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天穎 王帥
加快推進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
□蔣天穎 王帥
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是浙江省“十三五”時期規劃建設的重大戰略平臺之一。加快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是浙江省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兩大國家戰略,助推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加快構筑新的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義甬舟開放大通道連接義烏小商品市場和寧波舟山港,以寧波舟山港、義烏陸港、甬金高速、金甬舟鐵路為支撐,打通義烏-寧波-舟山經濟走廊,對內輻射長江經濟帶、對外輻射“一帶一路”,對推動浙江與長江中下游地區產業協作,加強與沿海沿邊地區國際貿易合作,構建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持續增強浙江經濟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布局的現實需要。“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提出,描繪出構建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藍圖。國內多個省(市、區)紛紛爭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雙向發力。新疆、甘肅、陜西等地通過“向東”推動陸海相通,實現與海上絲綢之路連接;青島提出要打造“一帶一路”綜合樞紐城市;連云港提出要打造“一帶一路”雙向開放窗口和海陸交匯樞紐,建設新亞歐大陸橋頭堡;西安致力于叫響做實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通過與上海港、天津港、青島港、連云港、寧波港等開展戰略合作,建設內陸無水港。加快構建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打造連接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大通道,實現雙向融入“一帶一路”,是浙江深度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布局的現實需要。
擴大對外開放,構建全方位開放的重要載體。浙江作為我國率先發展的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和外貿大省,是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輕工、日用消費品生產和采購基地。義烏國際采購中心馳名全球,其小商品已輻射到全球215個國家和地區。寧波舟山港的貨物吞吐量自2013年起躍居世界第一;2015年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達2063萬標箱,首次超過香港港,成為全球第四大集裝箱港口。依托浙江陸海一體的獨特優勢,以寧波舟山港和義烏陸港為東西兩大戰略支點,使浙江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具備同時擁有連接海上大通道和陸路大通道的雙重優勢。加快建設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打造互聯互通經濟走廊,推動浙江雙向融入“一帶一路”,深化對內對外開放格局,有利于浙江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參與全球競爭和區域合作,進一步提振浙江外貿經濟。
增強浙江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的重要抓手。隨著我國開放型經濟的加快形成,海洋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是緩解國內資源約束、拓展發展空間的迫切需要。2015年浙江海洋生產總值6180.4億元,比上年增長7.33%,高于經濟增長速度0.5個百分點,海洋經濟占全省GDP的比重為14.41%。“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0.3%,高于同期全省GDP平均增幅。加快建設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統籌內陸與沿海協同發展,推進義烏、寧波、舟山區域聯動發展,把海洋資源優勢與陸域產業、科技、人才等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引領陸域經濟走向海洋經濟,可以進一步提升浙江海洋經濟綜合實力。
義甬舟開放大通道連接滬寧合杭甬發展帶、沿海發展帶、滬杭金發展帶等長三角城市群三大發展帶,沿線地區經濟總量和進出口總額分別占到浙江全省的40%和55%,是浙江開放平臺能級和水平最高、空間最為集中的區域。
義烏以商貿著稱,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國家級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義烏聯系全國20多萬家中小企業,商品輻射215個國家地區,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往來密切,是我國商品走向世界和世界商品進入我國的重要平臺。在積極參與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方面,義烏建有保稅物流中心(B型),設立義烏國際郵件互換局,義烏機場已開通多條國內和國際航線,義烏西站是全省唯一獲批的對外開放鐵路口岸,“義新歐”中歐班列運行常態化,已往返運行36個班列,運輸2192個標準集裝箱。
寧波地處長江流域與東部沿海的“T”形交匯處以及長三角經濟帶的核心區,位于“一帶”與“一路”的戰略交匯處。寧波作為國內首批14個東南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我國參與國際貿易合作的重要門戶城市。目前,寧波舟山港已與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通航,2015年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達2063萬標箱,貨物吞吐量8.9億噸,穩居全球港口首位。2015年寧波口岸進出口總額1936.4億美元,占同期浙江省進出口總額的56%。2015年寧波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251.4億美元。作為全國首批五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之一,2015年寧波跨境電商試點業務進出口總額達81.4億元,其中入口額29.3億元,出口額52.1億元,各項指標均穩居試點城市前列。2016年初,寧波又入選全國第二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舟山是我國江海聯運的重要樞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區域和港口節點。舟山港域目前已建成各類生產性泊位317個,2015年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3.79億噸。依托優越的港口運輸條件,目前已建成亞洲最大的鐵礦砂中轉基地、全國最大的商用石油中轉基地、全國重要的化工品和糧油中轉基地、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炭中轉基地。繼2011年舟山新區獲批第四個國家級新區以來,舟山港綜合保稅區、中國(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等多個政策試驗區先后獲批,自由貿易試驗區也已獲批。未來,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地,舟山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總體來看,寧波和舟山對內可以通過“長江經濟帶”輻射內陸中西部地區;對外,作為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對外開放門戶,是實現我國與國際沿海港口之間互聯互通的重要組成部分。義烏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貿易中心、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與“新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往來密切、經濟互補性強。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的規劃建設,可以有效貫通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推進東西雙向開放,推動內陸與沿海沿邊地區協作,形成橫貫東中西、連接南北方對外經濟走廊,實現“向西借陸出境”和“向東借海出洋”。
江海聯動、陸海統籌,打造無縫對接的交通網絡。立足“多開新線、多辟新點、進口與出口并舉、發運與到達并重”的思路,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交通基礎設施平臺。深化義烏與寧波、舟山的交通戰略合作,優化規劃金華-寧波客貨共線普通鐵路運輸功能,完善義烏-寧波北侖、義烏-舟山金塘海鐵聯運通道,加快建設“甬金”“甬舟”城際鐵路,支持海鐵聯運延伸到長江經濟帶以及中西部內陸地區各鐵路樞紐;積極爭取義烏鐵路口岸全面開放,重點推進“義新歐”班列常態化運行,暢通義烏與中亞、歐洲等地的陸路通道。結合義烏國際陸港的功能定位與寧波-舟山沿海港口的海運能力,打造立體化的現代交通體系,推動鐵海聯運、江海聯運多式聯運發展,擴寬對外港口腹地,真正使貨物“收得進、走得出、運得順”。
構建互聯互通的數據信息平臺,積極發展跨境電商。通過義甬舟大通道建設,搭建起跨境電子商務及物流信息協同平臺,對浙江全方位構建“買全球、賣全球”的貿易格局,擴大浙江對外貿易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整合義甬舟三地之間公路、水路、鐵路、管道及航空貨運信息、快遞信息等網絡資源,連接口岸信息處理與相關行業托管部門的網絡資源,形成統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一站式的信息網絡和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其次,義甬舟三地在電商通關、數據交換、外貿協同、商務信息等跨境網購服務上探索數據集成創新,建設一條陽光、便利、快速、放心的跨境網購新渠道。最后,要全方位推進一體化“大通關”建設,尤其是加強在市場采購貿易方式運行和監管方面的跨區域合作,協同協作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全面、徹底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加快自貿區建設,擴大對外開放平臺。盡快爭取舟山自貿區政策落地,以油品全產業鏈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為核心,集中力量建設我國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平臺和提升海洋產業開放合作水平的先行區。在此基礎上,加快將舟山自由貿易試驗區向寧波梅山新區拓展,并以金義綜保區和義烏保稅物流中心(B型)為依托,積極謀劃金華-義烏小商品自由貿易港區,從而形成自貿區在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的全覆蓋。同時,加快優化綜合保稅區的布局和功能,推動寧波綜合保稅區的整合,支持義烏升格創建綜合保稅區,規劃布局建設紹興(新嵊)綜合保稅區,形成大通道沿線的綜合保稅區網絡,擴大浙江對外開放平臺。
打破行政壁壘,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推進。浙江要在頂層設計、體制改革、政策協調、管理創新等方面把握方向。義甬舟三地政府要努力實現一體化發展,自覺打破管好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在充分借鑒國內外海陸港聯動發展的成功經驗基礎上,明確各地在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中的定位和各階段的重點工作;在頂層設計的指導下,以部門工作為主體,出臺相應的政策管理和激勵措施,加快推進義烏、寧波和舟山的互聯互通、協同發展,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實現資源要素整合和產業優化布局。
作者單位:寧波大紅鷹學院/寧波大宗商品流通協同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