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剛
(100080 國家知識產局局專利復審委員會 北京)
淺談微博著作權的立法保護
王學剛
(100080 國家知識產局局專利復審委員會 北京)
微博作為一種分享和交流平臺,其更注重時效性和隨意性。微博客更能表達出每時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動態(tài),而博客則更偏重于梳理自己在一段時間內的所見、所聞、所感。本文首先介紹了微博的發(fā)展情況,對當前這樣信息傳遞與溝通方式進行說明,然后針對微博誕生以來所發(fā)生有關著作權的糾紛,分析微博是否具有著作權,以及著作權侵權損害責任如何認定,以及相關的權利如何得到保護,并對微博著作權維權意識提出相關法律保護及建議。
著作權;侵權;微博的立法保護
微博,即微博客的簡稱,是由網絡服務提供商提供一個用戶溝通、交流、分享和傳播信息的綜合平臺,用戶可以通過手機、互聯網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微博,并實現即時分享。
微博客產品從創(chuàng)立至今正逐步完善,由于市場需要已衍生出數十種功能,主要功能有發(fā)布、轉發(fā)、關注、評論、收藏、私信。
(1)發(fā)布功能:用戶可以發(fā)布簡短文字、圖片、其他網站鏈接、音樂和視頻等,即隨時隨地分享自己的生活。
(2)轉發(fā)功能:用戶將同一平臺的其他用戶微博上的內容原文照搬的轉發(fā)到自己的微博上。
(3)關注功能:用戶甲可以對任意的用戶乙進行實時關注,成為用戶乙的微博關注者或稱為“粉絲”,用戶乙所有在微博上的實時更新內容,用戶甲都會從自己微博上看到。
(4)評論功能:同一平臺的用戶可對任何用戶的任一條微博進行點評。
(5)收藏功能:用戶根據喜好可以對任何人的任意一條微博進行收藏。
(6)私信功能:私信功能是新浪微博開發(fā)出來用于兩個用戶之間進行私下交流的工具,私信內容僅兩人可見,不能公示,這也體現了網絡交流的隱私性質。私信突破了原有微博圍觀的模式,為用戶提供了更好的交流體驗。
微博作為新興的網絡應用備受網民青睞,但在著權保護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課題。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只要微博內容符合獨創(chuàng)性標準,便可主張著作權。根據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微博博主屬于網絡用戶,博主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大致可分以下幾種類型:
1.侵害人格權的形式
盜用或者假冒他人姓名,侵害他人姓名權;未經許可使用他人肖像,侵害他人肖像權;發(fā)表攻擊、誹謗他人的文章,侵害他人名譽權;非法侵入他人電腦截取他人傳輸信息、擅自披露他人信息,侵害他人隱私權。
2.侵害財產權的形式
侵犯他人著作權與商標權,如擅自將他人作品進行數字化傳輸,規(guī)避技術措施侵犯他人數據庫;在網絡上使用他人注冊商標,故意使消費者誤認為該網站或微博為商標權或標識權人所有,惡意搶注與他人商標標識相同或類似的域名等行為。
3.微博侵權的例外原則
在我國司法實踐中,針對微博侵權的裁量,逐步借鑒了外國網絡法,主要有“紅旗”原則與“避風港”原則。當然具體到微博實際應用中,判定是否侵權可根據微博原作者的聲明,以及微博的轉發(fā)比例數量等各方面因素綜合判斷紅旗原則和避風港原則是否是抗辯依據。
避風港原則在網絡著作權案件糾紛中是指當網絡服務提供商(ISP)只提供空間、平臺服務,并不制作該網站、網頁內容時候,如果網絡服務提供商接來微博用戶的投訴,告知侵權事實的存在并已發(fā)生,網絡服務提供商則有刪除該侵權微博的義務,如果網絡服務提供商不作為或者故意忽略該事實就被視為侵權,與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如果侵權內容既不在網絡服務提供商提供的平臺空間上,權利人又沒有告知網絡服務提供商哪些內容應該刪除,則網絡服務提供商不承擔侵權責任。
紅旗原則是指如果侵權的事實是顯而易見的,如擴散和影響力都能讓一個正常理性人知曉和引起注意,事實就像是紅旗一樣鮮明搶眼,網絡服務商就不能裝做看不見、不作為,或以不知道侵權事實來推卸責任,這時,不按照權利人的請求刪除侵權微博,就算權利人沒有通知網絡服務提供商,網絡服務提供商也應該認定侵權微博的存在并采取行動屏蔽、刪除鏈接。
1.知識共享協議
在國外的立法實踐中,知識共享協議采取了明示版權許可的做法,這對于我國關于微博著作權保護有一定啟發(fā)。
所謂知識共享協議是斯坦福大學教授萊絲格提出的,傳統(tǒng)的著作權通常有兩種極端表現形式:一種是“保留所有權利”即作者享有作品的全部權利;另一種是“不保留任何權利”即作者放棄對作品享有權利,知識共享試圖在兩者中間取得平衡,作者讓渡部分權利給公眾,同時又可以保留部分權利,知識共享協議通過提供多種可供選擇的著作權授權方式,讓作者可以自主保留部分權利,并對外予以明示。
筆者認為,在微博中,知識共享協議是由博主自主選擇和發(fā)布。實際微博操作是十分簡單性的,可以將這個協議轉由微博平臺服務提供商統(tǒng)一選擇確定,在微博用戶登陸注冊、簽訂格式合同的過程中對其是否享有或者分享其著作權予以確認,并在微博界面固有位置用明顯標識進行提醒。微博中的著作權授權方式一般有:署名——非商業(yè)性利用——相同方式分享模式,允許用戶在此基礎上對自己權利增加或刪除。例如,作者不同意轉發(fā)微博的,可以在微博中添加版權申明,申請改微博版權所有不得轉載,或者申明的同時又由系統(tǒng)等電子編程自動阻止其他用戶轉發(fā)。
2.現行的法律保護
現行有效規(guī)范此類行為的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有: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6年國務院頒布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2009年實施的《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3.有關微博的法律保護
筆者認為從立法層面上專門為了微博立法的可能性不大,其司法成本也不成比例,只有各部門規(guī)范和制約微博客服務的發(fā)展管理,提倡行業(yè)自制才能有效維護網絡傳播秩序,保障信息傳播安全,保護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商和微博客用戶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促進互聯網健康有序發(fā)展,2011年底北京市推出《北京市微博客發(fā)展管理若干規(guī)定》,規(guī)定指出,“后臺實名,前臺自愿”。微博用戶在注冊時必須填寫真實身份信息,但用戶ID、昵稱可自愿選擇,這樣做有效是針對侵權人的隱匿性,有效遏制侵權事件發(fā)生。新浪、搜狐、網易等各大網站微博都在2012年3月16日全部實行實名制,采取的都是前臺自愿,后臺實名的方式。如果未進行實名認證的微博老用戶,將不能發(fā)言、轉發(fā),只能瀏覽。這樣,就從技術上防止的微博侵權。
[1]姜穎,穆穎.涉微博著作權問題研究[J].《知識產權》,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