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騰
(212013 江蘇大學法學院 江蘇 鎮江)
網絡直播“打賞”的法律問題研究
滕 騰
(212013 江蘇大學法學院 江蘇 鎮江)
針對目前網絡直播盛行的現狀,本文將關注目前我國網絡直播“打賞”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如何規制網絡直播“打賞”提出相關建議。本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討目前網絡直播“打賞”比較焦點的幾個問題;第二部分則針對我國網絡直播“打賞”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的策略。
網絡直播;打賞;法律責任
伴隨“互聯網+”時代而來的,不僅是迅捷方便的技術運用,同時也產生了諸多社會現象。網絡直播正是近年來頗受社會關注的“互聯網+”熱點問題之一。2017年3月,在江蘇省鎮江市發生了一起引起全國關注的給網絡直播主播“打賞”禮物的新聞,鎮江市當地某企業的會計王某,在短短的半年時間里,共挪用了單位公款890萬,其中有近600萬被其用來“打賞”網絡女主播,甚至一次就出手“打賞”女主播160萬元,出手之闊綽令人震驚。結合之前網上屢屢爆出的其他關于“打賞”主播的丑聞,我們不禁深思,在信息時代迅速發展的今天,網絡直播行業的火爆必然會帶來一系列值得探討的法律問題,下面,筆者就其中兩個關鍵問題進行有關探討:
一般來說,已滿18周歲具有完全民事責任能力的成年人用自己合法所得購買平臺的禮物“打賞”主播的,應當被理解為民事上的贈與行為,即使金額再大,只要屬于其真實的意思表示,其本身應當沒有什么問題。但在實際生活中卻也出現比如鎮江“會計門”這樣用自己的違法所得來“打賞”主播的,對于這樣的行為應當如何來看待呢?
筆者認為,應當分情況來討論。一方面,若該主播明知是粉絲違法所得,還與該粉絲達成默契,接受巨額打賞的,雙方就有可能涉嫌相關的刑事犯罪,比如“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雙方應當被追究相關的刑事責任。另一方面,在實踐中往往主播是不知道粉絲用來“打賞”的錢的來源的,但根據我國最新通過的《民法總則》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①由此可知,這種“先天不足”的“打賞”應該被認定為無效,所涉違法資金,也應由有關部門通過法定程序予以追回。
網絡直播“打賞”的另一個迫切問題就是,在全民網絡的今天,大量未成年人已然成為了網絡直播的觀看者,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成熟,對于網絡主播的一些小套路往往沒有任何抵抗能力,加上如今網絡支付手段的簡捷,于是就出現了很多關于未成年人偷拿家中存款“打賞”主播的新聞,那么,對于這些未成年人的“打賞”行為該如何認定呢?
筆者認為,一方面,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未成年人的民事法律行為應當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認。②這就意味著,即便未成年人偷拿家中的存款去“打賞”心愛的主播,但其法定代理人不知情并且拒絕追認的情況下,其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根據《民法總則》一百五十七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因此,主播以及平臺收到的未成年人送出的禮物也應當按原價返還。
在出現網絡直播“打賞”問題時,是否可以追究平臺與主播的法律責任?
在當事人與網絡直播平臺針對“打賞”的禮物方面產生糾紛時,是否可以追究網絡直播平臺或者主播的責任呢?目前學術界尚未形成一致觀點。筆者認為,這主要還是從兩個方面看:第一,從刑事的角度看,若有關平臺或主播的確涉嫌從事網絡詐騙等違法活動,其違法所得當然應當予以返還;第二,若雙方產生的是民事糾紛,從目前的立法來講,由于直播“打賞”的簡單性,無論是從不當得利還是以重大誤解為由,都很難自圓其說,因此,若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想要追究平臺或者主播的民事責任,由于有關專門法律的缺失,目前還是很難實現。
1.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
當前,我國對于網絡直播的相關立法還僅僅局限于部門規章的層次,即2016年出臺的《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盡管有一些涉及到網絡直播的規制條款,但一方面其法律位階太低難以起到實質作用,另一方面其覆蓋面較窄,還存在著大量的法律空白。因此,為了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應盡快制定網絡直播法,針對網絡直播的方方面面進行有效規制。比如針對網絡直播“打賞”的觀眾的年齡進行限制,規定網絡直播平臺與網絡主播的責任,對于非法收入用于直播“打賞”的法律效力的認定,以及針對網絡直播的違法現象規定相應的法律責任,從源頭上規制網絡直播。
2.加強網絡監管,建立第三方機構監管機制
網絡直播的規制離不開國家有關部門的監管,目前我國尚未有專門的部門負責網絡直播監管,這就容易出現遇到問題時,部門間相互推諉責任,難以形成有效統一的管制。西方有不少國家在遇到相同問題時,采取了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的方式來解決。筆者認為,在我國也可以效仿這樣的方式,比如,是否可以與支付寶合作,在網民進行網絡直播“禮物”付款時進行更加詳細的資格審查,同時采取一定時間的緩沖模式,比如三天內粉絲“禮物”不直接進入直播平臺和主播口袋,留出一定冷靜時間,“打賞”也能更加理性。
3.加大平臺責任認定,提高懲罰力度
規范網絡直播“打賞”不能單單依靠外在規制,對于網絡直播的直接管理者,即網絡直播平臺,也應當予以相應的法律規制。比如,規定平臺制定“打賞”禮物的額度要求;像“淘寶”一樣,增加網絡直播平臺直接退款的渠道;同時要求平臺加大對網絡主播直播內容的審核,對于直播中出現的違法行為能夠第一時間予以制止。另外,目前針對網絡直播平臺的違法處罰基本屬于行政處罰范疇,其處罰力度明顯過小,筆者認為,應當適當加大處罰力度,從刑事責任的角度入手,對于平臺負責人進行規制,這或許可以從源頭上解決相關問題。
注釋:
①《民法總則》第一百五十三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②《民法通則》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
滕騰(1993.07~),男,江蘇阜寧縣人,碩士研究生,江蘇大學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經濟法學。
本文系江蘇大學第16批學生科研課題立項資助項目《網絡直播“打賞”的法律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6C19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