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理翔 李鑫隆
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
中國行政合同法律制度:體系、內容及其構建
張理翔 李鑫隆
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行政合同是現今行政法規中一種較為重要的行政管理手段,通過行政合同,普通公民可以以權力的方式行駛其行政職能。由于法律缺位,限制了行政合同的發展以及其功能的施展,所以相關法律制度應盡快構建。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應構建行政合同法律制度體系的原因,隨后闡述了我國行政合同法律制度的體系、內容以及構建方法。
行政合同;法律制度;體系內容;構建方法
在人類進行公共管理的歷史中,有兩種類型的制度發揮了不可言喻的作用,這兩種制度分別是程序和契約。程序的出現使人類向法治社會又邁進了一步,程序使統治者逐漸與被統治者站在同一政治舞臺上,權利在這種公共制度下趨于透明;而契約使人們走向了平等,在契約制度下,所有人都可以參與政治,同時從奴役時代傳來的“主仆關系”就此瓦解,在現今社會中“契約關系”隨處可見,而在行政制度中,行政合同就是一種典型的契約關系。本文主要針對行政合同法律制度在中國存在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對其體系、內容及構建進行了相關闡述。
行政合同是設立、變更、終止行政法律關系的契約。行政合同法律制度就是運用法律法規對行政合同實踐進行的約束[1]。就現今社會的發展而言,構建行政合同相關法律法規需要進行三個方面的認同,分別是:實踐認同、理論認同以及立法認同。其中在理論和實踐方面,行政合同相關內容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認同,所以在進行行政合同法律法規構建的過程中,應將重點放在“立法認同”層面[2]。本節將針對行政合同的特殊性來闡述構建相關法律法規的必要性。
(一)行政合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存在性
“行政合同”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是客觀存在的。當今社會已經從單方行政關系轉向了雙方行政契約的關系,使用行政合同達到行政目的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法律手段[3]。《合同法》的相關法規中,并沒有“行政合同”的相關規定,這一點引起了相關學者的重視,學者們紛紛發出了有關“行政合同”的性質及作用范圍等質疑。行政合同在生產生活中是真實存在的,行政合同和民事合同混淆的狀態已持續很久,導致行政合同并不能得到精準、有效的使用[4]。究其根本原因,行政合同其實是改革開放的伴隨產物,它是民主化以及市場化相互融合之后的衍生品,它將在各種行政事務發展完善的過程中長期存在下去。
(二)行政合同具有為當代行政事務服務的功能
在行政法律法規確立、變更等過程中,有兩種實踐方法,分別是:法律規定、意思表示。行政合同就是運用一致意思表示對相關行政事宜進行設立、變更、消除等行為。由此看來,行政合同應具有一些服務功能,其中包括:設權、控權功能;保障功能;調和功能;組織功能;規范功能等等[5]。由于行政合同上述服務功能的存在性,決定了行政合同是當今社會不可缺少的行政法律手段。
(三)法律缺位限制了行政合同的發展及其功能的有效性
我國“行政合同”法律缺位體現在一下三個方面,其一是我國現行《合同法》并沒有對“行政合同”進行具體的范圍限制及內容限定;其二是“行政合同”適用的基本規范并沒有在立法層面進行具體確定;其三,對一些特定場合的“行政合同”并沒有進行更為具體的法律確定,內容描述含糊不清。
可以說“行政合同”相關法律的缺失已經嚴重影響到“行政合同”自身的發展,也影響到了“行政合同”在生產生活中發揮的作用。首先,法律的缺失使行政合同失去了它繼續發展的有力保障;同時,相關法律的不規范性,使行政合同無法發揮其真實效果;其次,法律缺失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任何一個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行政合同”也是如此,法律缺失使漏洞更加明顯,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最后,法律缺失使得關聯問題無法得到最恰當的解決,任何法律法規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其中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單方面的法律缺失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使關聯問題也隨之受到影響。
我國“行政合同”作為契約關系及行政要素的融合體,應選擇公法模式進行相關法律的建制。在進行相關法律構建的時候,其體系、內容的構建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主體制度作為一項法律,主體是第一要義,對于主體的定義和限制,關系到了整個法律的設定。行政合同的主體制度包含了三個方面:主體類型、資格以及法律地位。
第二,行政合同是一種行政法律行為,行為制度包括了行為的確立、更改、消除等方面。與民事法律行為相比,相關學者對行政法律行為研究尚淺。
第三,責任制度是因為違反了行政合同的相關規定及義務,使行為人接受法律懲罰。在內容上,責任制度分為三個方面,分別是:義務、歸責、負擔。
第四,救濟制度設置的目的在于減少糾紛發生的可能性,該制度包含了非訴訟、訴訟救濟兩種形式。
(一)完善我國關于行政合同條款的立法
通過完善我國關于“行政合同”條款的立法的方式來對“行政合同”格式條款進行規制。目前我國關于“行政合同”的規定基本上都是通過合同法的一些法條所體現出來的,這些法條較為分散,不能夠集中地反映格式條款的各項細則規定。因此應當對“行政合同”進行集中立法、專門立法,并且根據實際社會經濟生活發展的需要而加以增改刪減,這一點可以通過司法解釋的形式來不斷加以完善。立法要明確格式條款的概念、性質、擬制的原則與注意事項等等事項,并且制定出具體的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所要面臨的風險與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從而起到法律的威懾作用,提高“行政合同”的合法性與合理性。
(二)建立健全關于行政合同的監督體系與司法保障體系
規制各類“行政合同”還可以通過建立健全對“行政合同”的監督體系與司法保障體系來實現。從建立健全對“行政合同”的監督體系方面來看,“行政合同”的制定涉及到的范圍面較廣,就會對多數人的利益產生影響,因此需要加強監督。監督體系包括了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內部監督主要指國家機關的監督,主要是指行政機關的監督;而外部監督主要是指社會公眾的監督、媒體的監督等等監督方式。同時還可以通過司法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健全來對“行政合同”進行規制,改善對于“行政合同”的事后救濟,可以適當地讓司法機關在“行政合同”正式使用之前就介入其中對條款內容進行審查。這樣不僅僅能夠減少“行政合同”相對人因為提起訴訟而帶來的費用和時間成本,而且還能夠減少訴訟紛爭的數量,對于合同當事人與司法機關來說無疑都是有利的。
當今社會已經是一個“契約”社會,行政方面也是如此,“合同”就是契約的一種形式,為了使公民能更好的行駛其行政權力,應建立健全“行政合同”相關的法律法規,使我國行政合同法律體系能更加完整,更好的服務當今社會。
[1]李亞杰.政府承諾的優先受讓權法律適用方法——基于中國行政審判第142號案例判決內容和評析的考量[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5(1):79-83.
[2]杜宏偉.行政合同的基礎理論與行政程序法的最新發展——第十五屆海峽兩岸行政法學學術研討會綜述[J].行政法學研究,2014(1):140-143.
[3]胡林龍.高校教師聘用合同糾紛法律適用的制度與理念——以教師流失糾紛法律救濟為視角[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4(3):84-88.
[4]龍鳳釗.房屋征收補償協議的性質與救濟——對<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25條的分析[J].行政與法,2013(11):82-87.
[5]章一春,項文蕾,金晶,等.論我國稅務行政和解制度的建立和適用——以稅收債權債務關系為視角[J].中國市場,2011(40):102-106.
D
A
2095-4379-(2017)07-0222-02
張理翔(1994-),男,漢族,浙江溫州人,本科,畢業于解放軍理工大學,就職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學院筑城偽裝系,主要研究方向:國防工程維護;李鑫隆(1994-),男,漢族,河北唐山人,本科,畢業于解放軍理工大學,就職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學院筑城偽裝系,主要研究方向:國防工程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