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婷 郝丹丹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 保定 071028
?
論消法中反悔權的不足與完善
史玉婷 郝丹丹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 保定 071028
消費者反悔權制度是一項傾斜性的法律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保護消費者的權益。通過賦予消費者在簽訂合同之后的一段時期內,無須說明理由,且不必承擔任何責任,即可撤回合同的權利,從而使雙方訂立的合同恢復到初始狀態。消費者反悔權制度真正體現了傾斜保護、利益平衡的立法精神,提高了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水平,體現了公平、自愿的民法精神。它順應了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國際趨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2013年10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新法首次賦予消費者反悔權,消費者反悔權制度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符合現今的消費模式。雖然新法中增加了反悔權的規定,但是其規定過于籠統和簡單,可操作性較弱,不能夠滿足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實際需求。文章通過對反悔權的研究,聯系當前的中國國情,分析我國消費者反悔權的不足,并就反悔權的具體制度設計提出完善建議。
消費者權利;消費者反悔權;實施保障
(一)消費者反悔權的概念
消費者反悔權是指買賣雙方己經履行了有效的買賣合同后,對于特定范圍的商品,消費者在法定期限內享有單方面解除合同的權利,且消費者無需說明理由也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這項權利賦予了消費者一項重新思考合同是否值得的權利,是應對消費者“沖動購物”的“后悔藥”。在權利期間內,消費者不受干擾,可以選擇單方解除該買賣合同的效力。消費者反悔權制度的確立,有助于消費者面對經營者的新型營銷模式時,更好地享有對商品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反悔權賦予了消費者否定缺乏誠信基礎的合同的權利,對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弱勢地位加以救濟,有利于社會主體利益的均衡。
(二)消費者反悔權的法理基礎
1.有利于實現經濟法實質正義
經濟法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立足社會本位,通過宏觀調控來干預和管理國家市場經濟,以實現實質公平正義。其在調控過程中,以促進市場繁榮為出發點,通過傾斜保護避免市場無序失靈,達到消費者和經營者之間的平等狀態。《消法》不僅規定了消費者享有知情權、公平交易權、自由選擇權等各種基本權利,還規定了經營者的配合義務和合理注意義務,以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可以釆取的權利救濟方式。作為社會關系的平衡器,法律應當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盡量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利益,從而均衡社會力量,實現公平正義。反悔權制度中,對于特定的消費領域,消費者無需說明理由就可以通過單方意思表示解除合同。立法者充分考慮了消費者網購時存在的“非理性購物行為”,賦予消費者可以選擇解除有效合同而無需承擔違約責任的權利。反悔權制度有利于保障處于弱勢地位的消費者理性地作出真實意思表示,促進經營者誠信經營,轉變營銷重點,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標準,構建和諧、穩定的市場秩序。表面看是對民法“有約必遵守”形式正義的破壞,實質卻是實現經濟法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
2.有利于實現民法實質合同自由
有人認為反悔權制度違反了民法“禁止反言”的原則,是對合同約束力和合同自由的背離。合同自由允許合同雙方獨立不受干擾地作出意思表示,創設權利義務。在傳統的交易方式下,消費者在固定經營場所消費,有充分的時間考慮周全的選擇,而且可以當場救濟權利,這種情況下的確不可以違背合同自由原則。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交易方式的創新,消費者與經營者的地位變得不平等,消費者受制于精神弱勢和信息不對稱,難以做出理性消費行為。如果不加區分地遵守合同自由原則,難以實現經濟法實質正義。只有在地位平等的合同雙方之間,堅守合同自由才有意義。反悔權制度通過形式合同不自由的方式,保障消費者獨立自由的作出真實意思表示,更有利于實現實質合同自由。
(一)我國消費者反悔權制度的法律規定
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消法》進行第2次修正,在第25條中引入消費者反悔權制度,將適用范圍界定為“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的部分商品”,允許消費者在收到商品后7日內無理由退貨,并對退貨運費承擔和經營者返還商品價款等內容做出了詳細規定。反悔權制度的正式入法,能夠方便、快捷地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開啟了我國《消法》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新篇章。
(二)我國消費者反悔權制度的不足
1.反悔權適用范圍狹窄
根據《消法》第25條的規定,我國的消費者反悔權的適用范圍僅限于“網絡銷售、電視、電話、郵購”遠程方式的交易領域。反觀其他國家的反悔權制度,往往在上門推銷、消費信用、分期付款交易等領域也都規定了消費者享有反悔權。歐盟甚至還在保險合同領域也賦予了消費者反悔權。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反悔權制度在適用范圍上同其他國家相比有不小差距,需進一步改進拓寬范圍,以適應快速發展的市場交易模式,更好的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
2.反悔權行使要件模糊
《消法》第25條把“商品應當完好”作為消費者行使反悔權的必要條件,要求消費者對商品有限的體驗和合理保管。“商品完好”的規定過于模糊,由于立場不同,消費者和經營者對反悔權能否適用就會產生相左的看法。經營者具有解釋該條件的主動地位,便會從維護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做出有利于自身的解釋。例如,某網站要求退回的商品滿足“保持出售時原狀、配件齊全”;XX網則以“未使用、原包裝未拆封”作為退貨限制。這些標準過于茍刻,甚至不合理。不拆封如何檢查商品?不試用怎么知道商品的性能?檢查、試用商品作為了解商品的必經途徑,而經營者卻鉆法律漏洞處處限制消費者的權利。“商品完好”的標準不明確,會導致反悔權的適用的不確定性。“商品完好”應當做出科學合理的界定,并且采取必要的限度,不能侵害經營者和消費者任何一方的合法權益。
新《消法》雖引入了反悔權制度,卻未明確規定應如何行使,仿傍給了食物卻沒給餐具一般,導致消費者維權時無從下手。缺少了消費者反悔權行使的具體規定,反悔權也就形同虛設。比如,新法中僅簡單規定消費者在行使反悔權之后返還商品和經營者反悔對應價款的義務,但對于消費者返還商品的時效、方式及風險的承擔均未涉及。在實際生活中真正產生糾紛時,由于這些法律規定的可操作性較弱,就無法有效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無法促進市場交易的健康發展。
3.買賣雙方利益不均衡
新《消法》第25條傾斜性地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卻未對經營者的權益做出明確規定。由于當下中國社會的總體誠信程度還不高,可能有消費者鉆該制度的漏洞,出現“惡意退貨”等道德風險。以世界五百強美國安利公司為例,當其進駐中國市場時就有無因退貨的承諾,可是國內消費者有的竟然將使用超過一半的甚至用完之后的產品拿去退貨,這一行為就是典型的惡意退貨事例。此外,新法第25條在理論上講,消費者只要對商品不滿意就能無條件退貨。就有可能產生另一種風險,就是經營者之間的不正當競爭。如果經營者為了不正當競爭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利益,其以消費者的身份購買商品之后,再提出退貨,并且反復為之,達到損害其他經營者利益的目的,對于這類的問題如何解決,目前我國的立法中還是空白。
法律是一架天平,需要兼顧各方的利益。法律設立反悔權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維護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真正平等,倘若一味給予消費者權利而忽略經營者的權益,那么反悔權的設立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我國的反悔權制度設立目的就是以傾斜保護弱勢消費者利益這一手段,使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達到實質的平等,促進社會經濟結構的平衡。但是,作為一種正式的法律制度,在保護消費者的同時需要保護經營者的利益,不能顧此失彼。因此,在保護消費者權利的同時,也要兼顧經營者的正當利益,規范消費者濫用權利的行為,最后達到買賣雙方的利益平衡與協調。
4.反悔權的保障機制不完善
我國消費者反悔權制度雖然早已確立,但由于消費者維權意識淡薄、行政管理體制不完善、社會監督和幫助不足,實際落實情況并不令人滿意。即便有部分消費者已經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過退貨行為,但他們普遍不知道有消費者反悔權這項消費者權利,做出的退貨行為也被視為是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不具有法律強制性的協商行為。《孟子·離婁上》曰:“徒法不足以自行。”即只有法令不能夠使之自己發生效力。必須要有與之對應的完善的配套保障機制,才能將反悔權制度落到實處,有效地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一)適當拓寬反悔權的適用范圍
本次新《消法》第25條是以肯定式列舉加兜底的方式規定了反悔權的適用范圍,包括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遠程銷售方式,并排除了由于商品性質不宜退貨的情形。這樣的范圍相較其他國家過于狹窄,有必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適當拓寬適用范圍。根據我國當前的國情和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可以嘗試在上門推銷和代購領域賦予消費者反悔權。
首先在上門推銷領域的上門推銷,屬于非營業地的交易。一方面消費者往往對于突然來到的銷售缺乏思想準備,無法事先收集有關商品的相關信息或者事先同同類商品做綜合的比較;另一方面上門推銷的專業銷售人員往往會掌握一些特定的銷售技巧,使得消費者一時受到蒙蔽從而做出購買決定。有的上門推銷的工作人員總是向獨居的老人推向商品,許多老人在推銷人員送贈品、有折扣等推銷手段下沖動購買商品,事后卻又發現自己并不是確實需要這樣的商品,追悔莫及卻又救濟無門。當消費者在上門推銷領域權利受到侵害時往往救濟無門,這不僅會使消費者對上門推銷領域企業及其商品的信任度下降,而且不利于這一行業的長遠發展和壯大。綜上,筆者建議應當將上門推銷納入我國的反悔權適用范圍。
其次,在商品代購領域。近年來,商品代購成為消費者流行的購物方式。在實踐中常見的主要有微信朋友圈等私人代購和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代購。無論哪種方式的代購,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尚未對此作出相關規定。大多數從事代購的商家也對代購商品作出不退不換的規定。針對第三方平臺的代購可以適用新法25條關于網購的規定。針對私人代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楊立新教授對此意見是,如果消費者與代購者之前并未約定放棄7日退貨的權利且所代購之商品是國內常見商品,則可適用反悔權。對于海外代購的特定商品,如某品牌某款產品,則不適用反悔權。筆者認為,對于國內常見的商品,其具體可替代性,代購者付出的成本較小,適用反悔權可以約束經營者負責任地代購商品;而對于海外代購,所購買的商品往往類似于消費者“定做”的產品,而代購者在購買過程中也會付出較多時間和精力,只要代購者并非打著代購的名義而銷售國內商品,則不適用反悔權。
綜上所述,在立法實踐中,我國消費者反悔權制度所適用的范圍可以適當擴大至上門推銷以及代購領域。同時,我們可以在法律中做一個兜底條款,以便新的情況發生時法律可以隨之而進行調整。
(二)優化反悔權的行使要件-參照交易習慣認定“商品完好”
反悔權制度為消費者無理由退貨提供了法律保障。在保護消費者權利的同時,還應當兼顧社會利益均衡,確保退貨商品不影響二次銷售,應該對消費者無理由退貨的商品設置一定的限制條件,即“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商品完好”按照不同的判斷標準會產生不同的理解,而以“不影響二次銷售”為標準,可以將其理解為商品的功能不存在喪失或者數量不存在減少。“商品完好”的標準應該符合普通人的合理預期,不能超出日常經驗的理解范圍。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不能把“商品完好”解釋為“包裝完好”。因商品性質需要,消費者進行檢查或試用而對商品進行必要的拆封的,只要商品本身價值沒有貶損,則消費者無需承擔補償義務,不影響消費者行使反悔權。本次立法規定過于簡單,極可能影響消費者正常行使權利,需要作出進一步規定。對不同種類的商品應該采取較為靈活、有針對性的完好性判斷標準,以檢査、試用為界限具有可行性,即使拆除了運輸包裝,只要商品“無褶皺、污漬、不影響二次銷售”就應當認定為“商品完好”。
(三)均衡買賣雙方利益-買賣合同標的金額小額限制
在“秒殺”和“團購”活動中,商品價格往往很低,經常出現“9塊9包郵”的情形,甚至低于一般快遞費的價格。如果消費者任意行使反悔權,則有損薄利多銷經營者的利益,也會造成兩次運費的損失,因此需要對這類商品活動進行必要的限制。標的金額小對消費者利益影響不明顯,如果消費者不加限制的適用反悔權制度,對小額標的合同進行復雜的糾纏,可能導致消費者耗費的時間、金錢成本遠遠高于交易價值本身,浪費社會資源。而且標的金額比較小的商品參與市場競爭門檻比較低,不容易出現經營者壟斷的情況,消費者能夠很好地辨別商品的信息和價值,不需要反悔權制度進行特別保護。德國規定,標的金額不超過40歐元的合同不能適用反悔權制度,美國法則排除了低于25美元的的反悔權。建議將適用反悔權制度的商品金額標準設置為100-200元人民幣,具體數值設置需要根據市場交易調查數據和居民收入狀況或者商品價格與運費的一定比例關系確定。
(四)消費者反悔權的保障機制-增強消費者維權意識
我國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堪憂,維權狀況更不容樂觀,據統計,49.7%的人對維權成功沒有信心,57.6%的人認為維權金錢成本高,65.5%的人認為維權時間成本高,40%的人不知道該找誰維權。在網絡購物時,經營者掌握著消費者的地址、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而經營者的真實信息卻不易獲得。由于信息不對稱,消費者的維權容易招致經營者的報復,經營者為報復消費者打騷擾電話,郵寄壽衣、紙錢、靈牌位等報道層出不窮,反映了網購消費者維權的困境。另一方面,我國自古有“一諾千金”的傳統美德,無理由退貨的行為似乎是與之矛盾的不義之舉,在這種心理作用下,盡管消費反悔權被侵犯也不會去維權。
消費者的苛刻要求能夠敦促企業家致力于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政府部門應該加大《消法》尤其是消費者反悔權制度的宣傳力度,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將屬于消費者的權利和維權方式告知消費者。消費者應該對法治有信心,對維權有耐心,為打擊不法經營者有決心,堅決對違法生產經營行為說不,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使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經營者無立足之地。
[1]賈東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解讀[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111.
[2]趙秋雁.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國際比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楊立新.非傳統銷售方式購買商品的消費者反悔權及其適用[J].法學,2014(2).
[4]周子凡.消費者后悔權的冷思考[J].行政與法,2010(1).
[5]徐海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改中的若干爭議問題研究[J].法學論壇,2013(4).
[6]周顯志,陳小龍.英美日消費信用合同“冷卻期”制度及其借鑒[J].世界經濟,2002(8).
[7]顧驥.新消協法中網購消費者反悔權的法律缺陷及其優化路徑[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4).
[8]張軍.消費者反悔權制度探析[J].商業時代,2010(10).
[9]王悅.消費者反悔權探析[J].法制博覽,2014(6).
[10]陳琳.論消費者撤回權制度[D].湘潭大學,2014.
[11]孫純純.消費者反悔權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
[12]姜旭.消費者反悔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
[13]盧春榮.消費者撤回權制度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12.
[14]張夢潔.電商縮水執行“七天無理由退貨”[N].經濟參考報,2014(6).
D
A
2095-4379-(2017)06-0021-03
史玉婷(1993-),女,漢族,河北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經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郝丹丹(1992-),女,漢族,河北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民商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