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亮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經濟持續低迷,財政年年吃緊。在此背景下美國軍費不得不相應削減,其中空軍裝備預算削減更為明顯。預算大量削減致使美國空軍裝備更新計劃無法正常執行,預定采購的新型戰機數量被迫大打折扣。美國軍方表示,由于削減預算,美國空軍不得不繼續使用已經老舊的戰機,這對空軍執行作戰任務的能力產生不利影響。為了扭轉經費縮減帶來的不利局面,保持美國空軍世界領先地位,美國空軍在裝備發展上采取了一些新思路。
加強頂層設計,啟動新型裝備研發計劃
軍費縮減之勢短期內難以扭轉。美國軍方,特別是美國空軍高度重視提高有效軍費使用效益問題。美國空軍成立了專門的一個頂層制度設計小組,全面負責裝備研發、生產、推廣和使用等系列工作的頂層設計。美國空軍會定期組織裝備研發相關人員、地方智庫人員和裝備使用方代表等對裝備發展頂層設計方案進行論證。
為了更好的集約使用資源,美國空軍裝備司令部(AFMC)成立了全新的航空、航天和賽博空間指揮部,將集成和加強空軍多領域戰略決策,并提升賽博空間關注度。該指揮部由航空、航天和信息化作戰指揮部和通信指揮部合并而成,現命名為A3/6指揮部。新的指揮部融合了原航空、航天、信息化作戰、通信等部門的職位,并分成了測試&評估、質量保障、業務運營、標準化4個部門。此次合并符合美國空軍未來的發展理念,即將賽博空間能力融入現有的多領域戰略操作。根據計劃,美國空軍還將在未來5~10年內整合現有裝備管理部門,力求裝備研發生產管理更加科學高效,提高有限經費使用效益。
做好頂層設計的同時,美國空軍準備更新裝備采購計劃。據華盛頓技術網站報道,美國空軍裝備司令部(AFMC)表示將啟動一個新的采購戰略,以簡化工程和專業服務的采購流程。根據新的流程,美國空軍裝備采購將更加集約高效,采購環節大大減少,采購效益大幅提升。美國未來將在采購合同、合同條款、合同約束事項以及企業待遇各個方面進行規范。
美國政府引進的新一代加油機將于2018~2019年首先部署在美國本土基地,然后會快速部署到日本等海外基地。針對中國在南海的行為,美國將大幅提高在遠離美軍基地地區的空中作戰能力。新一代空中加油機名為KC-46A,由美國大型軍工企業波音負責制造。波音公司計劃在2027財年之前制造179架。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10多家日本企業將參與制造。每架飛機的成本平均為2億美元,其中,日本企業的分擔比例據稱在15%左右。波音計劃在2017年夏季前交付18架空中加油機,相關經費將列入2019財年(2018年10月~2019年9月)的美國國防預算。部署的候選地點包括美國國內俄克拉何馬、北卡羅來納、馬薩諸塞、印第安納等4個州的空軍基地。
新型加油機的一個使用前提是,除了給美軍飛機加油外,還給日本自衛隊等盟國飛機加油。日美兩國2016年4月再次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提出美軍與日本自衛隊要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合作。給自衛隊飛機加油就是基于這一指針。美軍在20世紀90年代初從菲律賓的蘇比克等基地撤退。美軍在使用海空一體化填補“力量空白”的戰略中,新一代加油機是核心。海軍與空軍飛機的加油口大小不同,以前需要分別準備不同的加油機。新型加油機采用了可給海空兩軍飛機加油的設計。續航距離預計在1.2萬公里以上,比現有的KC-135增加了4000公里以上。
美國空軍向外界透露,2020年將在戰斗機上裝備激光武器,也許尖端武器技術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正在朝這個目標努力。AFRL首席工程師凱利·哈米特說:“這是國家的轉折點。”激光武器初期試驗已經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性能。目前美國軍方正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靶場進行激光武器活靶試驗。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也在進行激光武器防御試驗,嘗試制造一種激光“盾牌”,擬采用一個360度全覆蓋的激光罩罩住戰機,來抵御類似導彈或其他飛機的進攻。這種激光盾牌需要具備和戰斗機空氣動力學無沖突的特性,同時又能使任何進攻的東西失靈或被摧毀。
哈米特表示,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已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DARPA)合作,成功測試這種激光系統。目前美軍掌握的激光武器技術正在走向成熟,已達到實用的水平。哈米特解釋,軍方希望這種新型的激光武器會改變作戰方式,將使用一種固態激光技術,即把能量輸入晶體材料中而產生激光束。軍方相信能夠在5年內克服重力和超音速飛行震動等技術困難,制造出小型、精準且有足夠威力的戰斗機激光武器。而裝備這種激光武器的飛機意味著只要有足夠的動力就相當于攜帶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彈藥。
美國空軍作戰司令部司令赫伯特·卡萊爾曾公開聲稱:“我相信,我們將很快能造出一種可以安裝在戰斗機上的激光發射器。”其性能足以擊毀或癱瘓導彈、無人機甚至敵機。
注重創新引領,確保技術質量優勢
美國科技創新走在了時代前列,形成了獨立完善科研體制,每年研發經費都在4000億美元左右,關鍵技術領域獨居世界鰲頭。長期以來美國秉承創新戰略,充分利用其技術創新優勢,在合適的時間開發出能改變游戲規則的新武器系統,從而謀求持續的軍事優勢。世界一流的軍工企業,引發世界關注的反導系統、令人艷羨的核動力航母、銷往全球的各式戰機和其它國家無法比擬的電子信息裝備,美國憑借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幾乎在所有軍備領域都占據一席之地。為了發揮科技創新對軍力發展的推動作用,美國在全國成立了數千家有關新材料、新技術、新元件和新裝備的研發中心。為了培養科技創新依賴的人才隊伍,美國采取設立專項基金等系列激勵措施,吸引來自全世界的人才為其服務。據美國《防務新聞》報道,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總裁馬丁·休森表示,公司正在研制一款最高速度可達6馬赫可控的、低阻力、空氣動力學飛機,這種飛機能夠在起飛、亞音速、跨音速、超音速和高超音速飛行狀態下都具備穩定可操作性。該型作戰飛機一旦研制成功,美國將擁有十分強大的防御系統穿透能力,可以有效對抗目前任何一個國家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手段,從而讓美國可以毫無畏懼的攻擊任何作戰對手。
美國智庫專家在關于未來戰爭的判斷中,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呼之欲出,只有占領新興作戰領域制高點,才能引領軍隊未來,保持世界老大地位。火力、機動和信息等傳統戰斗力基本要素,正面臨各種發展瓶頸,繼續加大投入,效費比將大大降低。美軍認為,必須準確把握未來作戰領域可能發生的顛覆性改變,走在時代潮頭,才能保持美國軍事力量長期處于世界霸主地位。經過綜合論證,美軍確定把認知領域當作可能給未來作戰帶來顛覆性變革的全新領域,進行重點研究開發。為了適應戰爭形態不斷演進需要,充分發揮新興技術對武器裝備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美軍開啟了新一輪腦科學計劃,重點開發認知領域,打造新型作戰樣式。美國將在把空軍裝備發展的重點放在認知領域。美國《國家利益》預測,到2030年,美國仍將擁有世界上最為強大的空中力量,包括美國空軍、美國海軍固定翼艦載機部隊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固定翼戰機部隊,僅以美國空軍來講,美國空軍除了擁有187架F-22戰斗機之外,還擁有178架經過了大幅升級的F-15C戰斗機,而且也已經獲得了大量F-35戰斗機,而F-16C和A-10這樣的老飛機,則已經退出美國空軍的裝備序列。此外,還將擁有100架KC-46加油機和部分已經服役的B-21轟炸機。
美國還持續不斷推進軍事理論創新,試圖用創新理論引領未來軍力發展趨勢,占據未來軍事發展制高點,讓其他國家始終處于疲于奔命的跟隨狀態。美國是世界上軍事理論創新投入最多的國家,理論創新成果呈現“井噴”之勢,其創新成果數量之多,覆蓋面之全,內容之豐富,都是其它國家無法比擬的。美國軍事理論創新采取軍民結合的方式,其境內匯集了大量諸如蘭德公司之類的高端智庫。
美國認為,制度創新是理順軍隊內部關系,驅動軍事力量不斷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在每一次軍事轉型的關鍵時期,都大力推動制度創新。美國吸納權力分立與制衡的理念,通過立法形式持續推動國防管理體制轉型改革,逐步建立起科學的國防管理體制。從1986年《戈德華特-尼科爾斯國防部改組法》開始,美國在制度創新上進行了不懈探索,先后推出了近百種制度創新法案或者制度性規定。海灣戰爭后,為了破解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發展面臨的制約與難題,美國進行了系列制度創新,多次改組國防力量結構和重構領導管理指揮體制。通過大量制度創新,理順了美軍內部力量結構和指揮關系,強力推動了聯合作戰發展。
發展空軍裝備,美國在注重技術創新的同時更加注重制度創新。日本《讀賣新聞》認為,美軍的優勢,決不僅僅在于武器裝備先進和信息化程度高,更在于它的制度。美國制度創新走在了世界前列,持續推進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和軍事轉型,破解了空軍裝備發展的大量制約因素,為其順利建設完成戰場預警、指揮控制和精確打擊三位一體大系統打下了堅實基礎。
出口拉動,發揮軍工產業整體優勢
在國內訂單減少的情況下,美國各大軍火生廠商把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場。近幾十年來,美國一直都是世界軍火出口的龍頭老大,長期占據軍火出口世界第一的位置。軍工產業已成美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根據其GDP和軍費數據計算,不計入間接的拉動效應,目前美國軍工產業每生產1400億美元的產品,就可以直接拉動GDP增長一個百分點,每增加10億美元的軍工生產,約可以新增上萬個就業機會。美國軍事人員和從事軍工生產的就業人數占其就業總數的10%以上,如果加上直接或間接為軍事服務的人數,便可高達20%。美國的軍事訂單遍及其50個州、76個工業部門,有2.2萬家主要承包商和10萬多轉包商參加軍工生產,約占全國工業企業的1/3。許多重要工業部門,特別是新興工業部門,如電子工業、飛機工業、宇航工業、原子能工業,以及造船工業、儀表工業等,很大部分的企業從事軍事目的的生產。
空軍裝備出口在美國整體軍備出口中的比重一直都比較高,特別是近年來國內需求下降,大量美國空軍裝備投向了國際市場。美國掀起茉莉花革命,在歐洲加快部署導彈防御系統,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攪渾東海、南海局勢。表面上看,美國到處挑事,唯恐天下不亂,實質上則是美國故意借各種亂局制造緊張局勢,警告相關國家,使他們相信自己的主權或領土完整受到的威脅,從而忽悠他們大量購置軍火,擴充現有的軍火庫。據報道,南海局勢緊張以來,南海周邊相關國家都進行了大規模的軍備采購,越南、菲律賓等國的軍備采購費用比以前提高了近30%。在美國的鼓動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菲律賓等美國傳統盟友與伙伴國,采購美國武器裝備的數量和金額都有顯著提高。
出口拉動下,美國空軍很多新型裝備研發需要的費用得到了有效籌集。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充分發揮日本馬前卒作用,大力鼓動日本發展與采購裝備。美國與日本聯合研發的F-35聯合攻擊機,已經開始源源不斷的銷售到日本,這為美國空軍裝備技術研發、資源集約利用等提供了巨大幫助。《讀賣新聞》指出,縮減軍費背景下,美國已經把發揮軍工產業整體優勢,擴大空軍軍備出口,作為發展空軍裝備的一個重要抓手。可以預期,美國還將進一步采取措施,擴大其空軍裝備出口規模,長期保持其世界第一裝備強國的地位。
責任編輯:彭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