普招生,但“團隊合作精神”與普招生相比還有些差距。
從試點班畢業生與社招生對比情況看:12個指標中,選擇“較好些”的比例均最高,“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這一指標中,選擇“更優秀”的有27.03%,是12個指標中選擇該項比例最高的。“創新精神”和“組織協調能力”2個指標的“相差不多”與“較好些”2個選項比較接近,分別為40.54%和45.95%。綜上,試點班畢業生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方面,與普招生對比結果一樣,在某種程度上也超過社招生,但在“創新精神”“組織協調能力”這兩個方面還需加強。
(一)調整招錄時間,加大專業訂單式招生比例。從試點班學員目前的專業背景來看,試點班學員存在知識背景多元化的現狀,我校2014級和2015級試點班學員原有的專業均為86種。當今社會,工業生產正大踏步地進入自動化時代,這期間需要大量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公安隊伍也不例外。試點班學員知識背景多元化對開展公安工作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我們應該利用好這種多元化的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培養工作。然而,目前試點班招生只籠統招收治安專業和交通專業,導致存在著一定局限和制約,為了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培養工作,在今后的招錄工作中,一方面,建議對試點班招錄時間進行調整,在應屆學生畢業之前進行招錄,即從每年9月提前至3-4月,使學生在畢業、就業之前就有機會做出選擇,避免因沒有更好的就業途徑而退而求次選報試點班,這樣更有利于選拔優秀人才。另一方面,在制定招錄培養計劃時,嘗試按專業限制招錄相關專業背景的學員,并針對不同的專業制定不同的招錄條件,加大專業訂單式招生比例,盡可能地保證專業背景的相關性和相近性,使專業基礎知識相對更加牢固,選拔更加適合公安專門工作的人才。如,在招錄網絡信息技術專業學員時,以計算機相關學科背景為主;招錄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學員時,以物理、化學、醫學等相關學科為主;招錄治安專業學員時,以法學、社會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為主等。
(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針對性。根據統計結果,今后在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時,建議將有利于提高學員“對警察職業的忠誠度”“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幾個方面的課程內容加入其中,或者在各項教學活動中進行滲透式培養,深入挖掘通識課、專業課中的“德育元素”“忠誠元素”“創新元素”,讓各類課程形成協同效應,讓每門課的教師都承擔育人責任,嚴格警務化管理,強化警察職業道德教育,并將之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有目的地提高上述幾個方面的能力。目前我校運行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有部分專業基礎課程,之所以開設這些課程,主要是由于當前招錄對象專業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因此,在完善招錄方案之后,按一定的專業背景來招錄學員,使他們的專業基礎知識相對均衡,同時在課程設置上做相應的調整,如將一些在原高校已經系統學習過的課程調整為選修課程或壓縮課時甚至去除,并根據已就業畢業生調查結果,增加一些更加貼近公安工作實際需要的課程。這樣既可以使學員從不必要的課程中脫離出來,同時又有利于培養實戰能力強的應用型公安專門人才,解決針對性不強的問題。
(三)依托校局合作平臺,逐步建立聯合培養機制。我校目前與全省多家縣、市(區)公安局(分局)建立了緊密型的校局合作模式,學校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變革培養模式,進一步加強與公安實踐單位的合作,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借鑒普通高校“校企結合”的辦學模式,進一步完善“院校與實踐單位結合”的聯合培養機制,完善駐校教官制度,嘗試在人才培養方面實現校局一體化機制,變傳統的集中實踐、實習為操作性更強、更加靈活校內外實訓、實習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很好地將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
(四)探索“類研究生培養”機制,培養“高精尖”公安專門人才。相對于學術型碩士而言,專業型碩士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一種形式,其目的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求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專業型碩士培養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突出特點是學術型與職業性緊密結合。試點班教育可以借鑒專業型碩士培養模式,探索“類研究生培養”機制,第一年學習專業基礎課程,第二年根據專業背景分設若干專業方向,由導師或導師團隊帶領進行專業實踐教學,可以赴公安一線實習、做專業課題、專業實驗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在某一專業領域往縱深方向發展,培養“高精尖”公安專門人才,解決公安隊伍的人才短板問題。如在現有的試點班中進行某些專業方向試點,從相關相近專業背景的學員中抽調組建一個專業方向班或強化班,嘗試按照專業型碩士培養模式,采用課程學習、校內專業實踐、公安一線實踐和撰寫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每個學員根據自己原有的專業和興趣愛好確定研究方向,并在導師的帶領下做課題研究和開展實踐活動。
注釋:
①2012年4月,由浙江警察學院學生處、教務處、社科部人員組成的調研組,以浙江省2007-2011年連續5年錄用的我校畢業生、其他公安院校畢業生、普通高校畢業生和部隊轉業干部作為調研對象,對全省公安機關開展了不同來源民警基本素質狀況的調查。考慮到采樣的代表性、真實度和可信度,調研在全省11個地市各抽取1個縣、市(區)進行,分別是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區分局、寧波市公安局江東分局、溫州市公安局甌海區分局、諸暨市公安局、嘉善縣公安局、長興縣公安局、東陽市公安局、龍游縣公安局、遂昌縣公安局、仙居縣公安局和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區分局。調研結果形成了《浙江公安機關不同來源民警基本素質狀況調查》的調研報告。
②見①。
[1]龔正榮,杜星.公安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價值觀的跟蹤調查與思考——兼與“體改班”學員的比較研究[J].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3(4).
[2]張峻峰.公安院校政法干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現狀探析[J].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4).
[3]魏會卿.公安院校“體改生”警察職業精神培養的路徑選擇[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4(3).
[4]左富興.試論公安民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專業學生的角色轉型[J].科技視界,2015(3).
[5]趙文輝.對公安高等院校“體改生”培養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12(6).
[6]喬順利.公安院校“體改生”培養模式存在問題及其對策[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0(3).
[7]于群.關于公安院校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幾個問題的思考[J].公安教育,2010(1).
[8]馬瑞力.警察招錄體制改革背景下公安院校公安專業學生培養機制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21).
(責任編輯:鐘 玲)
D631
A
1674-3040(2017)03-0092-05
2017-2-20
李小芽,浙江警察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屠建英,該學院主任科員;陳文灶,該學院副調研員。
*本文系浙江警察學院校級課題“‘試點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研究——以畢業生跟蹤調查為視角”(編號:2016JSY0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