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溫麗衢接軌長三角城市群之路徑
□李婧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簡稱“長三角城市群”)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16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布,明確指出要將長三角城市群建成面向全球、輻射亞太、引領全國的世界級城市群。浙江省8市入圍,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四市組成杭州都市圈,寧波、舟山、臺州三市組成的寧波都市圈,僅溫州、麗水、衢州(以下簡稱溫麗衢)三市未被納入。筆者認為,溫麗衢三市緊鄰長三角城市群,雖然因未被納入而在優化布局和優先配置方面喪失了一定的能動性和話語權,但如若能夠結合自身特點,借助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發展之勢,仍可以取得快速發展。
一是加快規劃銜接。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第一大城市群,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均為全國最大,未來還將建設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城市群,其發展必定是開放的,也必將會為其周邊區域發展帶來新一輪的機遇與挑戰。溫麗衢三市應加快編制相關規劃,加強與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銜接,主動承接溢出效應,與長三角城市群錯位發展、有機互補,定能加快轉型發展。
二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示范區”是長三角城市群的戰略定位,生態文明建設一體化是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任何區域的環境治理都不可能脫離周邊區域而單獨有效的解決。長三角城市群的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溫麗衢等周邊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明確要求加強與衢州、麗水等地區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恰恰說明了長三角城市群生態文明建設無法與溫麗衢等周邊地區割裂開來。溫麗衢三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但是長三角城市群生態文明建設一體化的現實需求,也是新常態下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
三是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主要交通模式能夠決定城市發展的空間形態和規模分布,運輸成本和出行時間的壓縮也將會導致區域資源很大程度的再分配效應。長三角城市群要獲得自身發展,除了完善城市群內部交通網絡外,暢通對外綜合交通運輸通道也至關重要。溫麗衢是長三角城市群對外交通的重要通道,以溫州、麗水為例,二市是長三角城市群連接海峽西岸城市群的重要通道,長三角城市群要加強與海峽西岸城市群間的聯系,勢必帶動溫麗二市的交通網絡快速發展。溫麗衢三市應抓住長三角城市群構筑綜合交通網絡的契機,加快構建由高鐵、高速、空港等構成的區域對外大通道,完善城際綜合交通網絡,努力提升長三角城市群連接外部的綜合交通樞紐輻射能力,為自身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基礎條件。
四是著力發展生態旅游業。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旅游業已經逐步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十二五”期間,旅游業對社會就業綜合貢獻度為10.2%。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長三角城市群要全面推進旅游國際化進程,大力推動旅游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建設一批高品質的旅游度假區、都市休閑區和鄉村度假地,形成面向全球、引領全國的世界級旅游城市群,建設亞太地區重要國際旅游門戶。長三角城市群旅游業的國際化發展定位,為溫麗衢三市的生態旅游業發展也提供了重大機遇。尤其麗衢兩市生態環境質量良好,但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著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將是下階段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十三五”時期,溫麗衢三市的生態旅游業應當向更加積極地向大眾化、品質化、國際化、全域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以承載長三角城市群旅游業發展可能帶來的龐大旅游資源。
作者單位: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