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衛東
(256500 山東暢達律師事務所 山東 濱州)
論公司法視野下的職工權利
孫衛東
(256500 山東暢達律師事務所 山東 濱州)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不可否認的是,該公司的企業員工創造的財富,他們的權利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保護工人不被視為利益相關者,從而在企業改制,在所有者缺位的同時,正確的“勞動”問題沒有出現。有的忽視勞動者地位,侵害勞動者權益,損害勞動者身心健康。不公平的社會分配和勞資矛盾,導致了大量的集體和流動工人的群體性事件,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和諧社會的建設。
公司法;職工權利;分析
公司的性質和社會地位表明,以資本為基礎的公司法是不完善的、不健全的公司法。公司法在職工權益上的錯位和缺位,是公司社會責任的缺失和勞動者權利的缺失。公司法律原則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負有更大的責任,應當在勞動者權益的建設和保護中發揮積極作用。因此,從公司法理論和實踐上對工人的權利和保護,具有很強的示范和指導價值的所有類型的員工權益保護的企業,可以促進發展和促進工人權利和人權保護的業務,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它。
2.1 職工的自然性權利—作為自然人的權利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是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包括心理和物理安全和社會需要,人是社會的一員,需要友誼和群體的歸屬感,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同情和贊美對方尊重的需要,人們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以及自身的驕傲也需要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指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期望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和工作真的很有意義。作為自然人的雇員,這些一般需要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這些需要和利益需要得到社會、政治和法律的承認和承認,才能成為權利。公司職工的自然權利是指勞動者作為一個自然人和數個自然人的權利和利益的總和,以滿足人性和社會需要為特征。它是勞動者作為自然人的基本權利。它在《憲法》、《人權法》等方面被列為憲法,其實質是人權或基本權利。
2.2 職工的組織性權利—作為公司“組織人”的工作權利
職工受雇于公司,其目的和地位是在公司工作。在其性質、地位、價值的品牌效益和保護工人的工作,與公司的組織中,員工的組織來定義員工的權利需要考察公司背景的組織,作為員工的工作,需要通過組織實施勞動法的權利,因此,需要發展要滿足安全。公司員工的組織權利被定義為“人”的組織工作,“工人”享有多元的身份特征,勞動者的自然權利來源于權利來源的總和,具有同一性和群體性。這些權利應當是公司法中勞動法轉換后公司職工自然權利的具體實現。也就是說,作為“公司職工”工作的“人”,上述五種自然權利在公司的體現。其實質是勞動者的勞動權,以區別勞動者和工人,不使用“勞動權”一詞,代表各種職權。
3.1 公司法理念的重塑
就公司而言,公司的穩定發展離不開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員工的利益與公司的經營息息相關。股東與員工同公司為業主,共同治理,公司應保護勞動者利益,將職工利益納入共同治理權,承認職工相對于現實的“人”公司的根本地位。因此,順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順應國際立法趨勢,改變了公司治理的概念,由股東參加股東員工進入主權共同治理,實現資本與勞動的有機結合,從“資本民主”到“民主”的因素,從物質資本的“元素同等優先”。
3.2 公司法宜采用“權利義務責任”構建模式
保護利益的最佳途徑是將權利考慮在內,使之合法化,即法律權利的建構。但是,權利的法律建構需要采取不同的模式,這里的建構模式不是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而是與之相關的權利建設和保護的立法模式。“公司法”在實施憲法、勞動法和其他相關人員的權利,工人權利和電力公司可以采取的法律指引,權利宣言,定制的建設與保護、權利義務、責任與授權的滲透,形成多種模式。這些因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許多方面可以形成各種權利建設模式。只要一般準則不明確,應盡可能使用明確的指導方針。同時,要注意防止多層次指導、循環指導,以免“法律球”或導致失敗。
3.3 加強公司法配套立法,完善公司法律體系
《公司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通過《公司法》的法律法規和立法來彌補。雖然公司法進行了許多制度創新,但與過去的公司法相比,它有了質的飛躍。然而,新《公司法》仍然采用立法粗糙、不適當的指導原則,從立法和技術角度看,仍存在較大的粗糙性。其典型體現是條文規定簡單,可操作性差。日本和中國幾乎同時修訂公司法,公司新的日本法律宣布3月和日期生效。從立法和技術的角度來看,日本的立法比較成熟。日本新公司法在新的附件中進行了外包,而我國的公司法只有1/5的日本公司法規定的數量之強,也決定了公司法只有多體系的規則框架。因此,加強《公司法》較低法律法規的立法,可以彌補公司法的缺陷,缺乏可操作性,從而完善公司法律制度。
公司是資本與勞力的共同協作體,公司職工的需要和利益應當權利化。公司是典型的社會性、公共性社團,背負著以保護職工權利為重點的社會責任。公司職工權利具有結構性特點,從人的自然性權利出發,公司職工權利可分別構成職工工作權和職工資本權利的若干權利、權能。構建和保護職工權利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礎和極高的法律價值。職工權利的公司法構造應當從公司職工組織性權利與人力資本性權利的內容入手,綜合運用多種組合構建模式,建立公司職工權利體系。同時,融合國際法律資源,完善公司立法。
[1]張家林.強化職工權利與作用:企業完善治理與和諧發展的一個關鍵[J].上海經濟研究,2007,12:43-49.
[2]任麗新.與城鎮職工平等的權利: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根本目標[J].寧夏社會科學,2010,05:62-65.
[3]蔡禾.從職工的權利認識看非正式約束的所有制差別及其影響[J].管理世界,1998,05:191-196.
[4]王磊.煤礦工會維護職工民主權利的幾點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5,06:12.
[5]梁守蘭,戴興召.關于職工民主政治權利實現和保障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0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