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平
(730000 甘肅政法學院 甘肅 蘭州)
論我國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制度
李翠平
(730000 甘肅政法學院 甘肅 蘭州)
2012年的《行政強制法》首次出現了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制度,這是對行政強制執行方式的創新,但是其規定仍然不完善。要讓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在一定的法律規范下實行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制度,要堅持合法性原則,與此同時有限性原則和程序性原則也能有效的防止行政機關濫用職權。
概念對于了解一項制度非常重要,因此必須要認識到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制度的概念。根據《行政強制法》的相關規定行政強制執行要在一定的范圍內執行,范圍由法律規定,執行行為受法律的限制,不可隨意濫用。并且強制執行要在一定的程序下進行,防止行政人員以權謀私。行政強制執行是為了保證行政相對人應該承擔的義務能夠順利履行,而不是為了刻意懲罰相對人。因此從這種意義上說,行政機關的執行行為超出法律的規定要承擔法律后果受到法律的制裁,并且作為行政相對人有權拒絕履行相關行政強制執行,并且尋求法律救濟。
和解是指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法律當事人就某一義務或者爭議內容互相做出妥協和讓步的行為。傳統理論認為和解是適用于民事糾紛的一種行為,在民事強制執行中,和解是常見的。在行政強制中,由于行政強制執行行使的是公權力,而公權力的性質是不可處分性,而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制度是對公權力的自由處分,所以傳統學說一直認為和解不適用于行政強制執行。[1]因此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制度并沒有得到很普遍的應用,這也決定了和解在行政法中近幾年中的提出與應用是一個復雜與漸進的過程。
現在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并沒有一個統一且有權威的定義,因此學界有多種關于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制度概念的學說。例如,有的學者認為,行政強制執行和解是指在行政強制執行期間,行政機關及行政相對人為了行政目的的實現,針對執行標的達成協議。也有的學者認為,其是指,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在行政強制執行期間,遵循法律的相關規定,在法定程序的限制下,為了實現行政目的,就已生效的行政決定所確定的義務內容達成和解協議。[2]這些說法雖然具有一定的確定性和規范性,但是不夠充分和準確。
行政強制執行和解的本質是行政契約,是用利用合同的方式規定權利義務從而保證相對人履行義務的一種方式。因此,筆者認為行政強制執行和解是指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政機關在行政強制執行的過程中,在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受保護不被侵害的情況下,自愿與行政相對人達成有關法定義務履行事項的合意,暫時中止強制執行程序,以實現行政目的的履行。體現了雙方自愿性,與其他行政行為的性質不同。
1.合法性原則
行政機關在和解中雖然擁有一定的自主裁量權,但是這種權力在使用時并不是無限制的隨意濫用,要遵守一定的法律規定。無論是在和解主體還是程序方面都要遵循法律的相關規定,如果違反了法律的規定,一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這是毋庸置疑的,超出法律規定的使用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制度反而適得其反,與其制定的初衷相違背。
和解主體在和解的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合法性原則主要體現在和解主體、程序和法律后果上。行政主體方面,只有能夠進行行政強制執行并且擁有自由裁量權的行政機關可以參與到行政強制執行和解的過程中,其他的行政主體不得參與。程序方面,和解雙方在和解的過程中要遵循相關程序,提高辦事效率。法律后果方面,在和解的過程中行政機關違反法律規定要受到法律制裁,對行政相對人來說不履行和解協議,行政機關應當恢復原行政強制執行,為避免造成重大的損失,和解的過程要受到相關機構的監督,避免造成重大損失。合法性原則在我國法律中是基本原則,任何的法律行為都要遵循,在這種原則下,合法性的法律一定會更加完善。
2.有限性原則
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制度在法律的范圍內適用的是特定的行政糾紛。行政法不同于民法,有其特殊性,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制度涉及到公權力,公權力又具有非處分性,無限制的使用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必定會造成公權力的濫用。因此在和解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有限性原則,這種有限性的規定,能夠避免造成濫用職權的嚴重后果。有限性原則表現在和解適用的范圍上,行政強制執行和解適用的是行政機關擁有一定自由裁量權的行政強制執行案件,其他案件不能適用。有限性原則可以防止行政機關以權謀私,避免更嚴重危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結果發生。只有嚴格的遵守法律的相關規定才能使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制度發揮其作用。
3.自愿性原則
在傳統的行政觀念中,政府與公民是管理者與服從者的關系,然而這種關系并不能詮釋法律的意義,也不利于法律的推行,限制了公民的法律理解創造力。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制度作為行政強制執行方式的創新必須要堅持自愿性原則,發揮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權和行政相對人的理解創造力。和解雙方只有在意志自愿的基礎上才能達成和解協議,因此自愿性原則是行政強制執行和解的前提。[4]
行政強制執行和解中的和解應當與民法中的和解一致,必須基于雙方的自愿意志形成,這種自愿性體現在實體與程序上的自愿。實體上的自愿主要表現在和解產生的協議內容要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產生,不能將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對方身上,否則將產生效力瑕疵,就不能稱之為和解。程序上的自愿性表現在雙方自愿采取協商的方式解決糾紛,并且雙方同意制定和解協議。只要有一方不愿意使用和解方式解決就不能采取行政強制執行和解的方式解決行政糾紛。訂立相關的協議也要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訂立了和解協議后要根據協議的內容履行義務,否則要承擔法律后果。在和解時,主體雙方是一種依賴關系。雖然行政相對人也要承擔協議規定的義務,但是此時的相對人不是絕對的服從,是合作服從,絕對服從是無條件不對等的服從,而合作服從是一種自愿服從,積極的、對等的服從,這是需要行政機關的服務為前提的。這也是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區別于其他行政行為的地方,需要嚴格遵循。
[1]楊建順.《行政強制中的和解-三環家具城的啟示》.《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3月第1期第40頁.
[2]劉霖.《行政強制執行和解機制研究》.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第4頁.
[3]劉麗琴.《論我國的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制度》.太原.山西大學,2015年第3頁.
[4]李樂欽.《行政強制執行和解程序之深析》.上海.上海大學,2014年第21頁.
[5]李軻.《論我國行政強制執行和解制度》.沈陽.遼寧大學,2014年第12頁.
李翠平,女,甘肅政法學院法學院2016級法律史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