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旭輝
著力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
□金華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旭輝
堅持“謀劃在前、務實在先”工作理念,重點在轉型升級組合拳、擴大有效投資、謀劃招大引強、提升實體經濟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努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按照省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金華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堅定打好組合拳著力打造增長極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戰略部署。金華市發改委堅持“謀劃在前、務實在先”的工作理念,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聚焦重點,深入研究,謀劃提出了2017年重點在轉型升級組合拳、擴大有效投資、招大引強、實體經濟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的建議。下一步將進一步發揮經濟發展牽頭抓總的作用,緊盯目標,精準發力,加壓奮進,努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以推進全市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為目標,統籌組織市級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十大專項行動,突出金華特色、突出戰術落實、突出工作重點、突出項目推進,合力打好經濟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一是擴大有效投資專項行動。謀劃生成一批支撐性、大而好項目,開展“三百競賽”、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等活動,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機制等。二是綜合交通廊道建設專項行動。圍繞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打造高速公路交通閉合圈、軌道交通閉合圈、快速通道閉合圈目標,確保綜合交通投資年均增速20%。三是金義科創走廊建設專項行動。加快金華科技城、新能源汽車小鎮、金義寶電商小鎮等平臺的科技創新,確保全市研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四是浙中生態廊道建設專項行動。圍繞打造都市區“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的目標,提出一批重大項目,以“美麗城防”建設為重要抓手,推動金華江流域全域治理。五是工業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深入實施“四換三名”“三強一制造”等工程和小微企業成長計劃,制定“十百千萬”工程的重大項目表,努力實現2017年重點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7%以上。六是招大引強專項行動。完善項目招商制度、項目落地責任機制、協調服務機制,不斷完善招引平臺和承接載體,為金華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七是融入“一帶一路”專項行動。圍繞“一點一區兩大通道”建設重點,制定金華市融入“一帶一路”專項行動方案,加快全市產業、產能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梯度轉移,推進金華產業“走出去”。八是城鎮有機更新專項行動。打好“三改一拆”攻堅戰,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做好開展城中村改造、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精品城市建設工作,積極創建“無違建縣(市、區)”、爭創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金華樣板”。九是企業幫扶解困專項行動。貫徹降低企業成本優化發展環境相關政策,繼續深化簡政放權,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審批中介服務市場化改革,落實“最多跑一次”改革。十是優化公共服務專項行動。加快都市區社會事業同城共享、一體化發展。
豐富工作載體。一是活動載體。在2月、9月各開展一次“百日攻堅”活動,將原來年尾攻堅轉變為全年攻堅,實現全年主要經濟指標開門紅、全年紅。二是項目載體。將“三條廊道”建設重大決策落實到具體項目,抓緊制訂各類投資項目計劃,建立全市擴大有效投資項目庫、全市重大前期項目庫。
創新工作機制。一是建立快速協調決策重大項目生成機制。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的項目投資決策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決定政府重大投資項目。二是建立職責明確的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機制。明確相關部門在重大項目推進中的職能,施行市縣聯動、部門協同滾動推進機制,采取月度通報、現場點評、重點督辦等工作措施,全力打好全市500個左右重大項目前期攻堅戰。三是完善有利于協同發力的重大項目推進機制。在“市領導聯系項目制、督查通報制、難題交辦制、拆遷責任制、考核獎勵機制、協調推進制”等六大機制的基礎上,完善建立專題問題協調、難點問題交辦、督辦約談制度等機制,形成系統化的項目推進體系。四是建立職責明確利于統籌的PPP項目推進機制。明確PPP牽頭部門,組建PPP服務中心,形成系統PPP推進體系,制定實施細則,研究建立PPP引導基金,有序開展PPP項目的征集、儲備、發布、推介和示范工作。
加強大好高產業項目招引。一是創新招商引資工作機制。提煉義烏市“一把手招商”、“一盤棋招商”、精準招商等工作經驗,推廣奔跑招商、借展招商、親情招商、服務招商等工作方法,實現引資向選資轉變、單體招商向鏈式招商轉變、把大項目做成大產業。建立“1+X”招商體系和市內招商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推行市場化招商。二是完善招引項目平臺。以開發區等平臺為依托,積極探索跨國聯合、引入戰略投資者等雙邊合作開發機制,著力提升配套建設水平和綜合服務功能,增強對國際資本和產業的吸納和承載能力。重點推進中歐(金華)生態工業園、中歐(義烏)智造園、中捷(浦江)水晶產業合作園等平臺建設,打造一批主體功能突出、外資來源地相對集中的國際產業合作園。三是拓展招商引資空間。深化“四破攻堅”內涵,結合小城鎮整治,抓出“拆治歸”的金華特色。以“破”“拆”統籌整合激活一批優質的資源要素,發揮資源要素集聚優勢,形成“歸”的洼地。
統籌都市區發展規劃空間。把“多規合一”作為促進都市區共建共融共享共贏、城鄉發展更協調、都市區能級提升的突破口。修改完善市區空間戰略,理清城鄉規劃、土地規劃、環境功能區劃的內在聯系,根據主體功能定位做好空間區劃,提出人口集聚、產業集群、城鄉統籌的方向和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的辦法,有機整合各類空間性規劃、綜合集成各類空間要素,統籌安排城鄉發展、土地利用、生態保護、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任務,編制完成規劃文本和圖件。盡快搭建共建共享、互聯互通的空間規劃基礎數據庫、規劃編制平臺和信息查詢、審批辦公等信息管理平臺。
積極落實“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是繼續深化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范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完善承接能力建設,確保審批事項“接得住,管得好”。二是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以事項標準化、流程格式化、材料簡約,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探索“一枚圖章管審批”審管分離行政審批體制。三是全面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落實以聯合踏堪、審查、公示、測量、驗收為特點的高效審批機制。提高聯合審批、協同監管效率。積極探索“政府定標準、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失信有懲戒”的新型企業投資項目管理框架和模式。
搶占先進制造業發展高地。一是搶占新興產業制高點。扶持有帶動作用的戰略新興產業,搶占先進制造業發展的下一個“風口”。推進一批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和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項目,全面推動金華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新型化、綠色化、都市化方向發展。二是破解科技成果轉化瓶頸。以打造金義科創廊道為抓手,努力爭取新增國家級開發區(園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積極打造政商產學研金“六位一體”創新體系,進一步暢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通道。三是做強五大千億產業。大力實施“十百千萬”工程,著力提高大企業素質和產業集中度。以全市五大千億產值(收入)增長12%以上、總產值(收入)11000億元以上為目標,落實主體責任,分層分類開展五大千億產業縣(市、區)和部門考核,推動和促進工作的有效落實。
搶占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高地。一是提升服務業發展格局。大力培育信息服務、高效物流、現代金融、科技服務、生活服務等服務業新增長點,著力構建金華“一軸三高地、兩帶六集群”服務業空間發展格局。力爭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000億元,同比增長9%以上。二是建立服務業“1+N”工作機制。構建“6+4”服務業重點行業工作推進小組,建立健全例會、通報、督查和考評制度,從規劃、政策、平臺、項目、機制等方面協同發力,分類推動相關行業加快發展。三是抓好服務業發展平臺。深入推進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積極推動義烏市“全國現代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工作。
搶占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發展高地。一是抓好《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規劃》和配套行動方案實施。加快推進重大工程和重大支撐性項目建設,加快落實大交通體系、商貿物流樞紐、高能級開放大平臺、城市國際化和大協作機制等五方面重大任務,加快構筑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格局。二是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積極爭取義甬舟開放大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納入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重大平臺。三是統籌推進開放大通道建設。圍繞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開放平臺建設、城市國際化、產業轉型發展、國際產能合作等五大領域,安排重大支撐性項目100個以上,計劃總投資5000億元以上。通過共建金甬舟開放經濟帶,優化“同心圓”大通道、大平臺、大產業、大協作布局,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商貿目的地、物流服務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