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生產資料局局長
中國東盟農資商會會長
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 李殿平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作出的又一重大戰略部署,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為新時代“三農”工作提出了根本遵循、指明了發展方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新時代供銷合作社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重點,也對新時代農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農資行業作為服務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和重要力量,不僅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農資企業特別是供銷合作社系統農資企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大有可為。目前,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化肥供應可滿足社會需求的70%,農藥供應量占社會總量的40%,農膜供應量占社會總量的1/4。截至2016年底,系統共有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企業2354家,配送中心5551個,連鎖、配送網點達34.4萬個,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覆蓋、健全高效的農資連鎖經營服務網絡。
農資企業要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有所作為,就必須面向農業現代化、面向農民生產,適應新時代農業生產新需求,大力推進農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創新農業生產服務方式和手段,努力實現轉型升級,由農資流通服務向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延伸,從傳統的“一買一賣”的流通商向現代農資綜合服務商轉變,加快形成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服務體系,為農民生產提供便利實惠、安全優質的服務,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應有作用。
一是著力拓展經營服務領域,開展規?;?、全程化、綜合性服務。具備條件的省市縣農資企業要加快建立專業化的農業服務公司,與基層社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建設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以“農資企業+合作社+農民”的方式開展農資服務和農業產業化經營,逐步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推動農資銷售服務與技術指導、生產作業、產品加工、市場營銷等服務相結合,逐步形成規?;⑾盗谢藴驶霓r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廣泛推廣應用大田托管、代耕代種等多種服務模式,努力覆蓋農業生產全過程。不斷完善基于區域差異和產業特點的差異化、個性化服務方式,注重服務體驗和解決方案,面向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開展“個性化定制”服務。推動農資企業成為集資源開發、農資生產、物流配送、批發分銷、農技服務于一體的農業綜合服務商。
二是著力推進農資物聯網和智慧農資建設,提升農資流通服務水平。加快推進農資物聯網應用與示范,健全完善農資質量追溯系統,打造物聯網大數據平臺。利用物聯網、移動通訊終端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強農資流通服務信息化建設。積極探索發展農資電商,逐步建成集服務、交易、結算、物流配送管理于一體的智慧農資服務平臺,促進線下實體農資經營網絡與線上服務平臺的有機融合,逐步實現農資物流管理智能化和農資服務精準化。
三是著力推進農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高效、環保、新型農資產品的供應服務。根據農業種植結構和耕地質量變化,優化投入農資產品結構,提升高效、環保、新型農資產品的比重,加大高效肥、摻混肥、水溶肥、緩(控)釋肥、有機肥等肥料品種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高標準農膜的營銷推廣力度。加強與農業院校、科研院所、生產企業的合作,加大技術攻關,開展農資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發推廣,加強高效、環保、新型農資產品生產基地建設。
四是著力完善現代農資流通網絡體系,優化農資網絡布局和運營管理。提升“新網工程”實施成效,整合利用各方資源,促進系統農資網絡有效對接、統一協作,建設全國性、專業性、區域性服務平臺,加快形成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經營服務新格局。加強糧食主產區、交通樞紐、農資集散地等重要節點的農資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和區域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完善倉儲、配送、分銷及服務功能,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加強網絡終端建設,進一步改造、優化農資經營門店、莊稼醫院等終端布局,做好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的零距離對接,擴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資直供比例。
五是著力加大新型莊稼醫院建設力度,引導農戶科學施肥用藥。加大軟硬件投入,擴展服務功能,推進集農資配送、農機植保合作和傳統莊稼醫院功能于一體的新型莊稼醫院建設。充分發揮莊稼醫院、為農服務中心等基層網點的作用,加強農業科技示范推廣,開展新品種試驗示范,宣傳推廣作物解決方案等服務方式,推進農資科技下鄉,促進農資先進適用技術入田到戶,指導農民科學種田,解決好農資科技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通過精細化、專業化、精準化農化服務,指導農民科學合理減量施用化肥、農藥,提高農資商品利用率,念好農業投入品“減”字訣。繼續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開展統防統治,逐步探索靶向防治,推廣高效產品,降低和防范農業面源污染。
六是著力創新農資企業體制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探索引進社會資本、吸引戰略投資者等投融資及資本運作,發展混合所有制,健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高為農服務能力。采取資產收購、股權置換、項目合作等多種方式實施跨地區兼并重組,打造一批農資企業集團。加強風險防控,確保企業平穩健康發展。抓緊培養一批農資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打造一支既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又對農資事業有熱情、對干事創業有激情的高素質企業干部職工隊伍。重視引入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全面提升企業現有員工的農化知識水平和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