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萍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1
?
我國事實勞動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丁 萍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1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階段,社會市場中各個主體之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尤其我國勞動力規模和勞動力的流動性是空前僅有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的一種勞動關系的協議,對企業的正常運行,以及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法律上過于注重書面形式的勞動合同,對事實勞動關系沒有準確的判斷,為了更好的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需要對事實勞動關系的必然性展開研究,制定和完善我國事實勞動法律制度。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我國實施勞動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我國事實勞動法律制度的建議,旨在為我國事實勞動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參考。
事實勞動;法律關系;勞動合同;法律制度;完善建議
從上世紀90年代我國的勞動合同制度開始走向法律化,并且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頒布,我國首次為勞資雙方的勞資關系和勞資糾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勞動合同制度的確立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權益,對我國社會經濟關系的良性發展提供了積極的因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中,勞動關系成為用人單位社會經濟活動中最為普遍的社會關系,所以要積極發揮勞動合同管理在促進和諧勞動關系構建中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勞動合同法》仍然以書面合同作為單一的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勞動關系調整模式,因此,這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事實勞動關系進行正面的規范就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正因這一局面的存在,使得《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的成效并不明顯[1]。因此,從我國社會的現實需要來看,我國事實勞動法律制度完善對解決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和規制問題,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勞動力市場的供大于求
我國就業形勢的的不穩定性空前嚴重造成的。首先,在勞動力的數量上來看,我國勞動力基數過于龐大,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勞動現實。其次,在勞動力結構上來看,高級技術人員缺乏,而普通的勞動力過剩,很多勞動者為了得到一份工作只能委曲求全,在勞動合同簽訂的時候就處在弱勢地位。很多用人單位為了獲取更多的剩余利潤,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甚至很多小型私營企業為了避免勞動爭議和糾紛,不與勞動者建立合同關系,或簽訂的合同不按照法定的程序進行。最后,在勞動合同的內容方面,有的用人單位只限定勞動者的義務,沒有保障勞動者的權益,并且在勞動者參與勞動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拖欠工資、不付加班工資等現象,嚴重的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成為威脅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
(二)《勞動合同法》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矛盾
新《勞動合同法》更傾向與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訂立、履行、終止的等方面都做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小型企業不能看到自己長遠的利益,認為新的《勞動合同法》是對自身的發展進行了限制,所以很多用人單位就會對《勞動和合同法》產生抵觸的心理和行為,在勞動合同確立的時候,很多勞動條件與《勞動合同法》之間存在矛盾,不僅使得企業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證,并且對企業長遠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三)勞動法律體系先天缺陷
我國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變更、終止等,都以書面勞動合同作為唯一的依據,不會將勞動事實最為勞動關系的變更、終止依據。事實的勞動關系沒有在書面勞動合同中進行限定。也就是說勞動事實必須建立在書面合同的形式上。如果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事實的勞動關系就會被排除在勞動法律調整的范圍內。例如,現在社會市場有很多兼職職位,這些勞動職位是普遍沒有書面勞動合同作為法律依據的,如果發生勞動糾紛,因為沒有書面法律依據,所以事實勞動關系就不能得到勞動法律的調整,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事實勞動關系的處理不具有邏輯性
我國《勞動合同法》對事實勞動關系的處理在字面解釋上沒有太大分歧,但是往往事實勞動關系的期限被框架在合法、違法、再合法之間轉換。普通勞動者會對這種事實勞動關系的闡述產生較大的費解,會引起邏輯上的混亂,對《勞動合同法》的有效實施產生了不良的影響[2]。另外,《勞動合同法》的實施過于依賴書面形式,大部分社會上的事實勞動關系存在都想方設法的將事實勞動關系向書面合同的形式轉變。但是處理事實勞動關系的時候,勞動法律制度并不能進行直接的調整,只能將事實的勞動關系轉換成書面合同的形式,然后才能在法律的規制下進行調整。
(二)勞動合同的規定義務事實為用人單位的單方義務
我國勞動法律強調建立勞動關系的法律依據是書面的勞動合同,這樣可以保證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發生勞動糾紛或者勞動爭議的時候都可以將書面勞動合同視為法律維護的依據。但是我國《勞動合同法》主要是規定了用人單位違法勞動合同義務的法律責任,沒有明確的規定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義務的法律責任,使得勞動合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用人單位的單方義務。所以在勞動合同簽訂的時候會實施雙務行為,不能獨立完成。現實勞動關系中會存在勞動者利用《勞動合同法》的漏洞,惡意毀約的行為。《勞動法合同法實施條例》就是對《勞動合同法》的這一缺陷的補充。勞動者如果不與用人單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則可以以書面的形式終止與勞動者的勞動關系。但是《勞動合同法》依然是規范勞動關系的主要法律,其立法上的缺陷沒有辦法通過《勞動法合同法實施條例》進行補充,必須要通過完善立法體系來彌補這種缺陷。
(三)法律對勞動法合同形式的規定不具有靈活性
書面合同形式是我國勞動法律進行規范的主要形式,我國立法機關和參與立法的主體都普遍認為書面合同形式是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最佳途徑。但是在實際的勞動關系中除了國有企業和部分中大型企業有完善的書面合同簽訂形式,很多勞關系的確立是由口頭形式存在的,在這情況下,權利義務的辯護難以以書面形式固定下來。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就勞動范圍、勞動權益、勞動義務等確立的一種法律憑證,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都在合同內容中得到明確的規定,并產生法律效力。也有企業為了逃避法定義務,故意不與勞動者建立書面合同關系,這就造成大量的事實勞動關系難以得到法律的規范。
(一)加大《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的宣傳力度
我國勞動立法應該去全面考慮,科學的分析現在社會市場經濟環境,高度重視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執行和保護,積極推進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關于《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的學習。雖然新的《勞動合同法》在表面上分析約束了用人單位的發展,但是從長遠的利益上來分析,企業在遵循相關法律的基礎上,增強用人單位經營管理人員和勞動者的法治觀念,避免勞資雙方的當事人發生違法違約行為,在社會市場中得到更多的信譽度和認可度,有效的穩定勞動關系,讓社會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對事實勞動關系有充分的認識,主動簽訂書面形式的勞動關系合同。
(二)促進勞動關系合同形式的多樣化
書面形式的勞動合同不是證明事實勞動關系的唯一憑證,并且書面合同并不能完全反應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的意志。尤其勞動者在就業方面始終處于弱勢地位,很難參與合同內容的制定和商討。所以我國立法應該承認口頭勞動合同的法定效率,這也是我國龐大勞動市場環境客觀決定的,并且在就業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階段性的就業形式也應該得到法律的有力保障。雖然很多立法主體認為口頭形式的勞動合同沒有辦法在合同內容上進行固定,但是事實勞動關系的存在,會在勞動者參與勞動的過程中留下充足的證據,想要確定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并不是一件難事[3]。例如,歐美國家和我國臺灣地區采用的是書面形式與口頭形式合同的并行,對更多勞動形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了法律的保障。這就啟示我們應該放寬對勞動合同形式的限制,為實際勞動市場中的更多事實勞動關系提供法律保障。
(三)確定勞動關系的履行規則
勞動合同的法律義務主要由用人單位來承擔,所以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完善的勞動合同管理制度,保證勞資雙方能夠有效的行使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因為我國現階段僅僅承認全日制用工形式的書面形式勞動合同的合法性。我國立法必須將事實勞動關系視為一種準勞動法律關系,這是我國勞動力市場和結構客觀存在的必然結果。應該將實施法律關系的地位與勞動法律關系的地位放在一個評判標準上。
(四)對事實勞動關系進行調整
事實勞動關系進行調整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合同形式的調整,也就是不強制實施書面形式的勞動合同,讓勞資雙發自由選擇合同的形式,并且雙方可以在事實勞動關系的基礎上,決定是否延續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第二、勞動合同內容的調整,如果勞資雙方確立的是口頭形式的勞動合同,有充足的證據能夠證明事實勞動關系的存在,則應該認可口頭勞動合同形式的法律效力。如果不能確定事實勞動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勞資雙方可以重新協定合同內容。
(五)完善勞動合同無效處理的制度
勞動者要對自己的勞動時間、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勞動保障等有高度認識,同時在簽訂勞動合同的時候對自己需要履行的義務,進行仔細的核對,一旦勞動合同簽訂就具有法律效力,雙方就具有了法律責任。但是對實際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的一個主要做法是錯誤的認定勞動合同無效,這樣會對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造成巨大的損失。所以我國立法應該在無效勞動合同的主體、無效勞動合同造成的影響、以及無效合同的內容上有針對性的采取多種勞動合同無效處理的方式,建立和完善勞動合同無效處理的制度,最大程度的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我國勞動立法應從認清事實勞動關系存在的根源,我國事實勞動法律制度的缺失,以及我國《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以書面勞動合同形式作為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勞動關系調整模式上加大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制定工作,促進勞動關系合同形式的多樣化,積極確定勞動關系的履行規則,穩妥地對事實勞動關系進行調整,進一步完善勞動合同無效處理的制度,更好地有效解決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和規制問題,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尤為關鍵和重要。
[1]吳義太,李森高.談我國事實勞動關系的法律保護[J].商業時代,2012(02).
[2]魏彤.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及其法律效力[C].2013北京經濟論壇論文集,2013.
[3]王海民.從尊重事實勞動關系視角看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維護[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6(06).
D
A
2095-4379-(2017)07-0127-02
丁萍,女,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勞動法、法理學、中國法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