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供銷合作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 劉延生
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是供銷合作社履行為農服務職責的使命擔當,又是加快改革發展的歷史機遇。一定要不忘初心,加快發展,展現新作為。
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主要來自于黨和國家的要求、供銷合作社自身的責任和農民的熱切期盼。
一是黨和國家的要求。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批示要求繼續辦好新形勢下的供銷合作社。2015年,中發〔2015〕11號文件從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地位的戰略高度謀劃和部署供銷社綜合改革。2016年,總書記將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列為我國農村改革的六項重點內容之一。
二是供銷合作社的責任。中發〔2015〕11號文件指出,要“始終把服務‘三農’作為供銷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把為農服務成效作為衡量工作的首要標準,做到為農、務農、姓農”。鄉和村是供銷合作社開展經營服務的“前沿”和“主陣地”。在自己的主陣地振興戰略中不能扮演生力軍、骨干力量,就是缺位和失職。
三是農民的期盼。河南是勞務輸出大省,農村空心化、農戶兼業化問題突出,不少農民在城市和農村、“務工”和“務農”之間疲于應付,加上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愈來愈高,迫切需要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農業生產經營服務來幫助他們解決“誰來種地、地怎么種”等問題。同時,農民對教育、醫療、衛生、出行、文化娛樂、生活條件、社會保障、社區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迫切需要多層次、多樣性、便利化的生活服務。作為農民自己的合作經濟組織,供銷合作社理當回應期盼、發揮作用。
經過多年的發展,河南省供銷合作社已經具備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獨特優勢和充分條件。
一是政策支持。河南全省18個省轄市、10個直管縣(市)以及近40%的縣(市)出臺了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文件的實施意見。
二是實力較強。河南省全系統資產總額500億元,所有者權益240億元,土地6.2萬畝。截至去年,河南省社連續九年在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綜合業績考核中榮獲特等獎。
三是點多面廣。全省供銷合作社現有省級社1個、省轄市級社18個、縣級社132個、基層社1874個、社有企業1144個,農資、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再生資源四大經營網絡發展各類經營服務網點近8萬個,覆蓋全省100%的鄉鎮和95%以上的行政村。供銷合作社是鄉村領域組織體系最完善、經營服務網點最多、服務功能最完備的為農服務合作經濟組織。
四是懂農愛農。截至10月底,全系統托管土地508萬畝,占全省總數的10%;電子商務和在線平臺交易額186億元;日用消費品銷售占全省總額的12%;農資供應占全省市場60%以上。全系統37萬名干部職工長期工作在基層,最有條件成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五是可控高效。全省縣以上聯社是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參公管理,是黨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靠得著的為農服務骨干力量。供銷合作社能更好地承擔國家任務,具有相應的人才隊伍和實際管理優勢,信譽良好,組織開展鄉村振興工作完全可以節約成本、快捷高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供銷合作社既是主體又是內容,既有主責又有主業,一定要做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不當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
第一,緊跟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新趨勢,加快提升社會化服務層次和水平。以推廣土地托管服務為抓手,著力健全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擴大服務規模、提升服務質量,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立足自身產業類別全、經營主體多優勢,推動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休閑旅游融合發展,拉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多渠道助農增收。主動參與美麗鄉村建設,順應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要求,推動農資、再生資源企業創新發展,積極參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開展廢舊地膜回收加工,開展生產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參與土壤污染修復、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共建美麗鄉村。
第二,順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新形勢,推動農村流通服務創新轉型。順應當前消費正由溫飽型、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的趨勢,加快推進傳統流通網絡現代化改造,拓展和聚合多種經營服務功能,打造綜合服務平臺。著重以供銷電子商務為抓手,發揮電商對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生產的引導作用,推動農產品供給結構更加優化。針對廣大農戶及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新特征,根據市場需求創新產品和服務,優化服務供給結構,拓展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引導生產更好適應人民群眾個性化的消費需求。
第三,把握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新部署,進一步深化社有企業改革。實施集團化發展戰略,以資本為紐帶,推動社有企業跨區域橫向聯合和跨層級縱向整合。加快農資、再生資源等傳統企業并購重組、聯合合作,通過資源整合,密切層級聯系、壯大規模實力、提升競爭能力。推進社有企業分類改革,切實增強社有資本的發展活力和抗風險能力。加快社有企業轉型升級,實施“名企、名牌、名家”培育計劃,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實現從傳統經營方式向現代流通業態轉變,從單純購銷業務向綜合經營服務轉變,從單一供銷合作向多領域全面合作轉變。
第四,瞄準小農戶對接現代農業生產新需求,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改造提升基層社,按照有場地、有人員、有網點“三有”要求,加強陣地建設;按照有經營、有服務、有作用“三有”標準進行分類改造;積極探索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培育基層社持續發展新動能。大力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立足當地優勢資源和特色產業,通過勞動合作、資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種途徑,領辦創辦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產權清晰、帶動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牽頭組建跨層級、跨地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積極發展行業協會,依托供銷合作社在農資、棉花等領域的經營優勢,大力發展各類行業協會,形成為農服務合力。
第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提高領導供銷合作事業的能力和水平。強化黨的領導,創新各級聯合社治理機制,提高組織、實施、協調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能力和水平。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高度自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定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強專業化干部隊伍建設,完善聯合社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直屬單位干部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指導基層吸納大學生村官、農村能人、返鄉創業青年等入社,為供銷合作社長遠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要注重加強能力建設,緊密聯系實際,努力增強本領,切實使供銷合作社整體工作水平與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責任擔當相匹配、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