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陳 戈
10月13日,在全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推進會上,紹興市越城區府山街道作為唯一一個街道層面的代表,在會上作了發言。
街道,對于城市而言,只能算是一個微小的組成部分,府山街道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成為浙江在探索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越都社區,一個位于府山街道集商貿、金融、旅游于一體的復合型老社區,古老的倉橋直街貫穿其間,這里也是“契約化”黨建工作的誕生地。
走進社區所在的老臺門,社區黨委書記傅劍萍帶著記者來到了最里面的展廳,在玻璃展柜前,記者看到了這份黨建“契約”,全稱為《社區黨建共建協議書》。
據了解,越都社區開展社區黨建“契約化”共建工作是在2008年,當時,社區共建工作似乎總是停留在一些拉贊助爭取資金項目上,共建單位也不了解社區的真實需求。
2008年5月,為創新黨建共建機制,越都社區探索社區黨建“契約化”共建模式,通過“談約、簽約、亮約、履約、評約”五道程序,以“約”明責,據“單”服務,雙方簽訂共建協議,長期合作。
傅劍萍告訴記者:“以前,社區跟駐社區單位,不是上級部門‘包辦婚姻’,就是‘單相思’,社區經常向這些單位要‘贊助’;而實行黨建‘契約化’共建后,社區也要為他們提供服務項目,雙方變成了‘兩相情愿’。”
府山街道牢牢抓住黨建“契約化”共建這條紐帶,像“吸鐵石”一樣,把轄區內單位聚起來、統起來,共同堅守著一紙“契約”。目前,街道內共有78家單位簽訂黨建共建契約。
2010年1月22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學習實踐活動《簡報》第1018期《浙江紹興市越城區實施社區黨建“契約化”共建努力構建區域化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一文中做出了重要批示: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需要社區黨組織與駐社區單位黨組織“共建共享”。浙江紹興越城區實施社區黨建“契約化”共建,是一個有益探索,全國其他地方也有不少這方面的好做法。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要注重總結推廣這方面的成功經驗。
府山街道摒棄“共建就是給錢給物拉贊助”的慣性思維,從共建各方的實際需求和利益契合點入手,由街道共建聯盟牽頭整合黨政機關、社區、企業等方方面面力量,梳理出活動場地、公益資金、醫療衛生等資源236項,形成4大類15組雙向“服務菜單”,實現了街道社區與共建單位的互聯互補、互惠互利。
“社區的事就是共建單位的事,社區也把共建單位的事當成社區的事,契約化最大限度地激發調動了社區以及轄區范圍內共建單位的資源力量。”府山街道黨工委書記魏永俊告訴記者,“契約成為城市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而實實在在的項目無疑是這份契約的載體。”
2014年底開業的紹興銀泰城,與水溝營社區和越都社區同時簽訂了契約,成為兩個社區的共建單位。就在十九大召開的前一晚,在銀泰城有一場別開生面的唱紅歌快閃活動,吸引了不少過往行人駐足圍觀。
“通過這份契約,共建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能形成互補,街道社區把控方向,共建單位把活動做得更加生動,形成了1+1>2的合力,在相互支持的同時,又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紹興銀泰城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付逸倫說。
從2013年開始,府山街道積極打造“契約化”黨建2.0版本,全面實施“契約化共建、項目化管理”,列出截污納管、治安聯防等17類項目,簽訂項目共建協議83份,合力推動民生實事工程在社區落實落地。
從一開始一家一家登門簽訂契約時碰釘子、吃閉門羹,到如今共建單位主動上門尋求簽約,作為街道組織委員的祝燁談及這些變化感慨頗多,據她介紹,未來府山街道“契約化”黨建還會提升到3.0模式,屆時將進一步打破社區與社區之間的區域界線,讓“兩情”相悅的雙向選擇對象范圍更廣,讓城市黨建在契約中得到進一步提升。
部長點評
越城區的黨建“契約化”起步于2008年,2010年得到習近平同志的批示肯定,并入選全省基層黨建工作十大典型案例。近年來,我們始終以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為遵循,加強和創新城市基層黨建,構建新型社區治理模式,把共建內容拓展到全方位,把共享方式深化到全過程,把共治主體延伸到全領域,形成了“契約化”黨建引領下的城市基層條塊協同、共建共享共治新機制。街道社區黨組織充分發揮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戰斗堡壘作用,通過共建聯盟統籌,培育發展居民自治組織,與轄區單位通過談約、簽約、亮約、履約、評約五步,明確共建職責、深挖共建潛能,形成合力共建、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越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長 何浩挺
案例
互惠互利 按需“點菜”
王紅霞是紹興市城市廣場管理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由于契約化共建,城市廣場成為越都社區的共建單位之一,王紅霞還兼職了社區的黨委副書記。
據悉,府山街道通過成立“契約化”共建工作委員會和共建聯盟,在社區換屆時專職專選16位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兼任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建立街道“紅立方”黨群服務中心,推廣使用“紅色e家”APP,多措并舉推動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共融互動。
在越都社區“契約化”共建“服務菜單”上可以看到,社區提供的服務有7大類30余項,內容包括學習培訓、宣傳交流項目等等,供駐社區單位自主選擇。根據自身需要,王紅霞在菜單上提供的政策法規等8個項目上打了勾點了“菜”,同時,在越都社區共建契約化服務點菜單的反面,就是駐越都社區單位共建契約化服務菜單,這里是共建單位能為社區提供的服務,王紅霞在“提供場地”等方面也打了勾。
自黨建“契約化”共建工作開展以來,城市廣場作為越都社區的共建單位,與社區共攜手、共創建,多次以自身優勢為社區提供物力上支持,人力上的協作。每年兩次為社區免費提供場地,支持社區開展公益性志愿服務、文體匯演等活動。如今年重陽節,提供場地為社區舉辦以“夕陽別樣紅,重陽幸福濃”為主題的尊老敬老服務活動;為下崗人員提供就業服務,每年傳統節日上門慰問社區孤寡老人、殘疾人家庭,送愛心送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