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柴利能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寧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柴利能
新一年,要圍繞新形勢、新要求、新方位,調適職能、創新方法,積極推動在新舊動能轉換、戰略謀劃落地、體制機制創新優化、重大項目謀劃推進、綠色循環和低碳發展、民生改善提升上實現新突破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國內經濟新常態特征繼續顯現的背景下,寧波開放型經濟、臨港產業和民營經濟等傳統優勢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實體經濟低迷,調整分化持續,局部領域風險可能反復,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2017年是新一屆黨委政府開局之年,也是深入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按照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寧波市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動力,以發展智能經濟、振興實體經濟為主攻方向,以打贏“拆治歸”三場大戰為主要路徑,把握好“穩與進、實與虛、新與舊、破與立、遠與近”五對關系,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這一總體要求為新一年的發展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將圍繞新形勢、新要求、新方位,調適職能、創新方法,積極推動六個方面的新突破。
一是把握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在新舊動能轉換上實現新突破。(1)實質性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進一步運用好價格、法律法規等市場化的倒逼手段,研究擴大高耗能行業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政策實施范圍,提高超標排放污水處理費,促進落后產能、過剩產能應退盡退、能退早退,繼續做好鋼鐵去產能工作,定期開展督查“回頭看”,確保守住嚴禁新增違規產能、嚴禁違規生產銷售“地條鋼”、嚴防“死灰復燃”三條“紅線”;促進區域功能平臺謀劃提升和服務業項目招引,助推區縣(市)商務樓宇庫存去化;按照已經排摸的20余家90多億元企業債發行意向,強化跟蹤服務、上報和監管,推動中東歐產業園、模客小鎮等項目收益債和專項債發行,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進一步落實現有降成本政策和《關于清理涉企收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等相關細則,做好降成本政策落實情況專項監測評估;深入實施關于補短板創優勢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意見,針對性地謀劃軟硬基礎設施、創新能力建設等領域項目。(2)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抓住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契機,加快發展智能制造,聚焦發展新材料、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戰略引領產業以及相關細分產業,提前謀劃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編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實施方案,統籌推進寧海通用機場和溫德克通航制造基地等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強化服務業的引領作用,大力發展航運、科技、信息、商務、文化等生產性服務業,力爭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長30%,貿易物流產業增加值增長10%,加快大健康產業發展,做好規劃和實施方案制定落實,確保產業增加值實現10%左右增長;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一批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示范。(3)打造特色功能平臺。進一步發揮杭州灣新區、梅山產業集聚區兩大省級產業平臺的支撐作用,推動發展臨空經濟、智能經濟、循環經濟等特色功能示范區建設,通過“空間拓展、政策覆蓋”提升現有功能平臺能級,爭取圍繞高端制造、信息、金融、旅游等產業新創建30個省、市、縣特色小鎮。
二是把握好新一輪對外開放這一契機,在戰略謀劃落地上實現新突破。做深做實港口經濟圈、寧波都市圈兩大核心戰略的謀劃。(1)抓好戰略的轉化和落地。做好一批實施方案、年度推進計劃的制定,圍繞空間布局、城鎮體系、重大交通體系等重點,做好方案、計劃、項目、政策的謀劃,特別是加快滬嘉甬、甬臺溫、義甬舟等對外交通項目的研究和推進。(2)抓好平臺的謀劃建設。在兩大核心戰略納入長三角城市群規劃和長江經濟帶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方案,爭取更多國家和省的試點、政策、平臺、項目落地到寧波,重點做好梅山新區的建設和申報。(3)抓好規劃的統籌銜接。強化規劃綱要的導向地位,推進多規融合,注重重點區域規劃、重大專項規劃與綱要的充分銜接,系統做好行政區劃調整后新鄞州、新海曙、新奉化“十三五”規劃修編,明確三地發展定位、空間布局和產業方向等,推進市級統籌機制建設,深化細化全市戰略導向。
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動力,以發展智能經濟、振興實體經濟為主攻方向,以打贏“拆治歸”三場大戰為主要路徑,全面做好各項工作
三是把握好破除關鍵瓶頸這一問題導向,在體制機制創新優化上實現新突破。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重大戰略實施要求,做好改革的統籌謀劃和精準突破。(1)圍繞提升區位優勢,爭取國家示范試點。爭取寧波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總體方案盡早獲批實施;完善海洋經濟、軍民融合、臨空經濟等示范區方案,并擇機申報;主動謀劃編制自貿區復制承接方案,爭取將上海自貿區等試點政策復制到寧波。(2)圍繞促進民營實體經濟,推進市場環境優化改革。跟蹤國家在油改、電改等方面動向,立足寧波的能源、開放等優勢,探索謀劃售電側改革、網運分離等項目;抓住國家推進能源、電信、交通、軍民融合發展等壟斷行業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的機遇,積極爭取國家試點;跟蹤落實國家在發展分享經濟、互聯網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政策,推進大數據開放;貫徹落實國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等政策,大力推廣PPP模式,推出一批有較好現金流、有穩定回報預期的PPP項目。同時,深入推進審批、價格等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探索產權保護。(3)圍繞培育激活新興需求,謀劃相關重點改革。完善用能、排污等權限交易機制,推進資源、環境等領域價格改革;推進幸福產業相關服務領域的事業單位改革;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試點,制定年度實施方案和工作要點,圍繞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領域,進一步加強專題研究,謀劃推進一批示范工程或項目,支持各區縣(市)開展具有特色的專項試點,強化督查,及時做好試點經驗總結和績效評估。
四是把握好有效投資這一穩增長主引擎,在重大項目謀劃推進上實現新突破。圍繞促進產業投資、強化精準招商,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確保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重大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產業、生態環保投資增長15%左右。(1)建立項目謀劃招商統籌協調機制。結合重點專項規劃和國家級試點示范實施方案編制、重點功能區劃調整等,強化重大項目和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謀劃,不斷滾動充實重大項目庫。做好產業投資、民間投資促進專項政策的研究制定。(2)形成項目的重點突破機制。實行三級聯動和部門協同,繼續推動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結合重大產業、重點技改投資等結構性指標要求,抓好產業投資攻堅戰活動。繼續做好重點工程計劃的制定和落實。(3)強化要素保障服務和督查稽察機制。完善政府性項目決策、推進和前期協調機制,縮短審批時限,加快開工進度。進一步健全稽察規程、整改督辦、成果應用等重大項目稽察機制。
五是把握好生態環境這一倒逼機制,在綠色循環和低碳發展上實現新突破。(1)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全面細化落實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推進第三方治理、綠色港口、垃圾分類等示范亮點工程。探索建立生態文明統計體系,做好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目標管理考核評價。根據國家綠色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研究制定行動方案。(2)推進能源清潔化和能源產業轉型。嚴格執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深入推進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完成10蒸噸/時及以下高污染燃料鍋爐淘汰工作。提升能源產業清潔化水平,確保全市所有燃煤機組排放達到燃氣機組水平。繼續推進天然氣、風電、生物基醇燃料等新能源項目,加快建設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研究出臺家庭屋頂光伏工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實施方案,積極推進清潔能源發展。(3)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深化低碳城市試點,按照盡早實現碳排放峰值的要求,合理安排重大產業項目布局實施。啟動碳排放交易試點,積極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做好重點企業碳排放報告、核查、配額分配、交易履約等監管工作。推進產業低碳化發展,謀劃推進一批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引導重點產業功能區實施改造工程,加快培育合同能源管理、能源互聯網等低碳服務業,謀劃梳理一批低碳重大項目,探索近零碳示范工程。深化碳指標管理,出臺碳指標配額分配辦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六是把握好生活品質提升這一群眾關切,在民生改善提升上實現新突破。(1)強化公共服務精準供給。謀劃實施年度十方面、21項民生實事工程,確保目標任務落實到位。圍繞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民間資本進入社會領域、強化重大社會事業項目協調服務,培育發展文化產業等重點,強化政策研究,完善政策體系。加快建立補齊民生服務短板工作機制,優化基本公共服務布局,提升公共服務水平。(2)維護就業、價格穩定,促進居民增收。貫徹落實《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實施意見》,加快建立勞動保障誠信評價體系。加強價格與財政、投資、產業、物資儲備等政策手段協調配合,保持價格總水平處于合理區間。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對接國家政策,逐步形成政府抓收入工作的有效機制,適時開展居民增收綜合配套或專項政策試點。(3)強化人口戰略研究。建立健全工作體系,發布人口發展規劃,推動市縣兩級圍繞重點領域形成監測研究的合作機制,逐步理清人口發展思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