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陽
(100083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文法學院 北京)
勞動教養制度的廢除及替代措施研究
李陽陽
(100083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文法學院 北京)
唐慧勞教案發生之后,在中國實行了幾十年的勞動教養制度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因其違背多部上位法,在2013年底進行了徹底的廢除,但其廢除后留下的制度空白,卻一時間沒有合適的措施進行替代,本文通過借鑒國外經驗,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方案。
勞動教養;憲法;保安處分
勞動教養有很多法律進行了規定,比較經典的規定是《勞動教養試行辦法》第二條規定:“勞動教養,是對被勞動教養的人實行強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是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一種方法。”也有很多法律法規從某一方面對勞動教養進行了補充的規定,擴大了其適用范圍。總體來講,勞動教養是指行政機關對嚴重違反治安管理法規,屢教不改,或有輕微犯罪行為但尚不夠刑事處罰條件且有勞動能力,放在社會上又會造成危害的人采取的,以限制人身自由為內容,實行強制性教育改造,以維護社會治安,預防和減少犯罪的處罰措施。
勞動教養制度,在我國由多部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所規定,例如:國務院在1957年8月3日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1982年1月21日頒布的《勞動教養試行辦法》,2003年5月20日頒布的《勞動教養戒毒工作規定》等多部行政法規,這些行政法規共同構成了我國的勞動教養制度,但這些行政法規都違反了上位法。
1.《憲法》第三十七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從憲法的規定可以看出,公民的人身自由神圣不可侵犯,勞動教養制度實行強制性教育改造,限制人身自由,顯然違反了憲法對于人身自由的保護。
2.《立法法》第八條規定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第九條規定:“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也就是說,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措施,必須由法律即制定頒布主體為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法律來規定,為了克服立法適應不了現實生活的快速變化,《立法法》規定了對于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先行制定行政法規加以規制,但法條后面的但書規定對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不可以授權。因此,對于規定勞動教養制度的多部行政法規來講,其制定出臺違反了《立法法》的規定,本省應當無效。
3.《行政處罰法》第九條規定
“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第十條規定:“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法條表述的也很清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來設定,此處法律同樣僅指制定頒布主體為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法律。
勞動教養制度的廢除是中國人權進步的必然要求,是法治文明進步的標志。但鑒于我國勞動教養制度在特殊歷史時期發揮的作用,在其廢除之后,留下的制度空白如何填補,如何處理勞教制度廢除后遺留下的難題,如何使新制度盡快的銜接上,是現如今急需解決的問題。勞教制度廢除以后,河南省曾出現了一個機構,叫非正常上訪人員訓誡中心,與此同時,在其它地方也陸陸續續的出現了類似的法治教育基地、法治培訓班等。也就是說,在徹底廢除勞教制度后,由這些機構繼續對那些上訪人員進行教育改造。這些情況被報道出來以后,大家非常擔心勞教制度會不會死灰復燃。
1.保安處分制度
保安處分是指,為了實現特殊預防,以人身危險性為適用基礎,對符合法定條件的特定人所采用的,以矯正、感化、醫療等方法,改善適用對象,預防犯罪的特殊措施。其適用對象包括犯罪行為人和有犯罪嫌疑或妨害社會秩序嫌疑的人。很多學者認為,國外的保安處分制度的適用目的和適用對象與勞動教養制度都有相似之處,主張以保安處分制度來填補廢除勞教制度留下的空白。
2.輕罪制度
輕罪制度就是給予犯罪行為較輕人員的特殊處罰制度。通過刑法典明文規定實行輕罪,這是國外通常做法,各國的具體規定具有不同。美國與德國一般1年為輕罪法定刑期限,意大利擁有達到最高3年輕罪自由刑期限。輕罪制度作為獨立于普通刑事處罰的一種制度,涉及到實體法和程序法內容,包括對處罰對象和流程等問題的處理,該整套體系化設計是以較輕違法犯罪行為為針對對象的。我國輕罪的概念只體現在刑法理論上,而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后,其留下的行政措施與刑罰之間的制度空白,輕罪處罰可能是一種制度選擇路徑。
3.社區矯正制度
社區矯正屬于非監禁刑罰執行制度,是刑罰執行活動,但與監禁刑罰執行方式不應,其并不是把犯罪人員監禁起來。社區矯正是依照法律規定,把經過判決進行管制、宣告緩刑、假釋和被暫予監外執行的輕刑犯、短刑犯,放到社會上進行矯正。是把那些主觀犯罪意圖不深、對社會沒有太大危害的、刑罰處罰得比較輕的人,放到社會當中,讓其回歸到家庭中,接受一種不同于關在監獄中進行改造的特殊改造形式。
勞動教養制度作為我國特有的一種制度,借據特殊的歷史背景和時代要求而產生,在治理違法行為、維護社會穩定和秩序方面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因其具有法律依據缺失、法律性質不明確、適用對象隨意性太大、處罰過于嚴厲等多種缺陷,隨著我國民主化和法治化進程的加快,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完善對違法犯罪行為的矯治和矯正法律,健全社區矯正制度。今天對于此制度的研究,希望對于我們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對于其廢止后留下的制度空白,是我們新一代法律人所應該研究探討的地方,以此促進中國的法治進步。
李陽陽,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文法學院,法碩2016級法律(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