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富
浙江省杭州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浙江 杭州 310003
?
探究群體性事件中的政治溝通
陳國富
浙江省杭州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浙江 杭州 310003
在群體性事件中,政府對信息的處理與溝通模式對于整個事件的蔓延于升級、應對與解決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此有效溝通與控制對于群體性事件的預防有著積極的作用,本文主要對群體性事件中的政治溝通模式與手段進行了探究。
群體性事件;政治溝通;措施與手段
群體性事件是主要及時突發事件或者一些偶然事件引起的一種具有較大影響的事件,其參與人數相對較多,是一種針對政府產生的聚眾事件。政府部門在面對這一事件的時候,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溝通模式與手段,要利用科學的方式與手段避免事件的擴大,利用政治溝通的方式消除各種消極影響。
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新媒體溝通模式具有一定的輿論引導優勢,在群體性事件產生的時候,人們可以利用網絡等相關新媒體發表自身的想法與觀點,可以說這種模式取代了傳統的政治溝通模式;新媒體在報道各種群體性事件在時效與數量上也有著一定的優勢,可以對于各種群體性事件的新聞現場與事實的進行知己的呈現,對此在群體性事件出現的時候,政府部門可以充分的利用新媒體的方式,對各種突發事件進行恰當的引導,此種方式可以有效的改變傳統媒介無法應對的弊端。越來越多的事實說明,新媒體可以有效的應對各種媒體事件;對社會輿論進行正確的引導,同時,人們可以利用各種形式的新媒體加強對政府的監督,可以有效地對各種群體性事件的輿論的進行科學的引導,其可以充分的轉變傳統的群體性事件政治溝通模式。
在傳統的群體性事件政治溝利用過程中,都是以媒體引導為主的政治溝通模式,人們接受的信息都是經過系統處理的同質化信息,這種模式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與發展是極為不利的,人們對于一些各種群體性事件并沒有進行真實的了解,對于相關政府的管理政策以及各種手段也缺乏了解,這就容易造成一些摩擦以及誤會的產生,導致整個群體性事件的升級。而應用新媒體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群體性事件政治溝通模式的透明化,人們群眾可以了解政府的發展趨勢以及相關的管理手段的本質目的,這樣更加有利于群體性事件政治溝通工作的開展。
傳統的群體性事件政治溝通模式較為單一。新媒體時代的群體性事件政治溝通模式改變了傳統大眾媒體的唯一性,公眾可以利用網絡等新媒體途徑了解各種群體性事件狀況。在這種狀況下,各級政府工作人員與管理者如果不改變自身的應對思路,利用強制性的“輿論管理”模式則會引起公眾輿論的反彈,造成惡劣的社會輿論影響。因此要把傳統的“管理”轉變為“引導”的群體性事件政治溝通應對思路,這是現階段社會發展中,要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控制群體性事件的發展。
新媒體改變了傳統媒介對群體性事件政治溝通模式。在傳統的群體性事件政治溝通模式中,只要控制傳統媒介就可以有效的控制群體性事件的信息傳播,就可以控制各種群體性事件信息,可以對其進行政治溝通,但是在現階段的發展中,各種網絡技術的發展,在一方面因為互聯網與手機為群體性事件政治溝通構建一個平臺,人們可以利用移動終端與網絡對各種群體性事件信息進行傳播;人們利用數字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新聞的記錄與傳播,這種模式改變傳統的群體性事件政治溝通模式,人們群眾可以對群體性事件進行利用手機與網絡進行信息的傳播,可以說,人們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民傳播時代。另一方面來說,互聯網絡的高速發展打破了時間、空間、地域以及媒體的限制,可以將各種信息利用文字、圖片、聲音以及視頻的方式進行傳播,這種模式使得策略性群體性事件政治溝通模式無法取得既定的較高,對此,在現今社會的發展中,想要完全封鎖各種群體性事件的消息是幾乎不可能的,如果相關政府部門還是采取“不聞”、“舊聞”的策略進行群體性事件政治溝通是無法有效的控制各種負面輿論,還會引起更多的負面信息,激發群體性事件,容易造成人們群眾對政府部門產生失信的問題,造成各種不同程度的公眾的猜疑與不滿,從而產生對立情緒,對此要科學的應用各種新媒體技術,加強對各種群體性事件的信息溝通,利用科學的政治溝通方式的應用,在根本上降低群體性事件的影響。
在社會的發展是過程中,傳統的群體性事件中的政治溝通模式無法有效的解決現階段存在的各種公眾意見與矛盾,在傳統的群體性事件中的政治溝通模式之中,政府部門主要依賴傳統媒介開展各種政治溝通,進行實現對公眾的傳播與引導,其一定程度上有著壟斷的作用。但是在現今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手機與互聯網等新媒體為公眾表達意見以及群體性事件中的政治溝通模式之拓寬了全新的傳播渠道,尤其是各種微博、微信以及QQ為代表的新媒體軟件,為群體性事件中的政治溝通模式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社會公眾可以利用媒介公開的表達自己的對于各種群體性事件中的態度與意見,對此在實踐中,要靈活的應用各種方式與手段,加強對各種群體性事件中的引導,合理的開展政治溝通。對此在實踐中,要真正的做到信息渠道占先,搶奪輿論話語權、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加強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感,通過有效的溝通協調,消除公眾不良情緒,真正降低群體性事件的不良影響:
第一,信息渠道占先,搶奪輿論話語權。政府部門要保障信息流通,加強輿論引導的主體作用。在群體性事件中,“第一時間”、“黃金四小時”等相關概念逐漸被人們知曉。政府部門要充分的利用自身的輿論引導主體作用,利用新聞發布機構、新聞發言人加強對輿論信息的影響。要利用公眾平臺發布真實的信息,避免因為虛假信息對公眾帶來誤解與恐慌。政府部門要充分的利用新媒體渠道把握輿論引導的制高點。利用先發制人的方法避免公眾恐慌。要利用相關的應對措施與對策,安撫人們群眾的動蕩情緒。例如在深圳泥石流事件之后,相關領導人就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利用應急預案,控制事態的發展,利用相關部署于安排,妥善處理受傷人員,同時組織救援人員開展救援工作。
第二,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加強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感。在群體性事件中,充分的發揮新媒體媒介的優勢,加強對公眾事件的跟蹤與分析,要利用事實的分析,保障信息的精準性。加強對信息來源的控制,保證信息來源渠道的暢通,加強對核心信息的掌握,保障信息的真實性,避免虛假信息的出現與傳播。例如,在馬航事件中,就出現了大量的不實信息,對社會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相關方面就充分的發揮了新媒體的主要作用,對存在的謠言進行了澄清。
第三,加強溝通協調,消除公眾不良情緒。新媒體有著良好的溝通協調作用。在現代社會中,媒介是社會信息傳達與管理的重要角色,可以將信息的傳遞、組織的協調有效的結合起來,保障社會結構的平衡發展。政府可以利用網絡等新媒體主動發布新聞,也可以針對熱點新聞、事件發出權威的、官方的信息以正視聽;政府官員可以利用新媒體網絡解答網民關心的問題,利用網絡調查等方式征求公眾的意見,提高公民的主體意識。
在面對各種群體性事件中的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要對其進行系統分析,充分的凸顯自身的權威性優勢,通過及時全面的進行公共事務的報道、鮮明的表達自己的態度與觀點等方式充分的發揮政府溝通的主導作用,進而在根本上控制群體性事件的發展,對此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及時全面的進行公共事務的報道。在面對在群體性事件的時候,政府部門應用各種媒介傳播方式,加強政治溝通,提升對輿論的引導作用。因此,政府溝通要真實、全面的進行公共事務的報道,提高對輿論的主導權。對于在群體性事件中造成的互聯網輿論信息,政府要利用正面報道群體性事件,為公眾提供正確的信息,提高對正面輿論的引導與溝通;同時對于相關報道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要及時處理。要避免因為對相關問題采取“不作為”的方式,會因其不客觀、不公正輿論現象,我們就失去了對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導致群體性事件的蔓延于升級。
第二,在政府溝利用程中,政府部門要鮮明的表達自己的態度與觀點,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們會因為過量的信息產生疲勞,對各種不同觀點的信息產生迷茫感,而政府部門在在人們的心中有著根深蒂固的權威性;在紛雜的信息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消極、負面的態度進行評判,鮮明的表達主張與態度,利用“首聲效應”,進行社會輿論的引導。對此,在面對群體性事件的時候,要充分的凸顯政府部門的權威性,鮮明的表達自身的態度與觀念,避免人們受到各種負面消息的影響,升級事件問題。
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對面對在群體性事件的時候,要充分利用手機等新媒體的親近優勢來進行輿論進行引導,全面發揮新媒體的自身優勢與作用。
第一,要充分的運用網絡媒體進行輿論引導。我國網民數量較大,已經形成全民網絡的趨勢。網絡傳播以及輿論對現今社會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很多狀況下是社會輿論的引導者與導火線。因此要利用網絡輿論來進行社會輿論引導是一種較為重要的方式。可以利用開設官方微博、公眾號等形式對輿論進行引導;此外政府部門也可以利用在線互動等形式加強與公眾的溝通。
第二,積極利用手機媒體引導輿論。以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有著便攜以及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其內容涉及范圍廣泛、內容有著較高的聚焦度以及融合性。因此要可以利用手機媒體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導權。可以利用提高公眾的自我意識,加強公眾的自身的判斷能力,對不良信息進行抵制,提高自身的心理應變能力;同時也要避免發生各種危機,采取有效措施正確引導公眾輿論。
在新媒體時代,政府在面對群體性事件的時候,要利用科學的方式進行政治溝通,要基于信息優勢開展政治溝通,凸顯政府部門的輿論引導主體作用、利用權威性優勢,全面發揮政府溝通的主導作用、利用親近性優勢,全面發揮政府溝通的輿論引導作用,只有這樣才可真正的避免群體性事件的擴散與蔓延,有效的凸顯了政府溝通的作用與價值,加強對各種社會輿論的引導與規范,在根本上穩定了社會的和諧發展。
[1]田麗.從政治認同的角度探究環境群體性事件的原因與防范[J].前沿,2014(Z9):28-31.
[2]李儲學,羅章.預防群體性事件與完善基層政治合法性基礎探究[J].領導科學,2012(21):8-10.
[3]聶軍.群體性事件的發生與應對:政治溝通的視角[J].襄樊學院學報,2012(03):25-30.
[4]魏燕.論群體性事件中的政治溝通[D].山西師范大學,2012.
[5]李福軍.群體性事件中地方政府應急管理行為探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0.
D
A
2095-4379-(2017)20-0135-02
陳國富(1970-),男,浙江建德人,本科,就職于浙江省杭州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主要從事信訪和投訴處理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