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圖雅
(010010 內蒙古譽昊律師事務所 內蒙古 呼和浩特)
淺析形式對合同法律效力的影響
錫林圖雅
(010010 內蒙古譽昊律師事務所 內蒙古 呼和浩特)
合同是針對某一事項,雙方或者多方主體達成的合意。合同在契約自由原則下,達成的形式有很多種,包括書面和非書面形式;法定和約定形式等,并且都受到法律的保護。然而合同形式自由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在合同一方主體不誠信時,合同的法律效力就會受到嚴重影響,進而會阻礙保護合同的合法權益。所以,在尊重合同形式自由的基礎上,需要給形式自由限定一個合適的范圍。本文分析探討了形式對合同法律效力的影響。
形式;合同法律效力;影響
在當事人訂立合同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就是合同形式。主要包括書面和口頭兩種形式,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不斷和國際接軌,立法方面也不斷完善,合同的形式也越來越靈活,很多合同的訂立不再限定必須使用書面形式,而是根據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則,使用任意一種合同形式。另外,在有些特定情況下,雖然法律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自治,規定合同的形式必須是書面形式,如果當事人沒有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也不能視作一律無效。因而,明確形式對合同法律效力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一般來說,形式是事物內在結構的外在表現。同樣,合同形式就是對合同內容的外在表現。在合同法中,合同的意思就是平等主體規定權力義務的合意,所以,合同形式也可以看作是合同權力義務約定的外在表現。站在廣義的角度上來說,合同形式可以是體現雙方合意的所有外在表現,合同只需要合同雙方將自身的意思表示,通過一定的方式表現出來,并且在對方或者其他第三方同意和知悉的情況下,就可以成立[1]。
在當代研究合同形式的學界,關于合同形式的學說基本上達成了一個共識:合同形式的發展是由最初的形式主義到形式自由再到復興形式主義的。第一階段是羅馬時期的嚴格形式主義。合同生效有一套嚴格的程序,而且合同主體以及合同主體以外的第三方都必須對此知悉,因此,在這一時期,合同成立和生效的要件是合同的要式行為;第二階段是羅馬中期和中世紀的合同形式自由原則,人們廣泛接受契約以及契約自由理念,合同主體間可以自由訂立合同和選擇訂立合同的形式,只要遵守誠信原則基礎上,合同主體認可并履行訂立的合同,合同就可以成立和生效。第三階段是現代的發展趨勢形式復興,合同形式自由給人們訂立合同帶來了低成本和便捷的優勢,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出現了因為合同一方不誠信,而導致合同的合法權益保護受到影響的情況,人們再一次提出和重視合同形式的作用,在確保合同形式一定自由的前提下,規范合同形式,有利于合同合法權益的保護和確認[2]。
關于合同形式,在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中,《合同法》、《專利法》,《物權法》等法律法規有作出規定。其中,《合同法》從狹義角度列舉性規定了合同訂立的具體方式,即書面形式、口頭形式以及其他形式?!逗贤ā愤€進一步明確了以合同書面形式訂立的合同成立條件,可見我國的主要原則是合同形式自由。另外,從《合同法》規定中還可以看出,合同成立并不代表合同生效。具體來說:
1.約定形式對合同法律效力的影響
在遵循“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的原則下,最大限度尊重“合同形式自由”以及“契約自由”,在不違背強法律法規禁止性條文或者強制性的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合同主體即合同雙方或者各方可以就任意形式訂立合同,約定權力和義務,形式可以是書面的或者非書面的。在合同內容和合同形式方面,合同主體各方都能遵守誠實守信的原則,表示認可并且履行,合同效力即可生效。然而站在約定形式角度來說,特別是以非書面形式訂立的合同,如果合同一方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不遵守誠實守信原則,那么就很難找到有效的證據來證明訂立合同時所約定的合同義務,進而無法維護合同的合法權益。這種違約風險概率過高,所以,法律在合同主體選擇約定形式訂立合同的時候,依舊對書面形式合同的訂立進行了一般意義上的規定,也就是合同主體通過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時候,合同成立的時間為雙方當事人簽字蓋章的那一刻,以便更好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2.法定形式對合同法律效力的影響
法定形式主要指法律和行政法規對合同形式進行的特別規定,比如,批準、公證、簽證以及登記等。因此,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是在登記手續、辦理批準或者得到相應審批許可等情況下,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關于事先應當辦理登記和批準等手續的合同生效與否,具體法律法規表述上存在不一致,而且從《合同法》中“依照其規定”表述的法定形式對合同法律效力的影響來看,是需要進一步分析的[3]。法定形式對合同法律效力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第一,法定形式是合同成立的要件,法定形式中書面形式主要是通過文字來體現合同當事人所訂立的合同,比如合同確認書、保險單等合同憑證等;第二,法定形式是合同生效的要件。合同的生效主要意思是合同已經成立,在一定的法定要件下而產生了法律約束力的狀態。法定形式被很多法律和行政法規作為合同的生效要件。比如,《擔保法》中規定,國家機關想要利用國際經濟組織或者國外政府貸款進行轉貸,訂立的擔保合同必須得到國務院的批準方可生效。第三,法定形式是合同的對抗要件,法定形式作為合同的對抗要件,對合同自身的效力是沒有影響的,但是當事人從合同中獲得的權力,是否可以與合同關系之外的善意第三人進行對抗是有關系的,不知情的第三人可以因為合同沒有具備法定形式而否認合同當事人的合同權力。比如,船舶抵押合同的登記對抗效力。
總而言之,隨著經濟市場越來越交易自由的環境下,以及法律已經明確區分物權和債權的環境中,為了最大程度上保障合法合理交易的成果,規避不誠信行為,應該遵守合同相對形式自由原則,對法定形式要件判斷合同是否生效的標準應該嚴格限定,換句話說,合同是否生效的標準不應該才采用一般的法定形式。
[1]傅麗芳.委托理財的合同形式對其效力的影響——尤以電子合同為例[J].電子測試,2013(10):186-187.
[2]張振中.《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五條之質疑——兼談合同形式對合同效力的影響[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09(01):104-105.
[3]王雷.合同形式及其對合同效力的影響[J].研究生法學,2008(01):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