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燁
臨海市人民法院,浙江 臨海 317000
?
買賣合同履行中的訴訟時效問題
李 燁
臨海市人民法院,浙江 臨海 317000
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關于違約金賠付所涉及到的訴訟時效缺乏相關的標準與規則,導致在訴訟方面發生諸多問題。為此,本文就買賣合同履行中的訴訟時效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買賣合同;訴訟時效;問題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綜合素質在不斷提高,法律意識越來越強,能借助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其中,訴訟過程中的訴訟時效起算問題備受人們關注。為完善我國在買賣合同方面的法律體系,必須對訴訟時效問題給予高度的關注,及時提出相應的準則與制度來解決一系列的糾紛。
(一)類型化歸納
在實際的司法運行體系中,以不動產買賣合同為例,常常會發生一系列的糾紛與矛盾,且以賣出方援引訴訟時效抗辯的情況居多。在房屋買賣中,合同糾紛中常常出現四種抗辯情況,如無房無證、有證無房、有房無證和一次性阻斷型抗辯[1]。
所謂的無房無證,就是在合同簽訂之后,買方已經按照約定繳納房款,但是賣方卻未及時將房子交給買房,也未做產權變更。與此同時,買方也為在規定期限滿后的2年向賣方提出相關的要求,履行期滿2年后,買方起訴賣方[2],要求賣方及時將房屋進行交付,且還要要求賣方及時進行產權變更登記,這是賣方應履行的義務,而此時,賣方卻以訴訟時效逾期而進行抗辯。
有證無房就是在簽訂合同之后,買房按照規定已經將房款進行支付,且房屋也實現了產權的變更與登記處理,然而房屋卻未能交付給買方。但是,買方卻未能在約定的2年期限內向賣方要求獲取房屋。履行期滿2年后,買方起訴賣方要履行交付房屋的義務,此時,賣方則以訴訟時效逾期而抗辯。
有房無證就是在簽訂合同之后,買方已經按照約定交付房款,而賣方也將房屋交付給買方,但是賣方卻未在約定的期限屆滿后對房屋進行產權變更登記,買方起訴賣方,要求賣方應及時進行產權變更,而賣方則以訴訟時效超期抗辯。
一次性阻斷所指的是違約金問題。在房屋買賣合同之中,違約金主要表現為規定數額的一時性違約金與按照年、月或日等計算的繼續性違約金[3]。前者就是賣方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將房屋交付給買方,這樣就要求賣方需要在違約之日起10d內,需要一次性支付20萬元的違約金;后者則就是進行分期支付違約金,由于賣方的自身原因,導致買房未能在規定期限內獲取房產證,賣方需要在期滿日開始,按日向買方支付違約金,違約金額度為房款的3/10000,支付行為一直持續到房產證到達買方手中即可終止。在房產買賣合同中,后者較為常見。
(二)分歧性判決
針對以上幾種情況,各個地區的法院都存在不同的認知,進而會產生不同的判決結果,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在無房無證方面,存在支持與判駁并存的情況,一些法院認為出賣人違約行為都在持續,且提出的抗辯缺乏足夠的依據,進而判決賣方要將房屋及時交付給買方,還要支付一定的違約金。然而,還有的法院認為,由于買方未能在規定期限滿后2年內向賣方提出要求,超出了訴訟時效,此時,賣方提出抗辯,法院應及時駁回買方要求賣方繳納違約金與交付房屋的請求。在有證無房、有房無證兩個方面,必須考慮物權屬性排斥訴訟時效的問題,個人認為若房屋已經交付給買方或者產權變更登記辦理完畢,此時,買方在起訴時,要求賣方履行交付房屋或辦理房屋產權登記的義務,這樣是能夠得到法院支持。在訴訟時效起算點上,各個地區法院的要求是不同的,針對違約金的計算與支付等存在嚴重差異。
在《民法通則》中并未對訴訟時效進行規范與約束,且為要求訴訟時效僅僅適用在債權或物權請求方面。然而,一些法律人士認為訴訟時效主要適用于債權方面,在此方面,法律人員的觀點較為一致,但是在物權方面的適用性卻存在歧義,大部分法律人員認為訴訟時效不適用于物權方面。由此可見,在買賣合同履行中,訴訟時效問題仍舊非常突出,其所衍生的問題較多,且各個地區、法律人士對訴訟時效的解讀不一,是未來法律體系亟待完善的部分。
為實現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應重視買賣合同履行中的訴訟時效問題,個人建議能建立專項法律文件,對法律法規予以完善,根據現行訴訟時效中的缺陷與不足,提出合理的處理與規范條款,這樣,在開展買賣合同履行中的訴訟時效上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利于我國法制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1]馮櫟澄.履行遲延之按日累計違約金的性質、時效等若干問題的法律適用——以商品房買賣合同為例[J].法制與經濟,2015,03:43-46.
[2]史智軍.不動產買賣中的訴訟時效問題研究——以房屋買賣合同糾紛為視角[J].法律適用,2015,11:72-77.
[3]潘杰.房屋買賣合同中按日累計違約金的性質及訴訟時效[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06:125.
D
A
2095-4379-(2017)07-0188-01
李燁(1982-),男,浙江臨海人,本科,臨海市人民法院,審判員,專業: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