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薇
(鄭州博物館,河南 鄭州 450000)
淺議博物館如何有效利用歷史文化傳播功能
丁 薇
(鄭州博物館,河南 鄭州 450000)
博物館是收集、陳列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主要場所,以博物館典藏文物的歷史性為前提,從通過對博物館藏品的了解實現歷史文化的傳播、運用現代化技術進行藏品陳列、優化文化傳播水平,發揮歷史文化傳播功能三方面,對歷史文化傳播功能的利用進行了分析,對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的作用。
博物館;歷史文化;傳播功能
鄭州博物館創建于1957年7月,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城市博物館,隸屬國家一級博物館。鄭州博物館以“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科學管理、務實創新”為基本宗旨,以“學術立館、科研強館、人才興館”為發展理念,在弘揚傳統文化、傳播科學知識、服務大眾和青少年教育及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先后榮獲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南省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近幾來,我館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導下,貫徹落實先進文化發展方向與文化工作方針政策,以此為前提狠抓博物館工作。
文化是歷史的沉積,是經由人們長期創造得來的產物,同時也可以反映社會現象。因此,文化可以是民族乃至國家在歷史、文學以及生活習俗上的闡釋,是人類文明、精神與物質財富的整和。博物館作為傳播歷史文化的主要場所,除了收藏實物之外,也為人類在環境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幫助。所以,文化傳播功能是博物館存在的主要作用。無論是何種類型的博物館,其自身所代表的是本地區獨有的文化,利用博物館所具備的文化傳播功能,將歷史文物所蘊含的文化進行傳播,使后世能夠對先人的文化特色進行感知,從而更好地建設現代文化。
現代文化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世界各個區域的文化正在廣泛地傳播,在世界文化交織發展的現在,保持自身的特色十分重要。身處于全球文化的浪潮中,只有維持自身特色,體現文化民族性特點,才能在世界文化中立于不敗之地。博物館不僅是連接傳統文明與現代文化的橋梁,同時也是消除世界文化沖突、實現世界和諧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文物展覽
文物展覽是博物館工作中的一項主要活動,對于文化傳播而言也是一項最為常見的舉措。鄭州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是宣傳中原歷史文化,展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輝煌成就的重要窗口。自打2015年來,我館積極開展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并在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上取得了新的進展。進行文物展覽時,要對文物資源自身的優勢加以利用,通過精品展覽吸引大眾目光,為大眾提供服務。對于文物展覽,我館《古都鄭州》基本陳列開展初期,特別是節假日時期每日吸引了多達8000人次來館參觀。另外,也可以結合針對社會熱點與群眾的實際需求,舉辦相應的展覽活動,例如我館舉辦了《天工追夢——鄭州古代科技文物展》《水墨徽韻——新安畫派畫展》《紀念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臨時文物展覽,不僅得到市民廣泛好評,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
(二)媒體宣傳
博物館體現了高雅的藝術氣息,同時也給人一種神圣的歷史莊重感,然而受文化宣傳相關原則影響,博物館也逐漸對宣傳加以重視,并利用微博、微信、報紙等傳媒渠道,使博物館與生活實際、人民群眾更加貼合。 積極利用新媒體、新平臺擴大博物館的影響,提升博物館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除此之外,也可以運用當下主流媒體微博、微信,進行信息發布,全面提升宣傳影響力。對于這一點,我館全年在微博、微信平臺中的信息發布量多達300余條,回答觀眾問題多達100余條,閱讀微信語音信息查詢數量已經超出10000條,公眾號訂閱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另外,在春節期間我館也運用了3D技術,對文物進行了展示,通過館藏文物3D展示,可以讓觀眾體會到真實感,也為觀賞過程增添了一定的樂趣。
(三)文化周邊產品
文化周邊產品是藝術品一種常見的消費形式,通過文化周邊產品不僅可以加強博物館的宣傳力度,同時也可以對人們的生活加以豐富。文化周邊產品是建立在藝術創作的基礎上,同時也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關,做到了雅俗共賞之感。群眾在觀賞博物館之后,購買一些與文物相關的周邊產品,可以將文化藝術帶回家。通過文化周邊產品的形式,能夠讓人們對博物館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進行了解,建立博物館品牌效應,是有效實現博物館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舉措。
(一)通過博物館藏品的了解實現歷史文化的傳播
當前階段博物館如果要搞好文化傳播工作,必須要對博物館陳列、展覽相關工作進行熟悉并了解。由于博物館的藏品在博物館中的眾多工作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同時展品的陳列與展覽也是為了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但是個別博物館在面對相關工作時,并沒有對歷史文化傳播功能加以重視,只是將藏品進行保管而已。這樣一來,一些歷史文化便會逐步消失。所以,為了實現歷史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必須要對博物館中的文化傳播功能加以重視,重點強調博物館藏品的保管與研究,只有做好以上工作,才能真正發揮博物館的文化傳播作用。
未來時期博物館藏品的相關工作,不能一直停留在有關人員發展需求上,同時也要讓越來越多的工作人員積極投身于博物館業務工作中。除了要對博物館藏品的特性進行詳細的了解,更為重要的是深入分析每一物件背后所蘊含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在研究的過程中做到胸有成竹。
(二)運用現代化技術進行藏品陳列
博物館具有教育、文化傳播的作用,作為公益性的文化機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尤其是實現文化交流、傳統文化推廣方面。受人們生活水平提升的影響,人們的文化品味也在逐漸提升,大眾在參觀博物館時,其自身的需求也在日漸上漲,對于博物館中藏品陳列的實際內容以及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一些博物館在說明藏品背景、名字時,依然采用傳統形式的展柜陳列、標牌、展板文字說明等形式,這種沉悶的陳列形式在博物館嚴肅的氣氛下,難免會給人以枯燥、死板的感覺。并且一般博物館中只有圖片和文字的說明,這樣一來很難凸顯藏品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更加無法調動觀看者的感覺知覺,無法調動參與的互動性。所以,博物館要對藏品展示方式、陳列方式進行創新,將枯燥的歷史陳列轉變為聲色結合的藏品陳列。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博物館要在藏品中積極引入先進技術,推出更加多樣化的陳列方式。
(三)優化文化傳播水平,發揮歷史文化傳播功能
早在2008年,我國有關部門對博物館事業進行了明確的定位,2008年國家文物局下發《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全國各級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免費開放。作為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全國公立博物館開始踐行公立博物館政策,向社會免費開放,并將博物館的管理工作歸納到公共文化制度建設中,作為公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保證加以重視。鄭州博物館2004年就已開始免費開放,走在全國免費開放博物館的前列。為了實現歷史文化傳播功能,博物館必須要對社會需求加以適應,主動了解大眾與社會對博物館的需求,將以往以藏品為主逐漸轉變為以人為本。
對藏品內容、形式進行展示、傳播時,必須要不斷創新,實現專業、文化、趣味與觀賞等多種性質的融合,將藏品的陳列樣式、題材、風格與載體進行創新,實現其多樣化,使陳列展覽更加體現吸引力,并能夠充分發揮其自身所具備的教育功能。博物館能夠對歷史文化加以傳承并傳播,所以必須要與時代要求相結合,了解時代發展中文化脈絡,進行文化發展創新,將其轉化為自身文化傳播的主要內容。另外,向大眾公開博物館中收藏的文化精品,并充分發揮文化精品在文化傳播上的作用,滿足人們在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所以。博物館只有不斷優化自身的文化傳播水平,才能發揮歷史文化宣傳、傳播作用。
文章中從通過博物館藏品的了解實現歷史文化的傳播、運用現代化技術進行藏品陳列、優化文化傳播水平,發揮歷史文化傳播功能三方面,對博物館歷史文化傳播功能的利用進行了闡述,從中了解到,只有對博物館發展加以重視,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歷史文化的傳播,進而推動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
[1]王群灃,徐迪.博物館跨文化傳播效果問題與對策實證研究——以陜西歷史博物館為例[J].未來與發展,2015(12):58-62.
[2]陳尚榮,張可.博物館文化資源與城市形象傳播——以南京市調查為例[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91-96.
[3]包東波.大眾傳播視角下的博物館功能初探[J].中國博物館,2012(1):14-19.
[4]金瑞國.博物館之傳播學研究[J].博物館研究,2011(2):3-9.
G26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