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棉麻局局長
中國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 高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九大報告點燃了幾億農民的新希望。“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習近平總書記“二十字”總要求,為農業農村農民繪就了新藍圖。農業旺起來、農民富起來、鄉村美起來,億萬農民才會有穩穩的幸福。
改革開放到現在近40年,我們的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翻天覆地。從棉花產業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棉花生產連年上臺階,自1982年開始實現供需平衡有余,結束了棉花棉布憑票供應的歷史。在之后30多年的時間里,我國棉花一直在全球領跑,棉花產量消費量及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均列全球之首,成為名副其實的棉業紡織大國。這個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宗作物,惠及數千萬棉農及以農民工為主力的紡織產業工人,是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致富的支柱型產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棉花行業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轉方式、調結構等方面呈現穩中向好局面,提交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一是生產布局進一步優化。通過開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新疆棉花生產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自治區棉花產量在全國占比由5年前的40%上升到70%—80%。二是棉花質量穩步提升。據統計,2016年新疆棉花28毫米及以上占比93%,比5年前提高18個百分點,棉花競爭力明顯提升。三是去庫存效果明顯。臨時收儲結束后,我國儲備棉庫存一度超過1100萬噸,相當于國內一年半左右的消費量。經過兩個年度的投放,儲備棉規模已降至500萬噸左右,規模趨于合理。四是紡織業競爭力提高。紡織全行業效益提升,紡織品服裝出口回穩,棉花消費量增加。新疆紡織業發展迅速,2014—2016年,新疆紡織業固定資產投資達900億元,超過了1978—2013年的投資總額。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棉花行業,這種不平衡不充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農工商產業鏈利益分配的不平衡。由于生產成本高、勞動生產率低、市場風險大、比較效益差等問題,棉農仍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解決了衣食住行的廣大棉農,離他們向往的美好生活還有距離。二是棉花產量和質量的不平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棉花單產成倍增長,但是棉花質量停滯不前,甚至在某些時期還有所退步,既滿足不了我國紡織業轉型升級的發展需要,也不利于棉農通過優質優價增加收入。三是傳統模式與創新發展的不平衡。作為一個古老的產業,我國棉業從生產到流通的發展方式相對傳統、粗放,生產規模小,機械化水平低,傳統經營模式缺乏可持續發展空間。
流通行業連接產業上下游,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促進棉業棉區現代化方面發揮著重要樞紐作用。供銷合作社棉花企業作為棉花流通的主導力量,應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戰略中,主動適應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形勢和棉花生產結構調整的新格局,始終把為棉農服務、為棉區服務、為棉業現代化服務放在首要位置,為棉業興旺、棉農富裕作出積極貢獻。
一是促進產業鏈融合發展,助推棉農增收。打破要素瓶頸制約和體制機制障礙,鼓勵棉花企業與產業上下游優勢互補、聯合發展,以實現棉業競爭力明顯提高,棉農收入持續增加,棉區活力顯著增強。圍繞破解“誰來種棉”“怎么種棉”等問題,棉花企業要與產業鏈上游的農業科研機構、植保部門等單位合作,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種、股份合作、以銷定產等多種方式,為棉農和各類新型棉業經營主體提供良種繁育、農資供應、棉機作業、收購加工等系列化服務;圍繞棉農增收問題,棉花骨干企業要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領辦創辦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產權清晰的棉花專業合作社,強化與棉農的聯合與合作,密切與棉農的聯系,提升為農服務能力;加強與產業鏈下游紡織企業的聯合,以銷定產、按需定質,實現棉業的規?;I化、標準化,提高產業整體經濟效益,確保棉花生產者收益穩步增長。
二是開展質量興棉行動,助力棉花增值。政策層面,積極倡導財政補貼與棉花質量掛鉤,提高補貼政策的指向性和精準性;行業層面上,積極推動大數據信息平臺建設,實現數據可查詢、質量可追溯。以“中國棉花”標志為平臺,開展“質量興棉”行動,推動棉花標準、行規行約的制訂和完善;企業層面,棉花加工企業要優化現有加工及配套設備,提高棉花加工質量;棉花經營企業要增強品牌意識,通過規范化、標準化運作,提高棉花附加值,提升產品競爭力。
三是創新經營模式,促進產業升級。棉花企業要加快轉變貿易模式,加快管理服務創新,變常規性、粗放型經營模式為現代化、精準化服務模式,提高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培育棉花綜合貿易服務商。要抓住國家大力發展互聯網的契機,發揮傳統經營優勢,創新經營模式,拓寬營銷渠道,融合線上線下經營,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貿易方式的融合,幫助農民解決“賣難”問題。棉機制造企業要加大適用于中國國情的采棉機、軋花機、打包機等棉花機械化生產設備和加工工藝以及標準的研發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加快提高我國棉花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加快突破我國棉花生產高成本、低效率的瓶頸,實現我國棉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