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國土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 樓東江
嚴格落實占補平衡制度切實保護耕地資源
□金華市國土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 樓東江
土地是人類生存發展之本。只有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才能使之處于永續利用的良好狀態,為人類造福。立足我國土地資源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尤其是耕地少,耕地后備資源少的基本國情,為進一步推進全民耕地保護意識,倡導節約集約用地,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中發〔2017〕4號),為做好耕地保護工作明確了原則,指明了工作方向。
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看,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深入推進,不可避免還要占用一定數量耕地。近年來,金華市著力打造全省第四大都市區——金義都市新區,經濟發展一直保持良好勢頭,建設用地需求不斷加大,耕地保護壓力也逐漸加大。但耕地紅線決不能突破,我們必須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耕地保護的關系,妥善解決耕地保護工作的困難與問題,有效落實耕地保護和占補平衡制度。
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重要論斷。耕地是糧食安全的根本保證,是農業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根基。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耕地資源的特殊重要性和戰略性。耕地是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基石,是重要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耕地保護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切身利益,關系到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到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我們一定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好耕地”。
1.劃優劃足永久基本農田,全面構筑綠色生態屏障
永久基本農田作為重要綠色生態屏障,對保持城市環境、維持人的永恒發展以及國家糧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切實落實耕地保護主體責任,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任務。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完成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劃定和糧食功能區劃入面積。依據“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按照劃定標準,結合本地實際,明確永久基本農田劃入、劃出標準以及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建設標準,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按照“好中選優”的原則,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范圍內的耕地要優先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實行重點保護。各種違法用地確實無法拆除復耕的、現狀為建設用地及已經硬化的設施農用地、坡度25度以上的要予以劃出,確保永久基本農田質量數量雙達標。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
2.著力抓好“611”工程,及時補充優質耕地
大力實施土地整治,持續抓好“611”工程,落實補充耕地任務,確保市域內建設占用耕地及時保質保量補充到位。創新“大項目”造田造地模式,按照連片謀劃、連片整合、連片開發、連片整治、連片造景的“五連片”的思路,開展造田造地“雙萬工程”行動,積極化解耕地“占補平衡”的瓶頸制約。2017年,金華市將以造田造地“雙萬工程”行動為主要抓手,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全年爭取完成墾造耕地1.4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22萬畝,農村土地綜合整治0.13萬畝。
3.要加大執法監察力度,有效落實耕地獎補政策
要完善和落實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強化激勵性保護。推行村級土地民主管理,夯實農村土地管理基礎,充分調動村級組織和村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主動性。強化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落實“兩網化”巡查機制,織密耕地保護網,切實保障耕地紅線不破,永久綠色生態屏障不倒。要嚴格考核落實耕地獎補資金。根據耕地保護獎補機制實施辦法,落實精細化管理,通過健全臺賬、細化責任、公告公示等方式,規范、高效地組織具體實施工作,把各項工作做實做細,確保耕地保護補償工作“有圖可查、有表可對、有冊可依、有信息數據支撐”。嚴格進行考核、審查,對耕地保護工作有效開展的村,及時足額撥付耕地保護獎補資金,
4.加強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嚴格落實耕地占補機制
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的,建設單位必須依法履行補充耕地義務,無法自行補充數量、質量相當耕地的,應當按規定足額繳納耕地開墾費。全面實施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推進“旱改水”提升項目建設,確保以“補改結合”方式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建立市域內補充耕地調劑管理辦法,規范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調配行為。
發展是永恒的主題,但隨著發展層次的提升,土地資源,尤其是耕地資源的保護和節約利用被提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黨的十八大將全面推進資源節約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發展是硬道理、節約是大戰略,要把節約優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探索耕地節約集約利用新舉措。
1.強化土地用途管制,切實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引領作用
規劃是城市建設的先導。現行《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國家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這不僅是法律的規定,更是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法定職責。要強化規劃“剛性”,充分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整體管控作用,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特別是優質耕地,探索建立土地用途轉用許可制,強化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的轉用管理;劃定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開發保護邊界,劃定城鄉建設空間、農業生產空間和自然生態空間,在全市形成生產、生活和生態用地分區明晰、結構合理、規模集聚的空間布局。
2.實施項目化管理,合理高效配置土地資源
都市區建設過程中,用地上要堅持“有保有壓”的原則。對建成范圍內建設用地全面調查摸底,理清存量建設用地閑置低效錯配現狀,明確基礎設施和公建配套項目用地需求。把握都市區統籌發展趨勢,通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局部修改和土地整治規劃實施,重點落實基礎設施和公建配套等民生項目用地空間,有序調配城鎮拓展邊界內外的建設用地和耕地。對重點項目要實施用地項目化管理。把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和民生項目納入項目儲備庫,實施項目化管理,重點保障建設用地。在充分利用現有存量建設用地的基礎上,對確需新增建設用地的,要納入各市本級和各縣(市、區)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按項目時序要求和實際用地需求優先安排年度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如“三條廊道”建設項目,是都市區建設的重中之重,是實現“內暢外聯”、構建網絡狀城市群的必然要求。要優先、重點保障項目建設用地。
3.充分節地挖潛,不斷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節約集約利用是城市發展不可逾越的難題。土地作為有限資源,土地增量必將越來越稀少,土地緊缺問題已經顯現。節約集約用地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就金華市而言,資源粗放利用的現狀還沒有根本轉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地耗、能耗明顯高于杭州、寧波等先進兄弟縣市,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居全省中下水平。這既是金華市面臨的突出問題,也是深入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潛力所在。要著力抓好節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