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冬梅
(730000 西北民族大學 甘肅 蘭州)
生活垃圾的污染現狀與處理對策研究
蘇冬梅
(730000 西北民族大學 甘肅 蘭州)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也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與之伴隨而來的是大量的生活垃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與危害,從而威脅人類的健康。與日俱增的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應當被受到關注,并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怎樣處理生活垃圾對人類造成的侵害,應是我們共同處理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從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危害以及處理等方面進行論述,并試圖得到解決生活垃圾的有效途徑。
生活垃圾現狀;生活垃圾危害;生活垃圾處理
垃圾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有人類活動與居住的地方就有垃圾的產生,經濟的發展刺激了消費,人們收入的增加與生活水平的提高從而使大量新型垃圾產生,且具有“現代化”,而相較于傳統垃圾相比帶來的污染程度與治理難度也大大增加。近代以來,環境權的提出也為我們面對生活垃圾的問題提出了挑戰,人類有權享有適宜的居住環境,而大量存在且分布廣泛的生活垃圾無疑破壞了人類的居住環境,面對生活垃圾帶來的危害,我們不能漠視,而是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處理這一問題。
全國絕大多數城市垃圾尚未進行分類收集,無害化處理只是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只有少數城市實行了垃圾封閉運輸。無害化處理設施還比較饋乏,只有部分大城市建立了基本合乎標準的垃圾填埋場和處置場,絕大部分小城鎮的垃圾仍以簡單坑埋、填充洼地、地面堆積、挖坑填埋、投入江河湖海、露天焚燒等處理方式為主。即使是已經建成的垃圾填埋場,由于建造標準低,缺乏污染控制措施,并不能保證其對環境的安全性,有些甚至具有很大的潛在隱患。
1.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
長期堆放的垃圾在發酵、分解、腐爛后,滋生蚊蠅、鼠類,產生有害氣體、有機廢液,傳播疾病,成為污染點和致病源。
2.威脅人的生命安全
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過程中會產生甲烷等可燃氣,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災、垃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損失。
3.侵占土地
垃圾侵占了大量農田,同時,大量廢物的排放和堆積,將嚴重的破壞地貌、植被和自然景觀。
4.污染土壤
沒有適當防滲措施的垃圾填埋,有害成分很容易經過風化雨林地表徑流的侵蝕滲入土壤之中,殺滅土壤中的微生物,使土壤喪失腐解能力,導致草木不生。
5.污染大氣
一些垃圾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被微生物分解,釋放出有毒氣體,以細粒狀存在的廢渣和垃圾,在大風吹動下會隨風擴散到很遠的地方,造成大氣的粉塵污染。
6.污染水體
垃圾隨天然降水和地表徑流進入江河湖泊,或隨風落入水體使地面水受到污染,隨之滲入進入土壤污染地下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造成更大的水體污染。
7.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垃圾對農業發展的危害能直接威脅到水源以及糧食、蔬菜的生產。
1.垃圾分類
美國紐約為便于民眾分類,市政府規定,在學校、機關等地,垃圾桶分藍色和綠色。凡紙類垃圾都應放在藍色桶中,而瓶子罐頭等則放在綠桶里。
2.明確的法律規定
歐盟所有的農村社區生活垃圾都由市政當局集中收集和處理。垃圾箱和垃圾收集處理的費用由地方政府征收的房地產稅及其他稅收支付。
3.嚴密的運作體系
德國的垃圾處理體系以其設計的周密性和運作的高效性而領先世界。早在1972年,德國就通過了首部《廢物避免產生和廢物管理法》,開始對垃圾進行環保有效的處理。
4.民間組織發揮著重要作用
國家通過招投標的形式委托私人部門、社會中介組織和協調機構負責部分垃圾處理設施的運營和管理,政府實施統一監管。
5.切實可行的經濟政策
如用戶收費制度、產品或包裝費、押金返還制度、填埋稅等,在垃圾管理方面都是被證明了行之有效的經驗。
垃圾的有效處理,單靠一種方法是不夠的,應該利用多元化的處理方式對垃圾進行合理而妥善的處置。
1.明確的法律規定
建議制定相關的法律來明確人們的權利義務,并承擔相應的責任。法無明文規定不違法。不是所有的行為都由法律規制,但是不能上升到法律層面的框架之內,那么人們的社會行為也就不會受到約束,僅憑道德約束,是使真正的破壞環境的行為受不到相應的懲罰。
2.垃圾收費制度
依據“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確立垃圾收費制度,并且將這一資金專門用于治理生活垃圾的專款專用。
3.公共參與制
從垃圾的產生到垃圾的治理,從立法的制定到法律實施的監督,從垃圾的源頭分類到最后的清除,公民都應當參與其中,這有利于制定出能有效治理垃圾的實施政策。
4.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治理的有效途徑,應該對垃圾進行明確的分類,制定明確有效的垃圾分類標準。依據垃圾的分類針對性的對垃圾進行相應的處理。
5.垃圾資源化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而且也是最廣泛、最充分的資源,也有它自身的利用價值,垃圾資源化也是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推進節能減排的有效方法。
6.垃圾的熱能利用
垃圾在長期的堆放中會產生熱量,從而引起爆炸等危險事件的發生,如果能有效利用垃圾的這一熱能原理為人類提供服務,如發電等,也是垃圾變廢為寶的資源利用。
垃圾帶來的環境污染與破壞一旦發生就不可逆轉,不可恢復,或者雖然可以修復與改善,但必須耗費巨大的成本,而治理效益卻往往并不明顯。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垃圾的利用效率和減少污染物的最終排放量,對于控制和減少環境污染、環境破壞,保護和改善環境以及保護人類健康和保障人們的居住環境,比起采取事后的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和嚴厲的法律制裁而言,更為有效。
[1]張英仙.淺析小城鎮生活泣圾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1.
[2]何越.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市場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
蘇冬梅,西北民族大學,法學院,環境與資源保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