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皎焯
(550025 貴州民族大學 貴州 貴陽)
經濟補償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保險金能否并用
王皎焯
(550025 貴州民族大學 貴州 貴陽)
勞動法的研究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緊密地聯系,在具體應用時既要考慮勞動者在勞動關系中的弱勢地位,對勞動者給予傾斜保護,又要考慮給予用人單位適度的用工靈活性。本文圍繞中山公司同意支付給員工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保險金但是反對支付經濟補償金,認為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已經為員工朱某解決了解除勞動關系的補償問題,不需要支付額外的任何補償金的案例,分析了三者的性質,以及是否能夠一并主張。
用人單位;勞動者;工傷保險;經濟補償金
朱某為中山公司某電器公司員工,上班途中遇交通事故,經認定為工傷,評為九級傷殘,有六個月的停工留薪期。朱某受傷前公司未支付相關工傷保險待遇費用,包括停工留薪期間,發律師函解除與公司的勞動關系。雙方就工傷待遇協商未果,朱某提出仲裁,請求公司支付包括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等工傷保險待遇,并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仲裁裁決結果支持朱某提出的包括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等工傷保險待遇的請求。關于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問題,仲裁裁決認為公司拖欠朱某停工留薪期工資等工傷待遇是事實,且公司確認朱某是因為沒有支付工傷保險待遇而解除勞動合同,故支持朱某的仲裁請求。公司認為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包括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朱某受傷前公司未支付相關工傷保險待遇費用,包括停工留薪期間,則朱某可以解除與單位的勞動關系。
朱某為九級傷殘,按《工傷保險條例》,朱某應享受的工傷保險待遇有:停工留薪6個月,6個月原工資;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九級傷殘為本人9個月工資;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勞動法》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退休;患病、負傷;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失業;生育。
依據《勞動合同法》,朱某因單位未給其繳納工傷保險而解除勞動關系,朱某享有解除勞動關系并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法定權利;按照《工傷保險條例》朱某評為九級傷殘,享有獲得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法定資格。朱某因不同的原因根據不同的法律分別享有經濟補償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同時,依據《勞動法》朱某因工傷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三者并不矛盾。
1.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是工傷保險待遇項目之一,是對因工傷致殘的勞動者給予的一次性職業傷害補償。根據我國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由用人單位向與其解除勞動關系的五到十級工傷的職工一次性支付的費用,分別用于傷殘后的醫療、營養費用和對因工傷導致的就業能力損失的補償。企業參加了工傷保險,兩項費用應由社保基金支付;未參加,兩項費用應由用人單位支付。
2.經濟補償金
經濟補償金是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是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對符合法律規定情形,按照法定標準或約定標準向勞動者支付的經濟補償。經濟補償金是勞動法上一項極有特色的制度,體現了勞動法對勞動者傾斜保護的原則。經濟補償金應被視為是勞動法上特有的和獨立的解約經濟補償形式,是對因用人單位解除合同而遭受損失的勞動者進行的補償。只要符合法定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用人單位就應當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時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金。法律并未限定獲取經濟補償金的勞動者的范圍。無論勞動者是否為工傷職工,都有權按照法律規定獲取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是為了保護相對與用人單位而言弱勢的勞動者,盡可能維持現有的勞動關系,防止用人單位濫用權利,隨意解除與企業員工的勞動關系,而侵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如果解雇的是總經理這樣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并不意味著必須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因為高級管理人員通常被用人單位賦予極大的經營管理權,實際上是用人單位對企業進行管理的輔助人員,處于強勢的管理地位,不屬于嚴格意義上的勞動者。如朱某是高管,結果可能不同。
3.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是幫助勞動者及其親屬在遭遇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等風險時,防止收入的中斷、減少和喪失,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會保障制度。立法指定范圍內的每一個勞動者都必須參加社會保險。社會保險帶有一定的立法強制性。社會保險強調個人繳費。但社會保險的繳費是完全建立在自助自保和互助互濟基礎上的。在遭遇法定范圍內的風險時,參加社會保險制度的成員都可得到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津貼。社會保險強調勞動者、勞動者所在工作單位以及國家三方共同籌資。體現了國家和社會對勞動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責任。
雖然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的支付時間為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時,但兩項補助金的支付原因為工傷事故,而不是勞動合同的解除或終止。工傷職工按照《工傷保險條例》享受工傷待遇后,仍有權按照《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享受一般員工應有的勞動權益。本案公司對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經濟補償金和保險金的性質理解存在偏差,導致出現工傷職工重復獲取經濟補償的錯誤認識。
雖然勞動法及相關法律對工傷認定和賠償作出了較為詳盡的規定,但現實中,企業在處理工傷職工的安置和賠償時,仍有很多問題。用人單位將失業保險金和經濟補償金以及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混為一談,有些用人單位有意規避自己應承擔的支付經濟補償的責任,其做法是違法的。
[1]林嘉.《勞動法的原理體系與問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
[2]林嘉,楊飛.《經濟補償金的性質》[D].人民法院報,2005(7).
[3]楊吉龍.《經濟補償金和失業保險金可以同享嗎?》[J].勞動保障世界.2015(6).
王皎焯(1993.10~),女,漢族,遼寧營口人,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勞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