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悅
(71005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陜西 西安)
論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環境問題
王 悅
(71005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陜西 西安)
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城市化過程中的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人們對待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對環境污染的問題是一種是再建之前的破壞心理,再加以金錢的誘惑,似乎全然持一種盲目樂觀的態度。本文就城市化進程中的環境污染會有幾類,分別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對人們的生理及心理的影響皆作一一剖析,以提醒人們對此環境問題的重視。
城市化;環境污染;城市化進程
城市化是指社會經濟變化過程,主要包括農業人口非農業化、城市人口規模不斷擴張,城市用地不斷向郊區擴展,城市數量不斷增加以及城市社會、經濟、技術變革進入鄉村的過程。縱觀我國的城市化進程,總的看來仍處于城市化集中的階段。自建國以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①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發展時期;②1958-1965年,城市化不穩定發展時期;③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滯發展時期;④1978年至今,城市化的穩定快速發展時期。通過對城市化進程階段的分析可以得出本文主要所講的城市化進程是從1978年至今這一階段的城市化進程,我國經歷了一個經濟、文化、發展的高峰期。城市化的水平確實在穩步提高,但是存在質量不高、城市化率偏低。并且由城市化帶來的環境問題同樣不容小覷。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城鎮人口急劇增加,城鎮用地規模不斷擴張,但由于保護生態環境意識淡薄,缺乏科學合理的城市化規劃與布局等原因,出現許多生態環境問題,進而嚴重遏制了城市化進程。
1.城市化速度不合理造成城市人口壓力過大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密集是城市尤其一些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的普遍現象,在一些小城鎮上也是屢見不鮮。大量鄉村人口進入城市,包括失地的農民。城市無法解決這部分人口的就業問題,而且他們基本上沒有經過高等教育,各項素質比較差,技術能力也跟不上城市需要的標準也從根本上加大了他們就業的困難。再者我國的城市發展水平遠不能達到世界先進的發達國家,大量的人口滯留會大量的生活垃圾、污水、廢氣等污染物。而且由于城市化規劃布局的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城市化速度,造成污染物的隨意排放或簡單處理,生態環境承載力嚴重超載。[2]再者,城市的交通壓力也在增大,人口負荷所帶來的住房壓力急劇增大,城市空間逐漸變窄,城市能夠提供給人民的舒適度在快速下降。
2.環保意識淡漠造成生態破壞普遍
在城市化進程中,由于缺乏合理規劃,加之管理人員的生態保護意識相對淡漠,導致城鎮亂砍亂伐、隨意改造河塘等現象時有發生,導致森林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嚴重,城鎮周圍的生物多樣性受到極大的威脅。除環境衛生和園林綠化外,城市化進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會造成土地大面積硬化,減少雨水滲透,破壞了原有植被的生長環境,減少植被覆蓋率。對城鎮原來的城市規劃能力提出了質疑。同時,由于城市化進程中片面追求規模而不考慮當地地形地貌及地質條件,導致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這些不僅影響了城市化水平和質量,還制約了城鎮經濟、社會以及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城市環境的惡化催生“城市病”的蔓延加劇
城市化造成自然生態系環境的惡化,我國城市綠化覆蓋率過低,加上對本身生態較脆弱,城市化造成自然生態系統環境絕對面積的減少,并使之在很大的區域發生質的改變使其消失。從而造成許多“文明病”或“公害病”的產生。[3]比如說:肥胖、高血壓、心血管、呼吸系統、癌癥等疾病的發生。而且還會有別的怪病的出現,比如說:電腦病、空調病、火鍋病、啤酒肚、啤酒心、等等。這些病正在危害著人們的健康應該引起我們的充分重視。
1.加強教育,增強環境意識
在根本上講,解決環境問題的鑰匙還在于教育。目前我國人民的環境意識整體水平不高,在廣大農村地區的環境意識水平尤其低,不懂環境污染、不了解環境保護的人很多。發展是硬道理,但以犧牲環境來求得經濟發展,這將使我們失去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對子孫后代資源的破壞。[4]通過加強教育,增強各階層人的環境意識水平,使城鎮管理者能以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為目標來管理城鎮;使鄉鎮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能意識到自己的環境責任;使一般居民能意識到保護自己生活環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樣才會讓這種環境意識延續下來,才能在我們的未來更加注重環保。
2.確定合理的城鎮化速度
在國家宏觀城市化戰略確定的前提下,各地區由于自然資源、地理條件、經濟基礎、社會歷史、人緣地緣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城市化進程上不可能一樣。每個城市地區的特點也不盡相同。一個地區的城市化速度應根據本地區現有的生產力水平,兼顧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確定,超前或滯后都不利于地區的發展。合理規劃城市發展格局。合理規劃城市發展格局,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尤其是位于城市中心的黃金地帶一定要充分做好建設規劃。同時加大保護環境的力度,合理高效節約地利用自然資源與能源,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所以必須確定好合理的限度和速度避免城市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3.充分利用法律規范的作用
法律的目的之一就是追求公平與正義,通過環境法律的規定可以使城市化進程中的各項制度更為公平、合理。加強城鎮建設和管理的地方立法工作,不斷建立健全實施城鎮化戰略法律體系。要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建立良好的城鎮工作和生活秩序,加大執法監督力度,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權限管理城鎮的經濟、政治、文化事務,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努力促進城鎮建設和管理逐步走向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4.借鑒總結國際經驗教訓
尋找適合我國國情的城市化道路中國的城市化不能照搬他國的模式,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與此同時,也要充分借鑒總結國外城市化進程中的經驗教訓:要汲取一些國家城市在資源和環境上付出的巨大代價,一些國家大量失地農民涌入城市后形成大片城市貧民區等的教訓;又要學習一些國家城鄉規劃的政府干預政策,加強社會事業的管理體制的改革,一些國家緩解大都市地區過度集聚等的成功做法,科學確定中國的城市化發展的方針和道路。現階段我國城市化政策是“嚴格控制大城市的發展,適度發展中等城市,積極發展小城鎮”。
生態環境的治理與保護是一項系統而緊迫的基礎性工程,它不僅關涉人類的生活質量,更主要的是關系到人類能否繼續生活在這顆星球上。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是并行不悖的。[5]為了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我們應該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對環保技術的研究,完善環保法制,加強對國民的環保教育,提高我國公民環境意識,為改善我國生態環境做出貢獻。
[1]中科院報告:中國的城市化率已突破50% http://www.cusdn.org.cn/news_detail.php?id=224595 2012.10
[2]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29/00/19698902_444600747. shtml 2015.01
[3]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生態問題及對策.王小林.2015.01
[4]朱宏蘭.高偉生;環境科學進展;我國鄉村城市化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策;華東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1998.04
[5]史志武;探析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生態環境問題成因及對策;2011.12
王悅(1992~),女,漢族,陜西省寶雞市,法學碩士,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文學院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專業,研究方向:環境資源保護與利用。
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西安市城中村環境問題的法律治理研究》,項目編號16JK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