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霞
甘肅政法學院公安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
筆跡書寫時序的無損判斷
張延霞
甘肅政法學院公安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書寫時序的判斷在筆跡檢驗鑒定中,常作為確認單字筆跡的筆順特征,判定文件中是否存在添改寫事實,是否存在偽裝等變造事實的依據而被廣泛使用。筆跡書寫時序的無損判定常常借助于筆跡所反映出的內在實質,即習慣性書寫動作系統。針對書寫速度較慢的無連筆、無交叉字跡筆畫中書寫時序的判定,主要是通過相鄰筆畫起收筆反射動作的照應關系,單字中關鍵性筆畫的運筆趨勢和相同的相鄰筆畫的間距等方面進行判斷。針對書寫速度較快的有連筆字跡筆畫書寫時序的判定則主要是透過把握書寫動作中“形連”與“意連”的關系來進行。在字跡中有交叉筆畫的書寫時序的判斷中,對使用水溶性色料的筆種,常通過墨水的洇散現象、紙張纖維的流向、墨水拖帶現象等特征進行分析,對使用油溶性色料的筆種,常通過筆畫溝痕特征、色料堆積特征、筆痕光澤特征等微觀現象進行判斷。
筆跡檢驗;書寫時序;添改寫文件;筆痕特征
在筆跡檢驗鑒定實踐中,通過判定字跡筆畫之間的書寫時序主要是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確認單字筆跡的筆順特征。檢驗人員通過把握字跡中筆畫之間、字部之間和字行之間的先后書寫時序,可以熟知字跡書寫人所具有的特殊書寫習慣和書寫技能,掌握筆跡中蘊含的特殊運筆動作體系,從而進行筆跡書寫人的同一認定,尤其是對字跡量較少的簽名筆跡檢驗鑒定中,筆順特征以及特殊寫法特征因其具有較高的鑒定價值而被廣泛應用。另一方面是利用筆跡書寫時序來判定文件在形成過程中是否存在添改寫事實。作為變造文件之一的添改寫文件,對其添改寫事實的認定往往需借助相互交叉的筆畫形成先后時序來判斷,如果能確定存在違反時空有序性的反常筆畫時序現象,即非一次性連續書寫現象,則確認有無添改寫事實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尤其在對檢驗難度較大的同一人用同種同色筆在相同或相似書寫環境條件下進行的添寫案件中,反常書寫時序的判定成為重要途徑之一。
筆跡實為習慣性書寫動作支配書寫工具運動所形成的動態痕跡,是書寫人的獨特書寫動作系統的外觀呈現,對于無連筆、無交叉筆畫的字跡書寫時序的無損判斷我們更多的是借助筆跡中反映出來的書寫動作系統來把握,即透過“筆跡”這一外在形象把握其內在實質“書寫習慣”。
在書寫過程中,書寫動作系統并不是以整體性直接反映的方式體現在筆跡中,而是由書寫動作按照一定的形式、順序連續有節奏的運動形成的,是“有形的書寫動作”、“無形的書寫動作”和“動作順序和結構關系”構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一個單字的書寫,是有形書寫動作和無形書寫動作通過“按”和“提”兩種動作方式連續交替運動而形成的,有形的書寫動作部分在二維的書寫承受面上運動,其必然表現為肉眼可辨的筆跡線條,也稱之為筆跡中的“形連”,而無形的書寫動作部分在三維的空間中運動,其表現為肉眼無法辨別的連接動作,通常出現在筆畫之間的過渡和銜接處,也稱之為“意連”,對于無連筆、無交叉筆畫的字跡書寫時序的判斷主要是對無形書寫動作的把握,實踐中常通過相鄰筆畫起收筆動向、運筆趨勢、指向性痕跡和反射照應關系等來把握無形的書寫動作。但有形書寫動作和無形書寫動作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在書寫速度較快、連筆較多的筆跡中,一些無形的書寫動作會轉換為有形的筆跡,表現為先后筆畫之間的有形連接線條特征。鑒定人員只有全面把握有形書寫動作和無形書寫動作,才能透過靜態的筆跡形象來深入解讀筆跡中蘊含的書寫動作系統的動態信息,把握書寫動作的方向、幅度和書寫力等特征。
(一)相鄰筆畫起收筆反射動作的照應關系
完成每一個筆畫的書寫一般包括起筆、行筆和收筆三個連續的書寫動作,其中,先后筆畫之間起收筆的方式、位置和前后照應關系,行筆中通過提、頓、轉、折等精細動作呈現的筆畫運行的上揚或下壓的趨勢,都是把握相鄰筆畫之間的連接動作(無形動作)的主要依據。前一筆的收筆與后一筆的起筆有呼應關系和指向性痕跡,尋找相鄰筆畫間的反射動作和相互呼應的關系,尤其是起、收筆部位的帶筆動作和連筆趨勢是把握筆跡書寫時序的關鍵。如圖1所示,“共”字的書寫時序可以依據相鄰筆起收筆反射動作的照應關系來判斷。
(二)單字中關鍵性筆畫的運筆趨勢
在先后筆畫起收筆反射動作照應不明顯的情況下,單字中關鍵性筆畫的運筆趨勢和走向成為判斷筆畫書寫時序的重要依據。因為書寫人習慣性的書寫動作系統具有協調性和動態平衡性,單字中筆跡的運筆趨勢和走向應該與書寫動作的幅度和方向相一致,反映出前后筆畫照應關系自然,筆畫連接動作相協調的征象。如圖2所示“當”字,其“小”字部如寫成左側兩個并列的順向豎點,右側為一反向撇點,則可以判斷其為從左到右書寫的順序。

圖2
(三)相同的相鄰筆畫的間距
當書寫動作經過長期練習達到動力定型,形成習慣性書寫動作系統時,單字中反映的便是相互協調、相互制約、運動自然的鏈條式書寫動作系統。在前后筆畫之間的銜接處,體現的是書寫動作的“最短線路原則”,①即在書寫達到熟練程度下,為了書寫的簡便和流暢,常常出現縮短運筆線路的現象,使筆不走或盡量少走空路和回頭路,使得筆畫的書寫時序更符合利手現象。這種現象表現在相同的相鄰筆畫間便是空間比例的不同。如圖3所示,“主”字的書寫時序可以借助相鄰橫筆畫之間的間距來判斷。

圖3
當書寫速度加快時,筆跡中連筆增多、頓壓消失、筆畫省略、運筆變異等特征反映明顯,為順應書寫速度的提高,前后筆畫之間很多原有的無形的意連動作轉化為有形的實連筆畫,從而縮短前后筆畫過渡時筆尖在三維空間運動的時間和距離,使得起收筆照應關系加強。對于有連筆狀態下筆跡書寫時序的確定其實質是將書寫動作系統中大部分意連變成形連,根據相鄰筆畫的連接動作來確定。尤其是在一氣呵成,書寫速度較快,字跡量較少的簽名筆跡中,書寫時序的不同一般折射出的是特殊的運筆和寫法特征,成為簽名筆跡檢驗鑒定的重要依據之一。如圖4所示,“董海波”簽名筆跡中,“董”字的特殊筆順體現的是書寫人特殊的寫法和運筆特征。

圖4
對于有交叉筆畫狀態下筆跡書寫時序的無損判斷,大多借助顯微檢驗、熒光檢驗、圖像處理法檢驗和光譜成像系統檢驗等方法進行。由于受書寫色料、書寫紙張、襯墊物、書寫速度和書寫壓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同筆和不同色料所形成的筆畫,其微觀形態各不相同,于是依據色料的屬性不同,可分為水溶性色料、油溶性色料和顆粒性色料。
(一)水溶性色料
使用水溶性色料的多為鋼筆、染料性筆、毛筆等,對其筆跡書寫時序的判斷多借助墨水的洇散現象、翹起紙張纖維流向和墨水拖帶現象來判斷,如圖5所示為藍色墨水鋼筆交叉筆畫書寫時序的判定。

圖5
1.墨水的洇散現象
墨水的洇散現象常見于較粗糙紙張。現在常用的書寫紙張在制紙過程中對紙張表面都經過施膠,使得墨水的洇散現象不太明顯。當筆尖在壓力作用下在紙張上滑動形成先寫筆畫時,先寫筆畫的墨水便將紙張浸濕,使得此筆畫處的紙張施膠遭到破壞,后寫筆畫的墨水就會在筆畫交疊處沿著先寫筆畫向兩邊洇散。墨水越多,洇散的距離越遠。可觀察到先寫筆畫在交叉點附近有較濃的墨水洇散,后寫的筆畫墨色較均勻。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紙張施膠度高,先寫的筆畫墨水量大,后寫的筆畫速度快、墨水量小,先寫筆畫的墨水有可能向后寫的筆畫上洇散,出現“倒洇”現象。因此,依據墨水洇散現象來判斷書寫時序時,應反復細致觀察,必要時還可以作相同書寫條件下的實驗樣本進行對照檢驗,以求做出科學的判斷結論。
2.紙張纖維流向
在書寫時,如果使用的書寫工具的筆尖較尖銳鋒利,筆尖在紙張上滑行時,很容易將紙張表面的纖維劃開,形成局部紙張纖維翹起或斷裂,當后寫的筆畫經過濕潤的先寫筆畫時,在后寫筆尖的刮帶作用下,容易將已翹起的紙張纖維帶向后寫筆畫的運筆方向,據此來判斷交叉筆畫的書寫時序。
3.墨水拖帶現象
在書寫時,如果書寫工具墨水流量較大,紙張表面較光滑,在后寫筆畫通過先寫筆畫時,會把還沒有干涸的先寫筆畫墨水沿后寫筆畫的行筆方向帶出,出現墨水拖帶現象。這種作用使得后寫筆畫在通過先寫筆畫出口處的交角,特別是銳角的角尖變成鈍圓形。在一定條件下,可據此來分析交叉筆畫的書寫時序。
(二)油溶性色料
實踐中圓珠筆和簽字筆多采用油溶性色料,對其交叉筆畫書寫時序的判斷多從細微的筆痕特征出發來分析,如書寫壓力作用形成的筆畫溝痕特征、色料堆積特征和筆痕光澤特征等。如圖6所示,藍色圓珠筆和黑色簽字筆書寫時序的判定。

圖6
1.筆畫溝痕特征
由于在圓珠筆和簽字筆筆尖常采用球珠構造,利用球珠在書寫時與紙張接觸產生摩擦力,使球珠在球座內滾動,筆芯內的油墨或墨水隨球珠轉動由四周流出。當書寫壓力較大時,可因筆尖著力過大而在紙張上形成一定的無色或著色的滑動的凹陷筆畫溝痕,使的筆畫中間出現連續的白線或墨線。將交叉筆畫放置于立體顯微鏡下放大側光觀察時,發現先寫筆畫的溝痕常常被后寫筆畫切斷,可以看出后寫筆畫的溝痕較完整,而先寫筆畫的溝痕中斷不完整,可據此來判斷先后筆畫的書寫時序。
2.色料堆積特征
圓珠筆和簽字筆的筆尖均是鑲嵌在球座體上的球珠,書寫時,球珠受壓力作用并沿著運筆方向滾動,將附著于球珠內側面上的油墨帶出,由于油溶性色料比較粘稠,于是在筆畫兩側有明顯的色料堆積狀特征,形成中淡邊濃的“擠墨”現象。在筆畫交叉處,先寫筆畫兩側堆積的色料被后寫筆畫的帶向其運筆方向,使得先寫筆畫的的色料堆積特征被沖斷,而后寫筆畫的兩側色料堆積特征則較完整。
3.筆痕光澤特征
筆尖在書寫力的作用下,會在筆畫上形成光潔圓滑的筆痕底面,尤其是油溶性色料,一般在側光觀察下均有一定的油墨光澤。筆畫的光澤程度與其色料在紙面上的附著狀態有關,具有很強的方向性,在筆畫交叉部位,先寫筆畫的筆痕光澤被后寫筆畫切斷,是中斷的,而后寫筆畫的筆痕光澤是完整的,因此,可據此來判斷交叉筆畫的書寫時序。

圖7
(三)顆粒性色料
實踐中常見的顆粒性色料是粉筆和鉛筆,粉筆主要是碳酸鈣顆粒,而鉛筆則主要是石墨顆粒,放大觀察其筆畫形態,發現筆畫色料成顆粒狀堆積層附著于書寫紙面上,在筆畫交叉部位,在書寫壓力的作用下,先寫的筆畫的色料堆積層被后寫的筆畫軋斷,而形成新的沿著后寫筆畫運筆方向一致的完整的色料堆積,常依據此筆畫劃痕的完整性來判斷交叉筆畫的書寫時序。如圖7所示粉筆筆畫書寫時序的判定。
筆跡書寫時序特征在筆跡檢驗鑒定中,除了用于確認單字筆跡的特殊筆順特征外,還可以借助筆跡中體現的反常時序來判定是否存在添改寫事實和偽裝筆跡。
(一)依據筆跡的反常書寫時序判定添改寫事實
作案人在原有文件上直接添改所需文字是實踐中常見的變造手法之一。由于受書寫條件、書寫工具、文字色料、書寫時間和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只要文件中存在添改寫事實,則添加字或改寫字與原有文字必然不是一次性連續書寫所形成,在添加筆畫與原筆畫的銜接處總會存在反常現象。常見的反常現象有,前后筆畫起收筆之間缺少照應關系或指向性痕跡,添改筆畫交叉部位出現不符合正常書寫時序的反筆順現象,以及添改人為了掩蓋其添改寫事實,往往對添加字跡的筆畫進行修飾或重描,使得筆跡出現筆畫加粗、顏色加重、筆畫重疊、反起筆、反運筆、另起筆、斷筆、反筆順等現象。
文書檢驗鑒定實踐中,通常使用生物顯微鏡觀察可疑字跡筆畫在紙張纖維上的色料堆積特征來判斷可疑字跡筆畫是否存在反起筆、反運筆、反筆順現象。因為紙張上的筆畫微觀色料堆積特征記錄著書寫時的起筆、運筆、收筆動作和方向,任何添加筆畫均會形成新的起筆、運筆、收筆動作,并將新的筆痕特征留在紙張上,這就為通過筆跡的反常書寫時序判定添改寫變造事實提供了依據。
例如,某法院送檢一份涉及一起經濟糾紛案件的欠據,要求鑒定欠據上金額大、小寫字跡“肆”“4”是否系添加形成,參見圖8。

圖8 檢材中的大寫和小寫字跡

圖9 樣本中的大寫和小寫字跡
經顯微鏡觀察檢驗發現,檢材字跡為黑色簽字筆書寫,金額大、小寫文字“肆”“4”與檢材其他書寫字跡在墨水色澤上沒有明顯差異。通過文件檢驗儀在長通濾色片850nm紅外光源下檢驗,發現檢材金額大寫欄書寫字跡“肆”與“壹”的紅外線反射一致。在強光源400-540nm和長通濾色片590nm下檢驗,發現檢材金額小寫阿拉伯數字均無熒光。于是判斷該檢材中書寫字跡均為同一種墨水,甚至是同一支筆書寫,所以利用光學檢驗難以得出確切的結論。在與公司會計的樣本筆跡進行比對檢驗中,發現檢材金額大寫“壹”字、金額小寫“1000000”字與樣本系同一人書寫。而檢材金額大寫“肆”字與樣本“肆”字的寫法不同,樣本中的“肆”字為左右結構,是規范寫法,且這一寫法特征穩定性較強,參見圖9,檢材中“肆”字為中間橫筆畫貫通左右,為獨體寫法,這違背了“肆”字書寫規范。進一步細致觀察,發現檢材“肆”字中間的橫筆畫,左重右輕,向右上傾斜,收筆與“壹”字起筆有照應關系,分析認為檢材“肆”字是在“——”上添加筆畫改寫形成。檢材金額十萬位小寫數字“4”的豎筆畫與萬位“1”字的豎筆畫傾斜角度差異較大,與樣本“4”字的筆跡特征也不同,判斷為添寫形成。
(二)依據筆跡的反常書寫時序判定偽裝筆跡
當書寫習慣形成以后,在正常書寫的情況下,受漢字結構的制約,單字筆畫的書寫動作順序是以連鎖反映的方式實現,筆跡運筆流暢,書寫動作運動自然,局部書寫動作之間體現的是彼此相互制約和相互協調的有序狀態,筆畫的起、收筆動作照應關系自然。
而在偽裝筆跡中,作為系統化的書寫動作順序必然出現違背系統性規律的錯亂或反常現象。書寫人偽裝他人筆跡,是對自己原有的書寫習慣的抑制,遇到與其原有書寫時序相左的特殊筆畫順序時,必然導致其原有書寫動作系統被破壞,甚至出現書寫動作系統“失調”性變化,表現為局部動作的運動可能出現抖動或彎曲現象,以及“添、改、描、涂、停”的現象,尤其是出現反常的另起筆或停頓筆現象,前后筆畫、字部和單字的起、收筆位置和照應關系不相稱等偽裝現象。這些偽裝現象與書寫動作的順序改變息息相關,反映了偽裝人原有書寫動作順序與被偽裝字跡反映的書寫動作順序的沖突關系。
[ 注 釋 ]
①董翔宇.筆順特征在筆跡檢驗與鑒定中的應用[J].中國刑警學院學報,2013.
[1]黃建同.添改寫文件檢驗理論與新技術[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6.
[2]謝朋,胡祖平.文件制成時間檢驗[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3]賈治輝.筆跡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4]羅瓊.常用書寫工具字跡交叉筆畫時序的實驗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45-47.
[5]賈玉文,陳曉紅.中文簽名筆跡動態特征研究[J].證據科學,2007(15):210-214.
[6]王少仿.筆跡動態特征研究[J].中國司法鑒定,2014(6):59-63.
The handwriting written sequence of shallow condition judgment
ZHANG Yan-xia
Public securit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ansu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Gansu province, Lanzhou,730070,China
Writing timing judgment in handwriting inspection appraisal,often used as a confirmation vocabulary words.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ndwriting,determine whether the file is added to rewrite the fact that the basis of whether alter facts,such as camouflage and widely used.Handwriting written sequence of nondestructive determination of handwriting often reflects the intrinsic essence,written or habitual action.For writing slower without ascenders and cross the handwriting strokes in writing sequence determination,mainly through the adjacent strokes up pen reflex action of the coordinate relations,the calligraphy trend of vocabulary in key strokes and the same spacing of adjacent strokes,etc.For writing faster with cursive handwriting stroke writing sequence which is mainly through writing action of "shape" and "meaning" relationship.Overlapping strokes in writing writing timing judgment,the use of water-soluble ink pen,often through the flow of ink spread and dispersion phenomenon,paper,fiber,ink towing phenomen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and the use of oil soluble pigment pen,often by stroke the trench,pigment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pen marks microscopic phenomenon such as gloss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Handwriting;Writing time sequence;Add rewrite file;Pen marks
D
A
2095-4379-(2017)20-0268-04
張延霞(1988-),女,漢族,甘肅定西人,碩士研究生,甘肅政法學院公安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物證技術、文書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