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供銷合作社黨委書記 王建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能。供銷合作社作為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勇擔歷史使命,自覺把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中謀劃推進,努力展現新時代供銷合作社新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地區各部門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要注意把握蘊含其中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接力探索,接續奮斗,堅定不移將改革推向前進。總社王俠主任在南通考察調研時也指出,全系統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綜合改革再出發、再深化。
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三農”工作全局做出的決策部署,是深化農村改革的重點領域之一。中發〔2015〕11號文件發布以來,全系統扎實推進綜合改革,服務能力、發展活力、經濟實力明顯提升。但不可否認,體制不順、機制不活仍是影響和制約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核心問題。堅定不移把綜合改革引向深入,要求供銷合作社敢于刀刃向內,勇于自我革命,準確把握“政事分開、社企分開”的總要求,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其中,“政事分開”,主要是解決和處理供銷合作社與外部的關系問題,就是“行政”與“事業”分開,要求供銷合作社特別是各級聯合社加快去行政化,回歸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事業單位的屬性。唯有如此,供銷合作社面對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一些壟斷經營(比如食鹽、藥材、日常生活用煤等),在被擠壓和蠶食時,才能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更多運用市場的、經濟的辦法,通過開拓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積極向政府爭取和承接更多的為農服務事項,以此來增強自身的市場適應能力和存在價值。
而“社企分開”,主要是解決和處理供銷合作社系統內部的關系,就是按照“雙線運行機制”要求,加快完善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治理結構,著力構建聯合社機關主導的行業指導體系和社有企業支撐的經營服務體系,形成社企分開、上下貫通、整體協調運轉的運行機制。供銷合作社只有通過深化改革,特別是按照“政事分開、社企分開”的方向加快體制機制改革,才能開創中國特色供銷合作事業新局面,更好地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自身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城市供銷合作社因自身所處的區位優勢,在中國供銷合作事業中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迫切需要城市供銷合作社加快實現與農村供銷合作社間的融合發展。
相比較農村供銷合作社而言,城市供銷合作社具有許多優勢。如區位優勢,城市供銷合作社處于商流、物流、信息流和人才、資本、技術等各種要素的聚集地;市場優勢,不論是作為農業生產資料的上游客戶資源,還是作為農產品終端消費的市場資源都十分豐富;經營優勢,城市供銷合作社不僅資產質量優良、網絡資源豐富、管理和技術水平較高、人才素質較好,而且培育出一批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骨干龍頭企業。這些優勢說明,城市供銷合作社具有城鄉經濟紐帶和市場交易中心的功能,是向農村輸出資本和信息實現為農服務的重要渠道。
利用好這些優勢,決定著城市供銷合作社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對農村帶動作用的發揮,以及城鄉相互促進、融合發展的新格局的形成。這要求城市供銷合作社要身在城市、心系農村,切實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搞好自身綜合改革,在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過程中搶占先機,增強自身實力與活力;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地處中心城市優勢,在諸多領域確立區域性乃至全國性龍頭地位,帶動促進供銷合作社區域性及全國性的聯合與合作。城鄉供銷合作社要看到雙方的互補效應,將城市供銷合作社的資金、人才、設施等優勢同農村供銷合作社的網絡建設等優勢結合起來,打造供銷合作社整體優勢,打破區域、層級的固有格局,以資本為紐帶聯合不同區域、層級供銷合作社共同發展。
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三農”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長遠的歷史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供銷合作社作為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黨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為農服務骨干力量,理應在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上擔當作為。
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供銷合作社一要立足農業生產全過程的實際需求,著力解決農戶和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在生產中面臨的突出困難和主要問題。要以服務農業農民為根本,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培育農業生產性服務戰略性產業為目標,大力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推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帶動更多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二要積極拓展服務領域。針對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領域還不夠廣泛,尤其是產前市場預警、產后市場銷售服務相對滯后,農產品不時陷入“多了多、少了少”的周期性波動,要盡快把農業市場信息、農資供應、綠色生產技術、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機作業及維修、農產品初加工、農產品營銷等服務開展起來,覆蓋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通過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努力解決好廣大農戶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合算的事情。
三要乘勢而上,牽住培育服務組織這個“牛鼻子”,按照主體多元、形式多樣、服務專業、競爭充分的原則,加快培育各種類型的服務組織,加強與各類服務組織聯合合作,在構建多元主體互動、功能互補、融合發展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服務新格局中,切實發揮國家隊作用,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更加便利、更加高效的全方位服務。
四要不斷創新完善服務機制和方式。從專業化專項服務到全方位綜合服務,從單環節、多環節農業生產托管到全程農業生產托管,從農業技術推廣到農業市場服務等。只有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才能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