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敏
(710048 陜西省委黨校 陜西 西安)
淺論新常態下政府管理體制改革
劉志敏
(710048 陜西省委黨校 陜西 西安)
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是一個常新的問題,本文主要介紹了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概述、新常態下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和國際相關經驗借鑒等內容,試圖分析未來改革方向問題。
改革;精干政府
(一)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背景
1.國際背景
英國的“新公共管理”改革發生在西方國家工業化社會轉型過程中,當時一系列發展中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促使這場改革的發生。這場席卷西方社會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其突出特點為行政管理的企業化、決策民主化、執行高效化。簡言之,縮小政府規模降低政府開支提高行政效率。
2.國內背景
國內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以深圳的“三分制改革”為標志的。深圳是中國改革發展的試驗田,這場在深圳開展的改革也標志著中國加入WTO后行政體制在全球化影響下向前更進一步的發展。
(二)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任務
1.相關因素
政府管理體制的演化主要基于兩個層次—橫向和縱向,橫向代表著影響行政體制發展的內在因素,縱向代表著政府通過與市場、社會發生關系而導致的變遷。
無論橫向還是縱向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是把改革與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有機聯系起來,二者互為目的和手段。
2.任務落實
在中國行政的主體是政府,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政府能更好地完成任務,更好地完成任務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目的。影響國家現代化的因素是法治建設、民主政治和市場經濟。2008年十七屆二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強調改革要與市場經濟體制以及國家的民主法治建設相適應。
(三)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內容
1.政府管理體制內部改革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六次政府機構改革,其深層次的原因都是為了簡政府提效率促公平。政府管理體制內部改革是指機構設置、職能設置、人事管理等。通過人員精簡與機構重組以及建立具體的公務員獎懲、晉升、考評等配套制度,將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內部予以明確固定。
2.政府管理體制外部改革
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外部內容是指政府機構以外的市場經濟、民主法治等內容。如要政府管理改革措施正常被執行,政府體制內部的改革需要與外部的政治經濟法治建設環境相配合。外部環境決定內部機構的改革,同時檢測指導內部改革。
(一)從發展經濟到發展民生
面對改革之初國家經濟實力薄弱將蛋糕做大才首要任務,我們選擇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現在國家有了相當的財富積累,這時期改革的重點從以往的重經濟發展到了重保障。同時經濟新常態,政府應該解決民生問題,提升社會保障水平保證社會在改革中平穩發展。
(二)從政府權力到政府職責
在中國傳統意義上政府是公共權力的擁有者。公共權力的行使模式是從政府開始自上而下單方向的。尤其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權力有時會被濫用。在新常態下從重視政府權力到重視政府職責不僅是制度安排上的轉變,也是政府工作人員在制度思想觀念上的進步。
(三)從管理到服務
傳統的政府在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中的角色都是監管者,這樣的權力難以得到有效的監督也不利于社會的蓬勃發展。新常態下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的配置中的決定性的作用,政府要從主導者變為服務者。
(四)從機構臃腫到小而精
根據帕金森定律,隨著政府機構的發展機構會越來越龐大,在總任務量既定的情況下工作效率會降低,部門機構之間也會出現推諉扯皮的情況。經濟新常態下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要學習引進企業的優秀管理經驗,提高效率提高政府機構生命活力,盡量做到小而精的精干政府。
(一)精簡政府任務
德國的精干政府首先就是精簡政府的任務。將政府最核心的職能予以保留,將政府職權范圍縮減到必不可少的程度。政務職務范圍小能夠使行政職務責任落實地更加明確。另外精簡政府任務意味著減小行政開支。再者精簡之后的政府只保留最必須的行政行為可以用最少的資金解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公共服務企業化
公共服務企業化能夠為社會生活增添升級和活力,同時這種企業化的管理模式能夠效率提升德國經濟。德國經過國內漢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德國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共服務企業化成功實踐,已經在公共服務企業化上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三)引用用企業先進管理經驗
政府行政管理逐漸轉化企業性管理,這樣專業化的行政工作管理流程就會變得更加公開便于監督。在政府的企業化管理中也要加入危機意識、競爭精神和服務意識,同時也要努力地進行人力資源的開發。
復旦大學竺乾威教授認為中國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在實踐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是通過結構改革最終實現機構改革的目的。以往的改革重點是效率和技術方面的改革提高,未重視結構改革。結構改革的指向是政府權力,結構改革要以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和法制國家的建設為基礎,更要圍繞合法政府政府、有限權力以及依法行使權力來展開。結構改革在全面思考和推進,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加強動力同時降低阻力等方面,以及漸進和激進相結合的方法方面考慮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未來的方向。
任何一項改革都是帶有風險和成本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更是如此。任何的改革也要順應時代的大趨勢而進行,順應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趨勢才能得到盡可能堅實的群眾基礎,改革的推行也才會被堅持貫徹。經濟新常態下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是順應國際國內發展趨勢和規律的。但是在改革推行過程中無論是制度還是人、財、物任何一環節出現問題也都會使改革的成效大打折扣。如在推行過程中有的干部隊伍想盡快地出政績部分改革措施無法得到有效落實,也有一些時間跨度較大的改革措施因為干部換屆而被中斷。另外沒有財務保障僅靠熱情支持的改革也難以長久堅持而看到實效等問題。因此我國新時期新常態下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中也要克服各方面的問題,最終結出豐碩的成果。
[1]周志忍.《當代國外行政改革比較研究》,(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12-114頁.
[2]見《聚焦國家治理結構的重構》.(廣州)《O21世紀經濟報道》,2003年3月1日.
[3]楊心宇.現代國家的憲政理論研究[M].上海:三聯書店,2004.137.
劉志敏(1989~),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現為陜西省委黨校政治學理論專業2015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