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百有
大連海洋學校,遼寧 大連 116000
?
我國勞動爭議調解制度存在的功能缺失及思考
丁百有
大連海洋學校,遼寧 大連 116000
我國勞動調解制度已經運用了很久的時間,但是這種制度在我國還不完善。本文通過對我國調解制度存在的問題,對調解制度的完善發展提出了一些探討。
勞動爭議;調解制度;功能缺失及思考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是勞動爭議調解的主要規范性文件。該制度的基本原則以及勞動爭議調解制度的功能可以有效發揮,還需要不斷完善,中國的勞動爭議調解制度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
(一)調解規則的問題
目前,中國的勞動爭議調解在勞動爭議解決機制缺乏明確的規則進行調解,調解缺乏規則包括實體規則和程序規則:
1.實體規則
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勞動爭議調解的實體規則沒有明確規定監管政策和勞動合同,主要運用的是道路調解的基礎,如道德、習俗等,未經法律認定為法律依據,勞動爭議調解法不認為是違法的,如倫理、習慣等,作為調解標準的應用,雙方都難以實現共同的認同感,到底應該適應什么樣的倫理、人、習慣等規律,對象很難把握,如果不確定,規范和權威調解很難保證。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調解規則,習慣性規范缺乏合法性。
2.程序規則
勞動爭議仲裁和訴訟,在中國都有相應的法律程序。目前,該計劃沒有具體的法律要求,這涉及到程序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但作為一種解決方案。同時,有必要確保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但對于基層勞動爭議調解,沒有相應的法律程序,缺乏基本的監督機制,如調解員的回避制度,將允許雙方調解一個更大的問題,影響社會認同和信任。
(二)調解制度的問題
在調解機構設立時間短、人員來源廣泛的情況下,也迅速加大了案件的壓力,再加上各級組織缺乏基礎設施建設的時間和條件,暴露基層調解的薄弱基礎。
1.沒有獨立調解組織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設立企業調解委員會代表和企業代表,工人代表工會成員或所有工人當選為代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席是工會成員或者由雙方選舉產生,在法律性質上應獨立于第三者,以維護組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然而,在法律的基礎上,立法難以實現在勞動爭議的解決中,它是勞動者利益的代表,應當獨立于執行人。顯然,即使工會在調解組織中也應保持最低限度的中立性。從理論上講,勞動爭議調解組織中的工會權利具有法律基礎,結合工會工作的歷史,進行了行政管理的基本任務,幾乎已納入行政一體化,工會代表企業屬于管理,工會主席的最大的企業行政任命,工資和政治經濟地位決定工會的中立性,其調解的獨立作用非常有限,能夠發揮作用的發言人的工人變得非常少,發揮作用的能力減少。
2.沒有統一的勞動爭議調解組織
爭端各方,特別是有關各方,更清楚地認識到他們在處理勞資糾紛的程度下級,即使有必要調解勞動爭議的解決,基層調解組織在混亂的情況下,當事人們可能難以理解,從全國情況看,農村勞動爭議調解有五種模式: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站勞動爭議調解機構成立;鎮工會成立;鄉鎮街道鄉鎮企業三家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農村街道黨委,在政府領導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會、企業和組織代表參與聯合調解組織:基層調解機構,建立方式和機構的多樣性,相互比較缺乏協調性,缺乏統一規劃,權力分配分散或重疊,沒有必要合作,各方往往不適合從案件的影響情況。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已經與中國的勞動爭議調解制度的確認,但勞動爭議調解制度早已流于形式,被稱為象征性制度。因此,有必要對現有制度進行完善,具體思路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調解規則的設立
調解是一種比法律更高效的特殊技能,雖然我們要維護正義的標準,但調解過程有一個更大的流動性和民事訴訟的時候,根據調解的基本特征,調節過程中的規則應具有權威性和規范性,并保持靈活性和多樣性。
(二)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改革
中國目前在調解分析率的下降。在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認同感也顯著降低。要改變這種趨勢,我們應該開展中國當前調解組織實質性改革。
(三)擴大調解范圍
無論是涉外勞動爭議的工作,還是國內對勞動爭議解決機制的認識,都在不斷完善分工。與此同時,勞動爭議由訴訟法解決,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非訴訟糾紛的解決,為了提高調解的范圍,應擴大勞動爭議調解的范圍,勞動關系糾紛的解決途徑應通過法律手段進一步推進擴大,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當事人就應該能夠解決糾紛。
(四)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
從性質上分析,調解協議是在雙方達成自愿協議的基礎上達成的,當事人約定的結果具有相同的含義。本協議具有合同效力,但勞動爭議調解協議組織參與調解,幫助當事人達成協議,調解員簽訂調解協議。
勞動爭議調解制度對于工人、企業與政府來說都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好依據,我國需要在不斷推進勞動爭議調節制度的完善,來進一步保障工人企業的利益,減少糾紛制度上的復雜性。
[1]馬小燕.我國勞動爭議—裁終局制度的反思與完善[D].蘇州大學,2014.
[2]尹君.論我國集體利益勞動爭議解決機制的完善[D].安徽大學,2012.
D
A
2095-4379-(2017)07-0236-01
丁百有,男,漢族,遼寧大連人,本科,大連海洋學校,研究方向:勞動爭議的處理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