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瀚
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
對我國法律解釋體制的思考
陳 瀚
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介紹法律解釋的概念及其必要性,隨后論述我國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權為核心和主題的各機關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釋體制,最后分析我國當前法律解釋體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應對措施。
法律解釋;含義
法律解釋是一定的人或組織對法律規定含義的說明,法律解釋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法律規則往往較為抽象,需要必要的解釋來使其具體化。(二)由于不同歷史時期立法主體及立法水平的局限性,法律不可避免的出現漏洞,需要法律解釋對這些漏洞進行彌補或糾正。(三)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在具體應用中會表現出一定的滯后性,需要法律解釋來使法律規范符合新的社會發展需要。
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我國建立了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權為核心和主體的各機關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釋體制。根據解釋主體的不同,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
我國立法解釋主要是指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關對法律做出的解釋,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法律的解釋。
司法解釋主要出現在法律適用過程中,解釋權歸屬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如果兩種解釋出現了原則性的沖突和分歧,應當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最終的解釋或決定。
行政解釋是指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和主管部門對法律進行的解釋,一是對于審判和檢查工作以外的法律進行解釋,二是對于自己的法規和規章的解釋。
從解釋主體來看,立法解釋無疑居于主導地位,而從解釋效力來看,立法解釋與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其效力高于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
(一)立法解釋適用范圍有待明確
對于我國立法解釋的適用范圍,當前并沒有明確規定。當前對于立法解釋主題及對象的觀點主要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立法解釋,泛指有權制定法律、法規的國家機關或授權機關對本單位制定的法律、法規所做的解釋,而對于狹義的法律解釋則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認為立法解釋專指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法律的解釋,另一種認為立法解釋還包括有關地方人大常委會對地方性法規的解釋。而對于采用何種觀點,我國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這就使得立法解釋的主題和對象都很模糊。
(二)司法解釋權相對分散
首先,有權進行司法解釋的國家機關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兩個有權解釋主體的存在不利于法制統一,而兩部門職權不同,各有分工,其利益出發點也不一樣,自然會造成司法解釋本身的矛盾
與沖突。并且,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從中做出調和取舍,無疑也增加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工作量。
(三)司法解釋呈現立法特點
司法解釋僅僅應當存在于具體案件的應用當中,但在實踐中,司法解釋也會出現與具體案件無關,而作出抽象的解釋的情況。這種抽象的解釋與立法解釋甚至立法很難區分,這無疑超越了司法解釋的解釋權限和解釋范圍,從而侵犯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權。
(一)明確立法解釋的適用范圍
針對當前提出的立法解釋主體及對象問題,國家應該采取相應措施,規范立法解釋的主體,使解釋主題集中明確,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解釋權。對于解釋對象,應具體明確,如僅限于憲法和法律。
(二)明確劃分司法解釋權
由于司法解釋權實行“二級制”,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行使,為減少或進一步避免二級主體在司法解釋過程中的矛盾或沖突,應進一步對二者司法解釋的權限進行劃分,分工明確,提高效率。有些觀點認為,應取消檢察院的司法解釋權,筆者認為目前此舉尚為不妥。一方面,檢察院的立法解釋權可以避免人民法院出現司法解釋專斷,另一方面,檢察院在檢察過程中直接提出司法解釋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規范司法解釋的適用
將司法解釋限定在具體案件應用過程中,即審判過程和檢查過程中。明確禁止在審判和檢查過程以外進行司法解釋,從而規范司法解釋的適用范圍,避免和立法解釋造成沖突,也從側面保護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解釋權。
(四)提高法律解釋實施者自身的素質
法律解釋的質量與法律解釋者的專業素養、工作能力、社會閱歷以及對案件的理解等方面水平密切相關。因此,提高法律解釋者自身素質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我國法律解釋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于立法解釋及司法解釋的適用范圍不明確,司法解釋權較為分散等,因此明確法律解釋適用范圍、合理分配立法權限是完善我國法律解釋體制的當務之急。
[1]周永坤.當代中國法律解釋與法治的沖突[J].中國社會科學,2006(7).
[2]沈宗靈.論法律解釋[J].中國法學,1993(6).
[3]張志銘.法律解釋操作分析[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4]梁慧星.民法解釋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
D
A
2095-4379-(2017)07-0251-01
陳瀚(1994-),女,漢族,山東濰坊人,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