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霖
(華中師范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
穿著高跟鞋拯救世界的少女
——從《美少女戰士》看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女性主義
甘 霖
(華中師范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
提起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泡沫經濟的瓦解以及同時出現的經濟大幅下滑的現象。這一經濟背景使日本女性不得不做出是戰斗還是妥協的抉擇。這一時期同時也是日本女性主義高度發展的階段。在那個充斥著灰白色調的時期,有一抹絢麗的色彩引人注目,為日本女性的生活帶來了一點光亮和一絲溫暖,那就是日本經典女性主義動漫《美少女戰士》。穿著高跟鞋的少女們將以何種方式拯救世界,其所彰顯的女性主義是怎樣分化的?日本女性又是如何挺過這次世紀難關的?本文正是從這部作品出發論述那個時期日本女性主義的特點。
美少女戰士;20世紀90年代;日本女性主義;反叛;保守
日本女性主義早在明治時期就開始萌芽,在長年的發展歷史中,其不斷借鑒效仿西方的女權主義。二戰后隨著日本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日本女性思想的變化速度越來越快,可以說是越來越個性和反叛。但是隨著這種“繁華”的落幕,到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逐漸解體,失去經濟來源的困擾以及婚姻關系破裂等家庭動蕩問題,讓原本在溫室里生活的不知風雨為何物的婦女們原本就柔弱的心靈更加脆弱不堪。面對20世紀末這一系列社會動蕩,日本女性開始轉變以往的思維方式。
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開創魔法少女變身類英雄作品先河的動漫《美少女戰士》應運而生。該動畫講述了以水兵月為首的十位太陽系美少女戰士為了保護宇宙和平而與黑暗勢力抗爭的漫長故事。在其放映的1992年3月至1997年2月間,平均收視率11.6%,最高收視率達到16.3%;日本關西地區最高收視率達到21.7%,中部地區的最高收視率為19.3%。由于戰士全部是女性,這部動畫也被認為是喊出女性心底呼聲的作品,我認為其反映了20世紀末的日本女性主義的反叛與保守兩個方面。
早在明治時期,日本就出現了女權運動。1884年,被譽為“民權三羽鳥”之一的岸田俊子發表了《告同胞姐妹》書,以男女的、生理的、體力的、性格的區別為根據,痛斥“男尊女卑”思想,促進同性的奮起。1911年,平塚雷鳥在《青鞜》的創刊號上發表了題為《女性原本是太陽》的發刊詞。她很堅定地寫道:“原始,女性的確是太陽。是真正的人。現在,女性是月亮,要依靠他人生存,依靠他人之光而發光,是如同病人般具有蒼白面孔的月亮。現在,我們不同了,我們要否定現狀,要排除一切壓力,發掘遭受壓抑的自我,確立健全的人格。”這是日本女性的首次發聲。
20世紀70年代,日本真正迎來了女性主義的高峰期。我們知道世界女權運動的中心在西方,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女權運動的主要目標是實現性別平等,具體來說就是就業機會的平等、男女同工同酬、教育機會的平等、參與政治的平等和“性”權利的平等。戰后日本的女性主義也在脫亞入歐的過程中深受歐美的影響。以從1976年開始的“聯合國婦女十年”為契機,日本政府于1975年成立了“婦女問題計劃推進部”,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1980年又在哥本哈根的中期會議上簽署了《消除對婦女的一切歧視公約》。與此同時,作為女權運動學術形式的女性學也悄然誕生,其認為它應當致力于通過婦女的力量來進行社會改革和文化革命。也就是說,女性學批判的矛頭,第一指向充滿性別不平等的社會,第二指向存在性別偏見的文化成果。
1990年后,受政治大背景以及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影響,日本女性主義變得更加復雜化與個性化,它甚至開始有要脫離西方女性主義,獨立發展的傾向。1994年日本巖波書店出版了一套《日本女性主義》叢書,這套叢書的編者就認為“日本的女性主義是從歐洲輸入的”觀點是對事實的“誤讀”,她們的基本觀點正如在叢書的前言中所講的:日本的女性主義是“日本女性們用自己的語言來表現其固有的經驗,是對整個女性主義思想的形成的特殊貢獻”。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有的女性選擇追隨西方,繼續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有的女性卻在大風大浪之中顯露出了對幸福本質的求索。因此90年代的日本女性主義呈現出了反叛與保守并存的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經濟迅速從戰后廢墟中崛起,并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創造了經濟增長的奇跡。但是90年代的經濟危機打破了這一切。突如其來的變故使日本女性在內心開始矛盾與掙扎。在那之前的幾十年里,為了讓丈夫能夠更好地工作,她們為了家庭犧牲了自己的學業、事業以及自由時間,最后卻是這種令人難以接受的結果。“泡沫經濟”的短暫“繁華”現象曾讓她們充滿希望,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景也已悄然在她們心中萌芽,但是經濟蕭條的沖擊無疑摧毀了那小小的期待,于是日本婦女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轉變。她們不再將命運寄托在男性身上,而是要靠自己的實力,去保護世界。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人和物,女性要挺身而出去戰斗。這就是她們的反叛。
《美少女戰士》以獨特魅力彰顯了其獨特視角下的90年代女性主義,以身穿高跟鞋戰斗的少女傳達了日本女性心底的個性化的呼聲。之所以要穿高跟鞋,首先是對“從今天起將由女性來取代男性擔任社會的主角,承擔拯救世界的使命”的宣言;其次也是提升自己的形象和氣質,當然不是為了取悅男性,只是單純為了展示作為追求美麗的女性與男性有本質不同。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美國小姐” 選美賽 ,成為激進女權主義者首要痛恨的對象,她們認為這是取悅男性審美觀點的行為,是對女性的一種侵犯。她們拒絕被男性的審美操控。這種思想也反映到了她們的服裝設計上,所有的服飾不再統一風格,個性的張揚成為服裝設計的首要元素。服飾的種類也層出不窮。女性要張揚自我,取悅自己,滿足自己的審美。動畫中的主人公們即使在戰斗中,也要時刻保持自己的尊嚴與驕傲;即使是女性,也有不能出讓的矜持與驕傲。鞋子作為服裝的組成部分之一,對展示自我形象起著很大的作用。
在這部動畫作品里,十位水手戰士雖分為內部戰士和外部戰士兩類,但戰士們的使命是相同的,即保護月亮公主(水兵月)和月亮上的銀千年王國。表現日本女性反叛的一面的是外部戰士,即水手天王星、水手海王星、水手冥王星和水手土星,她們拯救世界的方式是武力。性格冷酷成熟的她們,為了完成使命不惜犧牲一切,不擇手段,主要負責擊退太陽系外部的敵人,攻擊力比內部戰士強。她們的使命感很強,認為為了拯救世界必須要有人做出犧牲。水手天王星和水手海王星分別犧牲了現實世界里賽車手和小提琴家的事業;水手冥王星的使命是永遠在孤獨中獨守時空之門;水手土星則是用自己生命的結束來實現新舊時代的交替。天王遙人物性格復雜,外表冷酷內心剛毅,與海王滿是同性戀。身為日本第一天才賽車手和田徑手的她在速度方面無人能及。性格孤僻的她在覺醒為戰士之前,那充滿榮譽的生活雖然很孤獨,卻是平靜的。當她意識到自己戰士的身份后卻始終不愿承認,害怕原本平常的生活被打破。因此內心一直在掙扎與彷徨,直到她遇到同樣身為戰士的海王滿,才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當然這一轉變也是需要一個心理過程的,天王遙接受由命運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的掙扎,正如現實中婦女們面對丈夫失業、家庭崩潰,年輕女性面對未來選擇時的無助與彷徨。與現實相反的是出身名門的武內直子筆下的《美少女戰士》,從仿照國際名牌的服飾到設計高端的珠寶豪車,奢侈品隨處可見。這恰恰是對蒼白現實的一種諷刺,同時也是一些沒落家族的婦女對落日繁華的一種眷戀與惆悵。日本女性的反叛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有體現。思想上變被動為主動,不再甘愿局限于小小的屋檐下,兩耳不聞窗外事。她們也不愿把簡簡單單地做全職家庭主婦當作人生最高的理想和追求,而是要挽救國家的大家庭,也要挽救自己的小家庭。與此同時,表示希望晚婚或不婚女性人數的增加,少子高齡化現象普遍以及同性戀的增多也體現出了日本女性追求個性的呼聲。文化是社會的自畫像,這種思想在文化的成員之一文學中也有所體現。小川洋子的《妊娠日記》、富岡多惠子的《水上庭園》、多和田葉子的《狗女婿》、村田喜代子的《花野》、高樹信子的《永脈》以及小池真理子的《戀》等作品都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了女人對既有的“婚姻”與“性”觀念的懷疑,動搖和挑戰,張揚著女性強烈的生命意識和主體意識,旨在建構一個獨立的、充滿了性別特征又超越性別對峙之上的藝術本真世界。她們渴望自己掌管人生,求新求異,遵從自己的內心。行動上,科技的發展也為日本女性的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已婚婦女可以出門上班,未婚年輕女性的生活更加多樣化。如:沉迷網絡,對動漫、電玩狂熱,不擅長社交的“御宅族”;不上學,不求職,不接受任何職業培訓寄生于父母家,過著悠哉游哉生活的“NEET”族;寧愿打散工,做一些廉價又沒有發展前景的兼職或臨時工,也不愿意找一份長期工作的飛特族等。因男性失業率增高,女性們也開始自主就業,解決生活問題。反映日本女性就業狀況的走勢圖開始向倒U型發展。女性M型就業模式的底部呈現出不斷上移的態勢。1991年、2001年、2011年,M型就業模式底部的女性就業率分別為 51.6%、55.1%、63.9%,20年間上升了12.3個百分點。
這里所說的“保守”,是指一直以來日本女性所傳承的優秀品質。90年代的經濟危機使婦女們感到絕望,但也正是生活的不如意使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雖然總的經濟形勢不好,但越是逆境就越要樂觀,想辦法改變自己,提高生活質量。動畫主人公水兵月曾說過“每個人都會遇到傷心痛苦的事,甚至會想把自己關在孤獨之中,但作為一個人是必須努力面對繼續活下去的”。她們瞬間失去太多,需要靜下心來思考,只是一味地反叛、一味地抗議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幸福的本質是愛,要從平淡樸實的生活中尋找幸福。因此她們樂觀堅強,沒有喪失對生活的憧憬,依舊相信明天會是美好的。
表現20世紀90年代日本女性保守一面的是動畫中的內部戰士,即水兵月、水手水星、水手火星、水手金星和水手木星。她們雖然也能夠勇敢戰斗,但拯救世界的方式是用愛感化。性格溫柔單純的她們富有同情心,主要負責擊退太陽系內部的邪惡勢力,力量相對薄弱。內部戰士和平凡女孩一樣擁有許多夢想,渴望愛情,幻想著屬于自己的白馬王子,抵擋不住美食與華麗服飾的誘惑。與外部戰士相反,她們不認為為了拯救世界必須要犧牲夢想甚至更多的東西。內心深處害怕殺戮的她們,卻能夠在關鍵時刻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人和物而挺身而出去戰斗。她們是純潔的戰士,相信任何人都有善良的一面,邪惡的可能只是被利用了,因此不能歧視或嫌棄他們。面對敵人,目的是凈化,而不是消滅。
水兵月的博愛、水手水星的智慧、水手火星的果敢、水手木星的剛毅、水手金星的美貌,這些特質刻畫出了日本傳統女性的形象,也符合一直以來社會大眾對女性的標簽。始終用充滿愛的目光看待世界、平等地看待事物、富有同情心、關愛弱者等這些女性特有的優點在這五位戰士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內部戰士之首的水兵月包容萬物,是因永恒之愛而誕生的戰士。她前世是月亮公主倩妮迪,今生轉世為成績差腦子笨、膽小懦弱的愛哭鬼月野兔,在一次次戰斗中逐漸成長,變得成熟與堅強。全劇的結尾,在伙伴全部犧牲,銀河系即將毀滅的事實面前,面對最強大的敵人,她卻說“戰斗不能得到什么,因為我們是以傷害彼此來結束的,要解決問題不一定要靠武力。我不會放棄,我相信這個世界,雖然有太多的痛苦和困難,我還是喜歡這個和大家相遇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多么美好。”最終感化了敵人,驅散了黑暗。
自二戰以來,有越來越多的日本女性在繼承著愛的傳統,她們反思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哀嘆所有飽受創傷的生靈。同情被壓迫弱者的宮本百合子對二戰中受害的亞洲人民,充滿著悲天憫人的情懷。當代日本文壇三大才女之首的山崎豐子,于1991年發行了《大地之子》的單行本,敢于直面日本侵略戰爭給世界人民、亞洲人民以及本國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給全世界敲響警鐘,意義之深遠不言而喻。她們用筆桿子堅定地站在弱者一邊,不畏強暴,反對戰爭和強權。和平年代也有很多平凡的日本女性在釋放愛的力量。在日本的國立大學中大多都有一個叫作“媽媽會”的民間義務組織,其成員基本上都是中年的退休婦女和家庭主婦。媽媽會的主要工作是幫助各國留學生盡快適應日本的留學生活 , 并為留學生提供生活方面的幫助。通過各種活動介紹日本傳統文化、節日。在教育方面,雖說拒絕生育的女性不斷增多,但是對孩子的教育,她們從來不曾疏忽過。女性們常常定期地聚集在一在談論有關教育子女方面的事情,于是,對那些教子有方的母親來說,大家就會親切地稱她們為“教育媽媽”,她們對孩子有著母親特有的最真摯的愛。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女性主義發展呈現出反叛和保守兩個方向。《美少女戰士》這部動畫滿足了日本女性心底的期待,看著那些穿著高跟鞋保護心愛之人的少女,也讓她們聯想到了現實和自己。經歷過戰爭與經濟危機的她們深知失去與背叛的痛苦,這是一個需要她們女性來拯救世界的時代。所以她們勇敢、樂觀、堅強,相信總有一天,她們用自己的雙手來保護周圍的人。同時,戰斗的女性并不是冷酷無情的,高傲外表下是那顆有溫度的、充滿愛的心靈。比起武力,愛才是永恒的。我相信日本女性會將她們已經繼承的優秀品質繼續傳承下去,因為她們不希望給任何人帶來傷痛,希望能讓所有人的生活都變得更美好。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日本女性對社會的作用會越來越大,吸引更多人的關注。
[1]美少女戰士水兵月20周年紀念書.講談社[M].日本出版社,2016.
[2]洪漫.日本的女性主義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
[3]肖霞.元始女性是太陽——“青鞳”及其女性研究[M].山東人民出版社,2013.
[4]王河江.20世紀60年代美國女權運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5]孟憲范.日本女性學印象[J].婦女研究論叢,1992.
[6]袁向東.日本的女性主義研究[J].廣東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1).
[7]韓春.論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陷入蕭條的內在原因[D].延邊大學,2009.
[8]張曉云.美國女性服飾與思想變革[J].青年思想家,2004(6):52.
[9]周萍萍.日本女性文學的發展歷程:從哀愁、抗爭到反叛[J].國外文學,2014.
[10]胡澎.性別視角下的日本婦女問題[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11).
[11]師艷容.日本女性M型就業模式的變遷及發展趨勢[J].日本問題研究,2013(1).
[12]鮑同,姜毅然.山崎豐子文學中的反戰思想[J].日本問題研究,2014(6).
[13]鄭寶香.日本大學里的“媽媽會”[J].日語知識,2004(1).
[14]于惠芳.日本的“教育媽媽”[J].少年兒童研究,2010(3).
C913
A
甘霖(1995-),女,陜西漢中,華中師范大學日語專業本科生,輔修武漢大學廣告學第二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