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燁辰
(710086 武警工程大學 陜西 西安)
論生態紅線法律制度的現狀與完善
張燁辰
(710086 武警工程大學 陜西 西安)
生態紅線是繼18億畝耕地紅線后,另一條被提到國家層面的生命線。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首次設立了生態紅線法律制度,對于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制建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中對于生態紅線的規定過于概括,相關的監管制度、越線法律責任規定較為模糊,生態紅線法律制度面臨許多困境。
生態紅線;法律制度;法律責任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了治國理政的發展觀念之中,確認生態文明是我們黨探尋新的發展路徑,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指導思想,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體現在法律建設方面,2015年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的出臺,隨之2016年《大氣污染防治法》頒布實施,2017年《水污染防治法》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同時各級政府也紛紛加大環保建設整頓,我們看到了國家對于環境保護法律制度建設的重視程度。而且各項環保法律在修訂的同時,設立了一些新型的環境保護法律制度以期到達更好的實施效果,"生態紅線"這一制度在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首次出現,是我國在環保建設方面的獨創制度。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第二十九條對生態紅線制度作出了規定。生態紅線是繼18億畝耕地紅線后,另一條被提到國家層面的生命線①。生態紅線主要分為重要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生態紅線是保證生態安全的底線,具有約束性和強制性。在生態紅線面前,任何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都必須停止,因為生態紅線一旦被突破,生態平衡必然遭到破壞,甚至會帶來災難性后果,即使之后給予修復也難以恢復原狀,這無疑會為我們生活環境的惡化雪上加霜。所以生態紅線是我們的生命線,不能隨意被觸碰,一旦觸碰所帶來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中對于生態紅線法律制度的規定,為我國生態環境的保護設定了標線,是我國環境建設法律制度建設中的一道亮點。
1.生態紅線法律制度規定過于模糊
生態紅線制度首次出現是在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中,該法第二十九條規定了生態紅線法律制度,但是該條規定過于概括,沒有具體的實施措施,例如監督管理主體、法律責任的承擔,救濟方式等都沒有做出具體的設計,因此生態紅線法律制度在實踐應用中面臨問題沒有可以遵循的解決措施,而且地方政府在制定當地生態紅線法規規章時,沒有一個總的既定性標準,無法根據上層法律的指導有效結合地方生態環境特點制定詳實的規定,對于生態紅線的劃定、監管與保護沒有積極作用。
2.管理體制不完善
制度能得到有效的落實,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必不可少,同樣生態紅線制度的實施也需要井然有序的環境管理體制。但是我國的環境管理體制,多是政府環境管理模式以生態和環境要素進行劃分導致同一個自然保護區域由農業、國土、林業、環保、海洋等部門交叉管理,這樣的管理模式導致部門權屬劃分不清,而且各部門履行管理職責是多從本部門利益出發,管理方式不一,不能從宏觀角度考慮管理事項做出最優最佳選擇,致使一些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
3.法律責任的設置上存在不足
法律責任即法律后果,一部法律若想得到有效的貫徹實施,缺少不了否定性后果的相關規定,沒有對于觸犯法規的懲罰性措施,就不能對于相關行為人達到確實的威懾作用,違法成本的低廉帶來的是違法主體對于法律規定的漠視,即使制度設計再為精細,缺少了重要的法律責任的設定,也形同虛設?,F行各省市對于生態紅線法律制度具體規定中,法律責任的設置明顯較為籠統,甚至缺失法律責任這一章,無法形成完整的法律制度體系。
1.制定具體的國家層次立法
生態紅線制度能夠真正落實到實處,必然需要一部明確詳實的國家層次的法律作為指導,從國家立法層面統籌規制生態紅線制度的監督管理主體,生態紅線被觸碰時相關責任人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以及如何對受到破壞的保護區進行救濟方等內容,做出具體可實施的設計。將保護生態、整治環境與合理利用資源有機整合,建立分工明確、協調統一的嚴格化生態保護機制。目前湖北、廣西、江西和內蒙古等省份作為試點省份適用生態紅線制度,對于出臺國家層次的生態紅線制度的法律規定有著非常重要的實踐作用。
2.建立統一的監管機制
多頭治理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阻礙了生態紅線法律制度在我國的落地生根。因此生態紅線立法應建立統一的監管機制,強化綜合管理部門的統一協調與監督職能。目前相對于其他部門來說,環保部門在生態保護監督管理方面具備更多的技術人才與更為先進的技術,而且根據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環保部門已經脫離了之前缺乏執法權的困境,適宜作為生態紅線法律機制中統一的監管部門。
3.完善生態紅線越線的法律責任
目前我國對于生態紅線的維護主要依靠公眾的自覺,強制力度不足,導致生態紅線極易被觸碰。因此,生態紅線越線法律責任應從政府、企業、公民三個層面出發來設置,將維護生態紅線納入政府生態環境保護考核評價體系,對越線行為人追究相應的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責任。
注釋:
①李干杰.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確保國家生態安全[N].中國礦業報,2014-2-11.
[1]于驥,何彤慧.對生態紅線的研究——寧夏生態紅線劃定的問題和思考,環境科學與管理,2015(1).
[2]李力,王景福.生態紅線制度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生態經濟,2014(8).
[3]王燦發,江欽輝.論生態紅線的法律制度保障,環境保護,2014(Z1).
[4]汪自書.城市生態紅線的內涵及劃定方法研究,環境科學與管理,2015(9).
[5]方少文,劉聚濤.江蘇省水生態紅線劃定指標體系初探,中國水利,2015(21).
張燁辰(1988.11.06~)女,漢族,山西省太原市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環境資源保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