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洪
四川農業大學法學院,四川 雅安 625014
?
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研究
——以中國法院為例
李 洪
四川農業大學法學院,四川 雅安 625014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深入建設,我國大力推進司法改革,法院作為其中的一環也處于改革之中。當前,我國人民法院改革的主要任務在于配置法院縱向與橫向各層級的職權,合理確定各主體、各層級在審判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健全符合中國審判規律和現實條件的審判權運行機制。
人民法院;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
法院審判權運行機制在中國特色司法制度的構建、法院規范化發展、法院改革創新等方面的意義,許多中外學者對此做了大量研究,得出結論審判權運行機制存在行政干預、司法人員素質不夠、責任倒查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但研究多是與英美法系國家做對比研究,所以在理論向實際過渡中總是出現無法適用的情況。筆者針對這一問題,以中國法治本土化為輔助,運用理論分析法,為中國的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提出意見。
審判權,又稱司法管轄權,是指法院或司法機構對訴訟進行管轄和審判的權力,本質是一個判斷和發現的實踐活動。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是中國的審判機關,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獨立行使審判權。在大部份地區,不同法院的審判權是不同的,通常以區域和類別劃分。
審判是查明事實和適用法律的司法活動,而審判權運行機制是以公平正義為價值導向的司法運行體制。兩者對比,前者屬于基石,而后者屬于上層建筑。審判權的運行往往給予裁判人員一定的意志自由,所以司法運行體現出民主性和自主性,不容許監督以外的任何力量進行干預。
所以,我們可以給審判權運行機制下一個定義:國家司法機關履行憲法賦予的審判職權依程序法做出合理的裁決,不受除監督機關以外的任何干預,司法權限得到合理發揮的高效有機體制。
(一)審判權的運行呈地方化趨勢,受外部環境因素的制約。
(二)審判權的運行具有行政化態勢,受內部行政權影響。
(三)審判權的運行披上官僚屬性,阻塞審判權的公平正義。
(四)審判權的運行缺乏高素質法學人員,裁斷缺乏科學性。
(五)審判權的運行缺乏監督,人民檢察院的監督作用未得到發揮。
歷史原因留下隱患——人民不重視司法機關。我國歷史上長期的司法、行政結合體制,加劇了今天的司法行政化,代表問題就是信訪制度。
法院的運行受到人力和經費的影響。法院的人力和財力都是受到當地政府的制約,人力通過政府的公務員人事部門進行選拔,財力也靠地方政府支持。
審判人員配備不合理。各級法院辦理案件普遍只有書記員配合工作,沒有法官助理,法官一人擔起庭前準備階段、庭審階段及裁判階段的所有職責。法官最重要的職責是把控裁判方向,過多的工作負擔將導致法官身心疲憊。
法官考核機制不科學。法官接受以結案率、調解率、撤訴率、當庭裁判率、發回改判率、服判息訴率等指標進行的績效考核,這種簡單的考核方式導致法官出現疲于應付的情況。
審判權運行機制對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存在抵觸,直接影響人民法院的信譽形象。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既要著力去除司法體制的行政化,也要著力解決審判權相對于法院行政管理權的劣勢地位,突出法官在法院各項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完善立法,從法律淵源進行指導。就制度方面而言,從憲法、法律、最高院司法解釋、意見等方面為法院內部的審判運行提供系統而明確的規范性依據。
構建配套措施,保障獨立司法。新一輪司法改革后,法官這個專業隊伍,越來越呈現出職業化、專業化特點。隨著法官員額制度的落實,現有法官數量將大大減少,工作量同比增加。其一完善法官辦案終身負責制。其二改革法官薪酬,在現有收入的基礎上提高法官待遇,做到“責、權、利”相統一。
從隸屬“地方”的體制上脫離,保障法院審判權的獨立。解決審判權地方化問題主要應建立獨立、統一的司法經費保障制度,在法院系統內成立黨的組織,組織關系隸屬于上級法院黨委,在法院組織體系、人、財、物管理體制方面使地方法院與地方政府發生脫離。
規范上、下級法院之間的審級關系。上、下級法院之間是縱向審判監督關系,是法院層級間的內部監督,不存在隸屬關系和行政關系。
完善內部審查與監督機制。“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由此可以看出,監督機制的重要性。法院內部對審判權的監督主要分兩部分:一是審判質量監督,這部分監督應由專門的審判管理機構進行信息收集和評估。二是審判人員的行為監督,主要針對審判法官的不當行為,如行賄受賄、枉法裁判、接受請吃送禮、道德作風敗壞等方面。
組建專業的審判團隊。法官的審判工作不應也不可能由法官一人完成的,應組建相對固定的團隊完成。專業化審判團隊的團隊成員應由法官及法官助理、書記員等相對固定的成員和人民陪審員等非固定成員組成。團隊定期總結類型化案件的審理規律,歸納案件的審理要素,以提高審判效率。
D
A
2095-4379-(2017)07-0252-01
李洪(1996-),男,漢族,四川雅安人,四川農業大學法學院,法學本科在讀。