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珊
西北大學法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7
?
鐵路客運合同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高珊珊
西北大學法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7
在中國鐵路旅客運輸發展快速、對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越來越重要作用的背景下,研究我國鐵路旅客客運合同相關制度的完善,對我國鐵路運輸蓬勃發展有深刻意義。縱觀世界各國對鐵路行業的規制大多數都經歷了一番嚴格管制、放松管制,最終基于公益性進行管制的過程。目前我國鐵路客運的法規制度還沒得到足夠重視,對鐵路客運合同內容也不完善,進而引發了鐵路客運中的問題。本文就上述存在的問題從整體上對其中相關法律問題進行了探討。
鐵路客運合同;承運人;合同相關內容
(一)鐵路客運合同的概念
鐵路乘客輸送合同是在輸送中明確承運人與乘客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因為鐵路輸送行業的壟斷性以及鐵路輸送方法的特殊性,我國客運合同中重要組成部分當屬鐵路乘客輸送合同。
(二)鐵路客運合同的性質
鐵路客運合同從類別上分屬于勞務類的合同,合同標的是輸送行為自己本身,乘客是合同的主體。明確鐵路客運合同的性質,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確定客運合同屬于哪一類的合同,將鐵路客運合同透徹分析,更好的完成改進意見。
(三)鐵路客運合同的特征
1.主體一方特定。作為基礎設施的鐵路業與民生是緊密相連的且關聯到的問題是復雜的。鐵路運輸企業是鐵路客運合同的一方主體。
2.標的特殊。輸送行為是鐵路乘客輸送合同標的。此種合同標的與主體合一的特征,導致了對該合同責任的復雜性和合同履行要求的嚴格性,總之體現了鐵路客運合同標的特殊性。
3.采用票證形式。鐵路乘客輸送合同是格式合同,它事先規定了權利與義務,其書面表現形式是車票。乘客作為擁有這種資格證券的人可以憑借證券向義務人行使一定的權利。這樣一來對于乘客來講,既方便攜帶又容易行使權利。
4.內容法定。國家對整個交通運輸業政策是嚴格管控,在輸送合同中表示為:乘客和托運人此中一方的合同自由被承運人一方所限定,乘客只能選擇簽定或不簽定,不可隨意要求承運人協商運輸合同內容。
(一)鐵路客運合同生效時間不明確
1.生效時間。在《合同法》中規定:當雙方當事人簽訂書面合同時,從蓋章或簽字時合同成立。而且一般狀況下成立即生效。除當事人有特殊原因,例如擁有協議或另擁有交易方式,客運合同自承運人向乘客交付客票時成立。
2.生效前的法律效力應該如何。通俗來說合同縱然沒擁有生效也是擁有法律約束力,縱然在沒擁有生效這種狀況下,當事人也不能隨意變更,解約。
(二)鐵路客運合同內容不完整
車票當中權利與義務規定不完整。《鐵路乘客輸送規程》中只著重規定了乘客的權利。例如:確保乘客輸送安全正點;承運人應保證乘客的人身安全,物品完好;為乘客提供優良環境及便利設施。
然而在車票中承運人的義務并沒擁有提到,建議完善車票內容把承運人的義務也書寫在車票上,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合同的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
(三)鐵路客運合同解除不明確
第一,目前退票費的法律性質不明確,學者們對此持不同的意見,退票的法律性質是不明確的。一些學者認為退票費是違約金。持有這種說法的鐵路運輸公司認為乘客買票即與公司簽約,乘客退票便是違約,給公司造成了損失,應該收取違約金。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退票費指的是締約過失責任的賠償金。持此類觀點的人將退票行為看成了締約過失,應負擔相應締約過失責任。我認為這種觀點同樣也是站不住腳的。還有一些學者認為退票費為雜費。在鐵路運輸公司的《客運定價標準》中,客運雜費是進行輔助生產、勞務輸出及物品損耗等所收的花費。這里的雜費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乘客退票時產生的勞務費。另一部分是在退票的過程中要產生特定的物耗,從而對這些物耗所采用的補償。
第二,退票費標準存在的問題。目前對退票費規定是開車前15天(不含)以上選擇退票的乘客,不再收取任何費用。根據退票相關政策規定,開車前48小時-15天以內退票費收取票價的5%;開車前24小時退票費按票面額的20%計算收取,2元以下不準退票。不同的票額,在退票過程中承運人所進行的勞務輸出以及物耗大體相同,若只以票面金額20%的收費,那么按票面金額計算就與成本意義的費用計算是相矛盾的。我認為現在制定的退票費數額過高,應適當調整,使退票費成為大家可以接受的費用,要讓退票費不是大眾退票時考慮的首要因素,使每個人都退得起票,不會因為退票費而改變自己的行程。
(四)鐵路客運合同中延遲履行的責任承擔缺失
1.繼續履行適用范圍有限。承運車輛延遲到達違約可以通過繼續履行來解決。中國現行法律對承運人繼續履行的責任形式得到確認,《鐵路法》當中規定的意思是:鐵路運輸公司造成乘客不能按車票載明的日期、車次乘車的,應根據乘客的要求,換乘其他列車到目的地或者選擇退票”。但是現實生活中繼續履行一般只存在延遲出發責任的承擔中,延遲到達的客運合同雖然有規定,但根本就沒有采取繼續履行這個責任承擔方式。
2.補救措施缺失。對于采用補救措施在航空乘客輸送中就有具體體現,然而,在鐵路客運合同的相關法規中,還沒擁有諸如《中國民用航空乘客、行李國內輸送規則》此類的規定。例如,航班延誤或取消,承運人應該向乘客提供餐食和住宿服務或協助乘客安排餐食和住宿。鐵路客運也可以從中學習,這對改進鐵路客運合同有重要借鑒意義。從實際狀況來看,乘客與鐵路運輸公司之間的問題并非全是由于晚點,而是鐵路運輸公司在問題產生以后處理方法和服務態度方面很不妥當。因此對于鐵路客運合同中損害賠償的方式、途徑、數額等都應該進行合理的規范。
3.賠償問題不明。(1)賠償范圍不確定。在鐵路運輸客運合同中,乘客為乘坐列車而支付的各類費用和因列車晚點滯留車站而增添的支付費用。至于可得利益損失則不進行賠償,不能要求承運人對這部分損失負擔賠償責任這就是個大問題。我認為賠償范圍包括這兩種才是更為合理的,既然交通事故賠償責任范圍如此完善,那么鐵路客運的賠償范圍也應該效仿此種做法,保護乘客的最大利益,使鐵路客運合同的賠償范圍更全面更周到。(2)賠償數額不定。我國多數學者認為,法律規定,對于通常購買車票達成的輸送合同來說,承運人賠償數額一般是不能超過客票票價,而有一些國家則是以票價為基數,按照晚點程度的不同,來進行不同比例的賠償。通過此種的做法,有利于維護乘客的利益,這是我國應當借鑒的。
(一)明確生效時間
學術界有兩種關于鐵路運輸公司生效時間的觀點:一是認為自檢票時生效;二是認為自乘客上車時生效。對于自檢票時生效和上車時生效這兩種觀點,本文都不贊同。在我看來,只要鐵路運輸公司承運人在發車時間到達時未能履行其合同義務的均是違約,應該負擔違約責任。
(二)完善鐵路客運合同內容
為體現法律的公平正義,最大限度保護乘客的利益,《合同法》應重點規定客運合同中承運人應該負擔的義務。將義務明確規定下來,不得只規定乘客要遵守的義務,承運人的義務才更應該明確。
(三)解決退票中存在的問題
增添退票制度規定的告示內容。退票規定屬格式條款,我認為,鐵路運輸公司還是應該公告收費標準的解釋及其計算方法,退票費的標準應該更公開化透明化。鐵路運輸公司客運站應該在售票廳顯眼位置專設退票規定公告欄,廣大乘客可以一目了然知道退票流程及收費標準,清楚自己的錢花在何處。對《鐵路乘客輸送規程》的退票及《鐵路客運運價》等相關內容應予以明示,而且退票規定還可借助廣播播音、LED顯示屏、電話服務熱線等多種方式在候車廳、站臺設置,使乘客對退票的時間、退票費制定的標準及如此制定的原因等信息做到一清二楚。
(四)完善延遲履行的責任承擔
《合同法》分則和《鐵路運輸公司乘客輸送規程》應該對鐵路運輸公司客運合同中鐵路運輸公司承運人延遲履行的賠償損失責任作出明確的具體的規定,以完善其責任體系。
賠償范圍應該包括可預見的損失,賠償數額應按照列車晚點的程度確定,賠償方式應采用現金賠償方法。
外國對于鐵路運輸公司客運合同中鐵路運輸公司承運人延遲履行的損失賠償責任大都進行了嚴格規定。比如德國規定:火車晚點具體賠償數額是根據車廂等級和晚點程度為依據的。西班牙、俄羅斯等國也有相關立法規定。外國的立法對于完善我國鐵路運輸公司客運合同延遲履行的責任都有重要的學習價值和意義。
(五)規范賠償標準
根據上面論述,我認為應該對鐵路客運合同立法中乘客事故傷亡賠償問題進行合理規定:采用浮動法對限額賠償數額計算。
今后立法在確定限額賠償數額時,根據法律賠償公正性考量,可以參考民事賠償方法,以國家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作為參照標準確立賠償限額。在鐵路客運合同賠償中未曾有過精神損害賠償方法。我認為,在乘客死亡之后給予親屬一定經濟補償,是一種有效補救措施,至少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法律對在世親屬的關懷,體現了對人本身存在價值的尊重。
本文著重于對客運合同存在問題的分析,通過重點分析研究鐵路旅客運輸的法律規定,并將其與各國運輸法律規范進行比較,初步從內容和結構上提出鐵路客運規章的完善建議。對于如何規范退票費、解決賠償問題等,也從各個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綜上所述,我們應從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出發,加快立法,制定符合時代需要的法律,并且不斷加以完善,達到我們期望的鐵路出行。
[1]楊魏巍.鐵路客運合同問題研究[J].經濟與法,2010,35(2):206-207.
[2]楊連專.鐵路旅客運送合同研究[J].河北法學,2014,22(1):22-23.
[3]鄭翔,魏霞.論鐵路承運人的安全保障義務[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1,12(2):6-8.
D923.6;D
A
2095-4379-(2017)07-0125-02
高珊珊(1993-),女,黑龍江綏化人,西北大學法學院,2016級行政與憲法學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