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貴港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 黃品清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必須要找準切入點,才能有所作為。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結合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積極整合資源打造為農服務新平臺,不斷創新為農服務方式,在助推鄉村振興方面探索出了一些路子,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整合資源,打造為農服務新平臺。貴港市供銷合作社以供銷合作社集團公司為龍頭,盤活沉睡資產建設服務新平臺。截至目前,累計建成項目73個,三區21個鄉鎮基層社經營面積達17.28萬平方米,比改革前增長72.8%;企業收入比改革前翻3番,社有資產比改革前最高增值約1—5倍,實現了三區鄉鎮供銷合作社綜合超市全覆蓋,農村購物環境極大改善。
此外,貴港市社以供銷合作社辦公場院和綜合超市為基礎,整合資源建設鄉村綜合服務平臺。全市先后打造縣級綜合服務中心5個、鄉鎮綜合服務站22個、村級綜合服務社40個,為鎮村居民提供多樣化綜合服務,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如港南區湛江綜合服務中心在提供傳統日用品、農資等服務基礎上,拓展了保險、快遞、電子商務、農技培訓、票務、招工、醫藥、餐飲娛樂等多樣化便捷服務,便利農民生產生活需要。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市社廣泛吸納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社會能人入社,并依托系統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為載體,積極開展土地托管服務;積極參與當地政府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以本地水稻全程機械化為切入點,為普通農戶、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及農民合作社提供種子供應、機耕機種、統防統治、機收烘干、加工銷售等托管服務。2017年,托管服務土地面積共4.8萬畝。圍繞貴港富硒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富硒農產品品牌。發展富硒基地2萬余畝,創建了“建祿”茶葉、“德誠和”茶葉、“安順發”大米等農產品品牌18個。
拓展服務新領域,助推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由市級惠農服務公司牽頭對接太平洋、平安等6大保險公司,依托農合聯、村級綜合服務社、農民合作社、經營網點,使得惠農保險服務覆蓋三區鄉鎮、輻射全市。2017年1月—11月,收繳保險保費1040萬元,供銷合作社成為農村保險服務新生骨干力量。同時,市社與建行合作發展助農金融服務。目前,已發展網點14個,為農民辦理存取款、匯款、轉賬、余額查詢、代理繳費等業務提供便利。
供銷合作社聯合3家快遞公司發展鎮村快遞服務點,把鄉鎮供銷合作社打造成物流快遞中轉站,解決農村快遞“最后一公里”難題。全市發展供銷合作社便民快遞服務點10個,服務范圍覆蓋三區15個鄉鎮100余萬人。此外,市社還成立了“荷城貨郎”市級電商平臺,主動對接“供銷e家”、淘寶、微信商城等電商平臺,下轄縣級供銷合作社電子商務公司5家,鎮、村電子商務服務站28家,推進農產品線上線下聯動促銷,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2017年,重點推進大米、雞蛋、蜂蜜、茶葉、花生油、百香果等25個品種本地特色農產品網上推介、銷售,電子商務銷售額達8971萬元。
健全機制廣納人才,努力打造“一懂兩愛”服務隊伍。為了培養造就了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服務隊伍,市社建立了市聯社機關、直屬公司、基層社三級績效管理制度,營造干事創業氛圍。2014年以來,從縣、鄉鎮政府機關選調9名本科以上學歷、35歲以下公務員到市聯社機關工作。公開招聘三批次共45名大專以上學歷、30歲以下年輕人進入基層社工作,其中16名已走上基層社領導崗位。大膽吸收、聘任全國科普興村帶頭人黃輝奇為鄉鎮供銷合作社副主任,廣泛充實供銷合作社人才隊伍。供銷合作社為大學畢業生、農村能人、返鄉青年搭建了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也讓他們在推進供銷合作社二次創業中看到了發展的希望。
下一步,市社要進一步盤活社有資產,上項目建平臺,增強供銷合作社服務“三農”的能力。同時,發展、培育品牌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并進一步提升土地托管、電子商務、農村快遞、保險、助農金融等服務水平,增強為農服務功能,提升社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