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澤
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
論網絡詐騙的法律規范
張 澤
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對于網絡而言,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它也是把雙刃劍,為網絡詐騙行為提供了土壤。鑒于當前在網絡法律法規建設方面的不健全,還沒有實現對網絡詐騙行為的有效防范和控制。本文全面介紹了網絡詐騙法律法規建設的相關問題。
網絡詐騙;法律法規;防范對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網絡對于整個社會的影響巨大,改變著方方面面,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形式的網絡詐騙活動,使得其面臨嚴峻的挑戰,使得諸多網絡交易面臨著考驗,同時也使得正規的網絡行為遭到沖擊。網絡詐騙主要是以網絡為主要作案工具,是當前比較突出的犯罪形式和詐騙手段。網絡詐騙其根本目的是進行非法占有,借助互聯網的虛擬特性,實現對事實和真相的隱瞞,抑或是扭曲事實,實現對大額財物的非法獲取。目前,網絡范圍發展速度較快,呈現上升的趨勢,對社會產生極大危害,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網絡犯罪在形式上呈現多種多樣,例如,網上中獎、購物過程中的欺詐、釣魚軟件等。與常規犯罪類型相比,網絡詐騙彰顯其自身的特性。在一般的詐騙行為中,需要交易雙方進行各自意愿的溝通,也即是說,彼此之間的對話不可缺少,但是,對于網絡詐騙行為而言,主要方式是進行人機交流,實現其自身的逐步目的。網絡詐騙的成本較低、方法不復雜、手段呈現多變性和多元化,具有突出的滲透性,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大范圍的傳播,同時,自身的隱蔽性較強,在趨勢上彰顯飛速蔓延的態勢。在當前的法律建設中,尚未形成完善的立法,針對網絡詐騙的法律法規呈現不健全性,在社會經濟和生活中,需要加大立法力度,實現對網絡詐騙行為的有力打擊,為網絡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加健康的環境,促進司法工作的完善性。
(一)網絡詐騙犯罪具隱蔽性較強
對于網絡詐騙行為而言,主要是以人機對話為主要方式,因此,突出的特點就是隱蔽性較強。網絡遍布各個地方,人們的交流與溝通突破了時空的制約,很多各自真實的信息和狀況被掩蓋起來。很多犯罪分子經常使用假的證件進行銀行卡的注冊、選擇進行詐騙的收集、留存假的注冊信息,同時,采取流動作案的方式。在詐騙行為中,嫌犯的真實情況和信息幾乎被徹底隱藏,缺乏通常意義上的犯罪現場,無法進行及時的偵察,物證較少,電子證據又很容易被更改,因此,對于網絡詐騙,對于犯罪線索和證據的獲取存在較大的難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其自身的隱蔽性。
(二)不需投入較大的成本
在網絡詐騙中,犯罪者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詐騙攻擊,編制詐騙的信息和內容,在投入上較低,不需要較高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很容易滿足詐騙的需要和條件,同時,網絡詐騙信息具有可復制的特征,可以根據其需要,進行大范圍、大規模的復制和傳送。
(三)具有飛快的傳播速遞,傳播范圍較為廣泛
當前網絡發展迅速,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夠進行靈活的應用,從而使得網絡詐騙信息業迅速蔓延到各個領域和行業。在這種情況下,犯罪者將大量的詐騙信息在各種平臺上進行散播,發揮了網絡作為信息交換的背景的作用,使得網絡詐騙更加方便,在極短的時間內,詐騙信息和內容就會迅速散至各個角落。
(四)網絡詐騙犯罪具有較快的增長速度
隨著網絡經濟的不斷發展,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互聯網用戶大幅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仿冒網站、垃圾郵件,呈現上升的趨勢,網絡違法宣傳、獲利的方式在不斷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網絡詐騙犯罪的增長速度。
(五)犯罪手法呈現復雜化和多樣化,技術性提高
在網絡詐騙犯罪的發展中,手段和方式都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呈現多樣性和復雜化,經歷了由釣魚軟件、購物詐騙、網絡傳銷等,犯罪者千方百計,使勁渾身解數,不斷變化花招。網絡自身彰顯多元化的特征,使得犯罪者發揮媒介的作用,形成新的詐騙招數,例如信用卡、手機短信等。一旦網絡詐騙與網絡黑客進行合作,大大提升了網絡犯罪的技術性。例如,利用金融系統,獲取信息,進行詐騙,建立虛假網頁,營造投資機會的假象,實現對財務騙取的目的。
(一)對網絡詐騙形成原因的分析
當前,網絡詐騙十分猖獗,原因較多。首先,借助網絡犯罪,能夠獲取較大的收益,同時,風險相對不大。其次,在目前的網絡程序中,存在諸多系統漏洞,網絡安全性不高。再次,缺乏完善的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和規范。與此同時,網絡世界缺乏道德層面的玉樹,法律法規建設沒有跟上網絡發展的步伐,缺乏深刻的網絡安全意識,使得不法分子乘虛而入,同時,犯罪分子的法律知識比較匱乏,即使觸動了法律,也處于毫無知情的狀態。
(二)對網絡詐騙與法律法規建設問題的分析
網絡詐騙的社會危害極其惡劣,這與法律法規方面的不完善有著很大的關系。
1.對國內立法方面具體情況的介紹
首先,對定量刑方面的分析。在當前針對網絡詐騙的法律法規,只是的危害互聯網安全方面進行了一些規定,不是專門針對網絡詐騙而制定的,另外,網絡詐騙與傳統詐騙存在差異,既是對財物的侵害,也對社會的秩序、市場秩序等造成傷害,因此,針對網絡詐騙犯罪的定罪量刑,需要有別于傳統詐騙。在行政立法方面,也存在諸多漏洞。現有法律很難實現對不法分子網絡詐騙行為的追究,也很難實現有效的預防。立足刑事訴訟,沒有針對網絡犯罪的證據進行明確的法律規定。其次,立足犯罪金額認定而進行的分析。對于網絡犯罪而言,其主要針對的對象、被騙的金額都彰顯不確定性,不具備特殊性質,網民在分布上呈現分散性,加之其自身的隱蔽性,在諸多方面都給不法分子提供了諸多行騙的機會。再次,對網絡詐騙引渡問題的分析。網絡詐騙的滲透性較強,這就為國外的不法分子提供了作案的機會,對國內進行非法詐騙活動,但是,在刑法上,又缺乏這一領域的科學、有效的規定,使得很多犯罪分子都很難被繩之于法。
2.對網絡詐騙罪的相關法律法規與制度的介紹
首先,對網絡犯罪的罪名進行明確。為了實現對網絡詐騙行為的有效規制,相關的法律法規必不可少。在以后的法規建設中,尤其是刑法中,需要將網絡犯罪進行專門的規定,尤其是針對那些以網絡為工具、犯罪客體不一的犯罪形式。隨著法律法規建設的不斷完善,可以制定專門的發展,應對計算機系統的安全及計算機犯罪行為等,有效增強在網絡詐騙規制方面實踐的可操作性。其次,大量加強國家網絡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尤其是對國際間的司法管轄權進行協調,實現對更多的國家簽署相關的互助引渡條約,尤其強化彼此之間的合作。對犯罪機構、信息等進行有效共享,以便能夠及時應對犯罪行為,實現對權益的合理維護。另外,在不同國家執行,需要制定一些具有公約性質的文件,目的是滿足刑事立法的需要和要求,有效應對網絡詐騙犯罪。再次,加強對網絡技術漏洞的修補和完善。對于網絡而言,鑒于其雙刃劍的作用,要正視其自身的弊端,利用技術進行有效克服,法律法規發揮是在技術無法觸及的時候,發揮作用的。為了實現對網絡詐騙犯罪的及時制止,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為網絡詐騙犯罪的偵破提供更多的證據保全,要關注網絡有關的行業,尤其是對其開發的針對性產,給予高度重視。技術是進行控制的主要手段,因此大量鼓勵相關投資和研發行為,形成相關政策,有力指導這一行業的良性發展。
3.對網絡詐騙犯罪處理難度的分析
首先,在受理方面,網絡詐騙存在難度。對于網監部門,其主要負責的是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系統受到破壞的相關案件,同時也包含一些存在詐騙性質,但是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因此,網絡詐騙案件需要有公安機關進行受理,但是,這一部門對網絡案件缺乏專業性,了解不全面,缺乏相關的網絡犯罪偵破知識和技能,辦案能力不強,使得網絡詐騙案件的網監部門很難進行受理,即使受理了,也無法進行及時、高效的辦理。另外,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具有較為廣泛的傳播性,很多都是在不同的地區間發生,給地域管轄問題造成了巨大的阻礙,受理難度更大。其次,網絡詐騙案件在調查和取證方面存在較大的難度。對于網絡詐騙犯罪而言,其主要的證據方式為電子形式,其主要的來源是計算機系統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相關記錄和痕跡,形成案件事實,支持事實的電磁記錄物。其主要的特定:自身性質較為脆弱,很容易受到外籍因素的破壞,如病毒、程序等,同時,電子證據在保存方面具有多變性,很難進行全面恢復。在實行計算機證據收集的進行中,鑒于設備以及技術方面的因素,使得原始數據遭到損壞。
4.對網絡詐騙罪立法基本原則的介紹
首先,要重視安全性,促進協調發展。對于法律的能力,要在防止犯罪的同時,不能阻礙其良性發展,這對于網絡犯罪立法具有指導性的作用。也就是說,對于網絡犯罪的立法,其基本遵循的法則是保證信息網絡的健康、有序發展,同時,保證其安全性。這對于網絡犯罪具有較為明顯的威震力,不然就毫無法律意義,也無法實現對網絡秩序的有效維護的作用,也不能及時懲戒罪犯。另外,也不能追求立法,而影響其正常的發展,否則與立法的本意就相違背。其次,要促進有法可依、違法比較。要有針對性地面對網絡犯罪中的難題,切實解決法律方面的空白問題。一旦犯罪沒有得到制止,得到應有的懲罰,那么,其懲罰成本為零,就會助長其犯罪氣焰。也就是說,沒有得到相應的懲罰,使得其犯罪心理被急速膨脹。在當前的環境下,一旦網絡犯罪沒有得到應有的處罰和打擊,就會助長網絡犯罪。因此,要做好相關法律條款的修改和完善,確實解決定罪量刑方面的問題。再次,要實行寬嚴相濟,保證罪行的適應性。要重視寬嚴相濟原則在網絡犯罪立法中的執行,保證罪刑的合理性與適當性。要依據網絡犯罪給整個社會帶來的社會危害,分析犯罪的特征,形成不同的處罰登記,實現對犯罪行為的有效預防。針對當前網絡詐騙猖獗的情況,如今的法律懲罰偏低,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適當提升,提升犯罪的成本,這一做法十分關鍵。也就是說,在對網絡詐騙犯罪社會危害進行明確的同時,也及時確定其應該承受的懲罰的力度,實現對其有效的打擊。
對于網絡犯罪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網絡信息系統的有效運轉,使得網絡信息的真實性被質疑,信任度降低,同時,對于社會的穩定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要制定合理的應對措施,避免網絡詐騙的蔓延。
(一)重視對網絡犯罪的宣傳,加強整改社會的防范觀念
對于網絡犯罪者,其主要抓住了受害者有利可圖的心理實施詐騙。因此,需要全面加強網絡法制和公德宣傳,對網絡詐騙分子進行全力打擊,使得網民的判斷力和辨別力得以正確,增強防范觀念,實現對網絡詐騙行為的有力打擊。
(二)實現對網絡的深入管理,形成良好的網絡環境
借助網絡的有效管理,降低網民遭受詐騙的幾率。同時,對電子商務的經營主體的進入規則進行完善,對網站建設和形成進行嚴格把關,立足實現在源頭的控制。要重視網絡詐騙舉報制度的執行,對網絡交易發生的環境進行合理的規范,有效降低網絡詐騙的發生。
(三)加深網絡詐騙的立法工作
對于網絡詐騙而言,需要較高的科技技術,是智能犯罪的一種形式,因此,需要立足法律,在法律層面對其進行界定。
(四)降低請少錢網絡詐騙罪主體責任的年齡限制
在當前的網絡犯罪中,請少錢的比重較大,上升趨勢明顯,因此,相關部門需要聯合各個機構,進行嚴密的監控,形成完善的網絡管理制度和體現,力求在源頭實現對犯罪行為的有力遏制。
(五)重視建立電子證據的辨別和鑒定機構,有效發揮其自身的效力
對于網絡電子信息數據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相關機關進行案情的偵破。電子證據需要在經過嚴格的鑒定與核實之后,判定有效之后,才能生效,因此,要重視建立電子證據鑒定機關,促進電子證據效力的發揮。
(六)重視對網絡詐騙罪罪名的明確
在當前的法律法規范疇,針對網絡詐騙仍存在諸多不足,因此,很難實現有效應用法律,對網絡詐騙進行有效的規制。為此,要不斷完成法律法規建設,對網絡詐騙的罪名進行明確,實現對其明確的警示作用,確定清晰的處罰制度,降低網絡詐騙罪的犯罪率。
在未來,網絡虛擬世界的成為發展的主流,網絡對于中國的影響也更加深入。先進的網絡在為人們提供便捷的同時,也為網絡犯罪詐騙營造了機會,尤其是面對當前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的局面,因此,對于網絡詐騙犯罪的打擊迫在眉睫。要注重立法,加強執法,實現預防是治理的有機結合,強化宣傳作用,促進民眾在網絡使用中的合法權益的獲取,維護網絡交易的安全秩序,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1]丁甲.網絡詐騙犯罪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5.
[2]劉俊芳.網絡釣魚的刑法規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4.
D
A
2095-4379-(2017)07-0097-03
張澤(1995-),男,陜西延安人,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文法系法學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