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平
深入推進農村基層政權建設
□徐建平
我國基層社會行政的“末梢”是農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從政權初建到農村體制改革,鄉鎮政權體制得到進一步完善,基層政權建設也不斷加強,基層政權也更加穩固。然而,改革開放后特別是近十年來,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村各項矛盾逐漸增多。結合對淳安縣農村基層政權調研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當前基層政權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些黨員信仰衰退;一些村班子不團結、工作執行不到位問題;一些村黨內組織生活不規范、基層民主協商不到位問題;一些村集體管理有漏洞、制度有缺陷問題。應該從基層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
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時代在變化,黨員的思想也在變化,這就要求基層黨建工作更要與時俱進。黨內政治生活組織上要創新,除學黨章等規定必選動作外,結合每月“黨員固定活動日”有關規定,基層黨組織可以創新設置黨員活動;黨支部要切實發揮作用,把在外創業務工的黨員組織起來,進一步凝聚流動黨員的向心力。要從強化基層組織工作出發,在抓黨員固定活動日、黨員季度民主評議、黨員發展等具體工作中要敢闖、敢想,一切從有利于推進組織工作的角度出發,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打破常規開展工作。
加快鄉村經濟發展。要在鄉村旅游業上有所突破,圍繞美麗鄉村精品帶、鄉村文化精品帶,以一三產業融合為支撐,集中發展一批休閑度假、農事體驗為主的高星級農家樂和民宿民居點。要在商貿服務業上有所突破,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產業,以集鎮農貿市場和農民集聚區來料加工廠房投入使用為契機,建設鄉鎮電商服務中心。
密切聯系群眾。近年來,淳安縣委在鄉鎮推行“三認”服務機制(即鄉鎮公務員聯片包村認人、認情、認事“三認”服務機制),這是基層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有效載體。當前一些基層干部對“三認”工作重視程度不高,認為這都是組織部門搞出的“虛東西”“花架子”,沒有實際意義,殊不知“三認”工作確實是組織工作最“實”的東西,沒有深入走訪農戶、沒有認真為群眾辦事就不可能在“三認”中取得好成績。要深入研究“三認”工作推進中的難點何在,制定針對性強的舉措,提高“三認”工作的覆蓋率、滿意率,真正實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目標,真正使鄉鎮公務員成為村民的“本家人”“貼心人”“責任人”。
勇于擔當作為。一是要有敢于擔當的能力。砥礪自身才干,提高自身理論素養和解決矛盾、應對復雜問題的能力,不斷完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二是要有敢于擔當的胸懷。農村工作千頭萬緒,多變復雜,要想把工作處理好,當“和事佬”是堅決不行的,特別是在“無違建縣”創建和“五水共治”工作中,必須出于公心,自覺以黨和人民利益為重,不能怕得罪人,更不能計較個人眼前利益的得失。三是要有敢于擔當的底氣。只有自身“干凈、純潔”,說話辦事才會有底氣,在群眾面前才會有威嚴,才能以自身光明正大、清正廉潔的行為樹立和維護基層干部勤懇務實的良好形象。
正風肅紀。在鄉鎮層面,要從規范制度入手,明確鄉鎮干部工作底線,明確哪些能,哪些不能;同時,加大機關干部正風肅紀巡查力度,對社會輿論關注的一些熱點問題進行重點督查,特別要嚴肅查處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和失職瀆職等問題。在村層面,重點要從規范村級組織運行制度入手,在惠農政策補助對象的確定、村級財務使用、資產資源的拍賣、工程量的增加和工程款撥付等重大事項一定要在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表決,其他事項要在村兩委會上表決。每季最后一個月中旬開展季度評議村財務,嚴格規范資產資源拍賣進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要求有資質的公司法人參與招標和建設,控制工程拆分發包現象,并且規定工程款支付必須以中介機構審計為準。
作者單位:淳安縣網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