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東
(210000 南京市玄武湖管理處 江蘇 南京)
試論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孫海東
(210000 南京市玄武湖管理處 江蘇 南京)
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經過豐富,逐步完善,但是在實際運用中,舉證難、救濟范圍有限等問題客觀存在,有必要從我國法律規定入手,對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進行闡述,并結合實際,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
離婚;婚外同居;損害賠償
1.離婚損害賠償的概念和特征
按照《婚姻法》第46條和《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一)》)第28條至第30條的規定,可以將離婚損害賠償理解為: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由于實施了《婚姻法》禁止的行為,如重婚、非法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等,從而對無過錯的另一方造成了精神或者物質上的損失,在離婚時,無過錯方有權要求過錯一方承擔相應損失,即為離婚損害賠償。
離婚損害賠償和一般的民事賠償相比,有著自身的特點。
首先,發生的階段特殊,發生在判決離婚的情境中。在協議離婚的過程中,由于離婚雙方就財產、子女撫養等問題達成了合意,所以并不會產生爭議,不會走到訴訟的地步。只有那些感情破裂,而雙方就離婚具體事宜沒能夠達成合意的,只能經過訴訟,由法院判決離婚。可見,離婚損害賠償對于無過錯一方,是一種權利,并且這種權利的行使有必要借助于法院的強制力。其次,損害賠償發生的條件法定。
2.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性質
離婚損害賠償的權利基礎,由不同的行為方式決定,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形。以重婚、與他人同居、遺棄為由請求離婚損害賠償時,請求權基礎為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民事責任。在這集中情形下,對婚姻另一方并沒有造成身體上的損害,只是由于不道德,或者違反有關民事義務,對無過錯方造成了一定的精神損害,故此應當根據具體的形式,使過錯方承擔對應的責任;以家庭暴力和虐待為由請求離婚損害賠償時,請求權基礎為侵權的民事責任。在這種離婚損害賠償中,家庭暴力和虐待通常對人的身體實施,對處于弱勢地位的無過錯方的身心都造成較為嚴重的傷害。雙方雖然是夫妻關系,但是地位是平等的,一旦一方對另一方實施了身體上的侵害,應該按照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追究其侵權責任。
我國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建立的時間并不長,因此在具體的實踐中,還存在種種問題,這對于正確適用該制度,解決現實問題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實踐中舉證難
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案件,離婚案件的審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因為婚姻更多的涉及到雙方的隱私,在審理的過程中要注意對雙方隱私的保護,導致實踐中主張離婚損害賠償的一方,在舉證證明對方存在過錯的時候存在舉證難的問題。
2.救濟手段范圍單一
當前,我國對夫妻之間的損害賠償,僅僅限定在訴訟離婚過程中,無過錯的一方對有過錯一方提出損害賠償請求,換言之離婚損害賠償僅僅限定在訴訟離婚程序中,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救濟范圍。
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存在的問題,和我國司法實踐具有密切的關系,因此解決該制度存在的問題也應該在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具體環境進行解決。
1.解決舉證難問題
離婚損害賠償舉證難,與我國長久形成的家庭觀念和訴訟制度有關。在我國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對于家庭往往更加注重其隱私的一面,對于其中的一些涉及到家庭的問題,往往因為隱私而難以進行舉證。再有,離婚損害賠償案件舉證難,和我國的訴訟制度有關。在民事訴訟中,遵循的是“誰主張,誰舉證”的訴訟原則,目的是為了實現雙方權利、責任的均衡,不至于給被追訴方增加更多的壓力,我國離婚訴訟中的損害賠償請求同樣也是遵循這種舉證責任分配。
解決舉證難問題,可以通過從改變請求權人的觀念和重新劃分舉證責任來解決。應該讓權利人明白,權利的維護和家庭觀念是兩個范圍內的事物,積極的主張權利對于維護自身利益和法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涉及到離婚損害賠償的案件中,應該摒棄那些影響權利實現的觀念,合理維護自身利益。再有,重新分配舉證責任,可以通過加重過錯方舉證責任的方式,解決舉證難問題。例如實行舉證責任倒置,讓過錯方提出證明自己無過錯的證據,如果不能,則證明其本身具有過錯。
2.擴大救濟范圍
當前我國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以雙方進行訴訟離婚為前提,并沒有承認婚內的損害賠償問題。但是現實中,婚內的侵權行為大量存在,如果不對此進行規制,勢必對當事人的權利造成嚴重的影響。我國沒有規定婚內救濟,主要是出于一下幾個方面的考慮。首先,為了實現家庭關系的穩定。因為一旦允許夫妻一方提起侵權訴訟,容易導致夫妻矛盾激化。其次,夫妻一方除夫妻共同財產之外別無其它個人財產可用于負擔損害賠償時,在婚姻存續期間難以將共同財產進行分割以用來承擔賠償責任。基于以上兩個原因,我國沒有承認婚內的侵權救濟。
雖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根據現實情況,這種規定并不符合實際。在國際上,除了離婚所造成的損害賠償外,很多國家或地區并未禁止婚內侵權損害賠償之訴。在眾多的國家法律中都對婚內損害賠償之訴做出了規定:如果違反了一般法律義務,如配偶一方對另一方造成了身體傷害,當然可以適用侵權法。
并且,婚內侵權損害賠償之訴不一定危害婚姻家庭關系,反而有利于預防侵權行為的進一步升級。首先,通過提起訴訟,對過錯方是一種震懾,可以有效防止以后類似的情況發生。其次,在婚姻家庭關系的穩定受到威脅時當事人可以不起訴,婚姻法上婚內侵權的規定只能是授權性規范,那么,是否提起訴訟由當事人自己決定。這對于維護家庭關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1]林秀雄.親屬法講義·第二版[M].臺灣:元照出版公司,2012.211-213.
[2]陳葦.中國婚姻家庭立法研究[M].北京:群眾出版社,2010.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