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經濟發展與改革部部長 侯順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也是進入新時代后“三農”工作的總綱領。供銷合作社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與當前的綜合改革相結合,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發揮系統優勢,突出行業特色,在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產品市場網絡、推動再生資源企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脫貧攻堅上發揮更大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一、加快構建具有供銷合作社特色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供銷合作社有這方面的優勢,創造了土地托管這種具有供銷合作社特色的社會化服務新模式,也為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供了新思路。當前,要在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層次和水平上下功夫,加快構建具有供銷合作社特色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一是密切跟蹤國家有關政策,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聯系,爭取更大支持,實現更大發展。統籌謀劃、集中用好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加大對土地托管項目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引導做大托管服務規模。未來3年,力爭中央財政資金扶持規模達到20億元以上。二是總結完善各地經驗,因地制宜探索創新服務方式,推進托管服務向經濟作物、養殖業延伸,發展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服務、畜禽養殖業全程服務和農作物秸稈、畜禽排泄物統一處理服務,不斷豐富服務內容和手段,提升服務層次和水平。三是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運行機制和利益聯結機制研究,處理好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服務小農戶之間的關系,積極探索更多適應小農生產特點的服務形式,提供更加個性化、精準化的便捷服務。
二、積極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國總社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作為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進行統籌,制定了實施意見,開展了試點示范和專項試點,加大工作指導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下一步,要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著力打造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載體、新模式,建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一是在優勢特色產地,實施一批產業融合示范項目,培育建設中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扶持農民合作社拓展產地初加工業務,通過產地加工,促進農產品轉化增值,帶動農民就地轉移就業。二是發揮好全國總社產業發展基金的引導作用,以新供銷產業發展基金管理公司為投融資平臺,推動系統企業兼并重組,組建大型企業集團,開展跨區域經營,促進供銷合作社重點產業的發展。三是抓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專項試點工作,大力培育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深入挖掘農業農村新價值新空間,培育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典型,發揮典型引路作用,帶動農民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三、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市場網絡。農產品流通是供銷合作社的老本行,供銷合作社要在“老”領域發揮出“新”作用,就要積極順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農產品流通行業提出的新要求,牢牢織好現代農產品市場網絡這張大“網”。一是發揮好“新網工程”專項資金的撬動作用,吸引各方資金進入到供銷合作社系統,進一步加快供銷合作社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在產地、集散地、城市社區等建設不同類型的農產品市場,推動多種形式的產銷對接。二是推進農產品倉儲物流體系建設,加強對現有倉儲物流中心的升級改造,建設農產品冷鏈分揀中心,搭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三是加快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增強全國總社“供銷e家”電商平臺對系統電子商務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打造一批以生鮮農產品為主、區域影響力大、經營服務內容豐富的區域電商平臺,抓好縣域電商物流體系建設,加快線下實體網絡資源的整合,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四、推動再生資源企業向農村環保企業轉型。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綠色發展,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已成為大趨勢、大邏輯。供銷合作社再生資源企業要順勢而為,主動向農村環保型企業轉型,從“簡單經營廢品買賣”向“為農村生態環境提供綜合服務”跨界。一是積極參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探索開展秸稈、地膜、農藥包裝等農業廢棄物的回收和資源化利用。二是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主動介入農村生活垃圾的分類回收和處理,開展人畜糞便等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積極爭取政府授權和支持,承擔城鄉固體廢物協同處理任務,建設區域性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協同處置基地,為地方提供環境服務綜合解決方案。三是積極承擔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減量運營主體責任,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與環衛清運網絡有效對接,在人員、物流、場地、平臺等方面開展“兩網融合”,實現共同發展。
五、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明確指出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培育從事農業生產和服務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關系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重大戰略。供銷合作社在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方面有基礎、有條件、有經驗,領辦創辦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已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接下來,一是要繼續大力培育,積極引導,規范發展,努力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二是認真總結浙江經驗,因地制宜發展集生產、供銷、信用合作為一體的綜合合作,促進合作社多要素集約利用,按產業鏈、產品、品牌等培育組建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實現從小組織到大平臺的轉變。三是抓住基層社這個關鍵,統籌盤活分布在鄉村的土地、廠房、場所等資源,重點打造一批鄉鎮綜合服務體,強化服務功能和合作經濟屬性,吸引農民加入,為農民提供服務,努力把鄉鎮綜合服務體辦成帶領農民發展生產的大舞臺和服務農民生活的小天地。四是強化大型龍頭企業對基層社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促進城鄉資源和生產要素的雙向流動。
六、全力參與打贏脫貧攻堅戰。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積極參與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既是黨和政府交給供銷合作社的一項政治任務,也是供銷合作社踐行為農服務宗旨的重要體現。一是扎實做好定點扶貧和對口支援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幫扶實效,選優派強干部,創新幫扶方式,積極開展產業扶貧、電商扶貧、科教扶貧、產銷對接幫扶和企業對口幫扶等多種扶貧形式,幫助貧困戶精準脫貧。二是落實好供銷合作社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精神,加強深度貧困地區供銷合作社基層組織建設,構建深度貧困地區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行“供銷e家全國平臺+貧困縣縣域電商運營中心+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電商扶貧模式,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開展脫貧攻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